个人学习树良好风气创至善之业心得体会
在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中,涌现了一批把公与私、情与法、利与义划得清楚、想得明白的“本分人”,他们遵规守纪、从严治家、勤政爱民,把伟大的人格、醇厚的家风留给后人,深受百姓称颂和缅怀。下面是美文网小编整理的个人学习树良好风气创至善之业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个人学习树良好风气创至善之业心得体会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凝心聚力、扶正祛邪,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作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警钟长鸣、发条常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引发了两会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打通作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出现了不作为的问题,有的干部在单位“不敢贪腐,也不干活”、对群众“不拿好处,也不办事”,做事拖拖拉拉,遇事推诿、踢皮球、不负责任,不担当不尽责。
针对这种现象,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出台了“马上就办”“限期办结”“全程服务”等系列规定,盯住重点人、重点事严格督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奖励、评先选优和干部调整相挂钩,推动形成求真务实、只争朝夕的良好工作作风。
河北沙河市白塔镇栾卸村党总支书记李长庚代表说,“上有纪律要求,下有百姓监督。领导干部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群众心里有杆秤。”
“得民心者得天下”。广大基层干部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河北优化整合部门审批事项,以前分散到各个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现在由行政审批局一个部门负责,办事流程清楚明了,效率大大提升。还有‘五证合一’的全面推开,以前半年才能跑完的事,现在两三天就办好了,有力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李长庚说。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干部的作风问题无小事。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只有基层干部明白问题所在,守土有责,工作才能不断改进,问题才能逐个得到解决。
荡涤“四风”,关键是抓常抓细抓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荡涤“四风”非朝夕之功。作风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认真”二字,“抓常、抓细、抓长”是题中应有之义。
“作风建设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只有经常抓,才能除掉歪风邪气,让党内作风真正清爽起来。”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委书记吕树江代表说,需要从以往被认为“不是事儿”的细节、小节问题入手,从“小”处着眼,把“一顿饭”“一条烟”当作“大事”抓,把机关干部迟到、早退、上班不在岗、在岗不做事等当作“大事”管,做到防微杜渐,才能见成效、见长效。
湖南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代表说,怀化市在扶贫工作中,存在少数基层干部把扶贫资金当成“唐僧肉”、想方设法“咬一口”的腐败现象。2015年6月9日,中央纪委就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谷达坡乡白羊村群众实名举报该村村主任违纪违法有关问题予以批复交办,涉案的县、乡、村共25名责任人受到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如果我们不坚决查处这些‘苍蝇’,就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不能有力保障全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彭国甫说。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部作风自然正大光明;政治生态若受到污染,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彻底肃清黄兴国恶劣影响,净化天津的政治生态,对于天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天津市委副书记怀进鹏代表说。
今年初,中央纪委发布消息,天津市委原代理书记、原市长黄兴国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2月,天津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肃清黄兴国恶劣影响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的工作意见》。
“我们要向怠政、懒政的干部坚决严肃问责,让不干事、不作为的人没有立足之地、没有容身之位,同时注重保护作风正派、敢作敢为的干部,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让老百姓感受到更多全面从严治党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怀进鹏表示,肃清黄兴国恶劣影响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常”“长”二字,我们将驰而不息、锲而不舍地推进整改,步步深入、久久为功,彻底把被带坏的党风政风修复过来,直到天津政治生态山清水秀、风清气正。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好的政治生态不会自动生成,需要下大力气清除作风尘垢。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要让身在其中的人,清清爽爽、干净干事;让置身其外的人,闻之向往、见贤思齐。
【个人学习树良好风气创至善之业心得体会2】
状态好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谈“不可为”而是想着“怎么为”,不谈“不可能”而是努力“变可能”,不谈“舞台小”而是唯恐“水平低”
新开局要有新作为,新常态要有新状态。实践发展推进一步,作风建设就要跟进一步。江苏连续13年在春节后召开全省机关作风建设大会,就是要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作风问题对干部来说,行为方式、工作状态只是表象,背后的根子实际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精气神问题,另一个是能力水平问题。当前比较突出的作风问题,集中反映在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不够适应上。有的是能力不足“不能为”,有的是动力不足“不想为”,有的是担当不足“不敢为”。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我们定下的目标任务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在困难挑战面前就不可能闯出新路子。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不能因为带有普遍性就听之任之,不能因为成因复杂而束手无策,更不能把新常态当作一个筐,把难做的事、不想做的事都往里面装。有的地方生机勃勃,有的地方变化不大甚至困难重重,说到底还是事在人为。要善于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锤炼干部“能为”的本领,激发干部“想为”的动力,提振干部“敢为”的锐气。
围绕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经常、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这是我们加强作风建设的首要前提和根本要求。
最近,省委研究室就新常态下如何抓发展求作为到基层作了一些调研,发现了一些好的典型。状态好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谈“不可为”而是想着“怎么为”。不谈“不可能”而是努力“变可能”,不谈“舞台小”而是唯恐“水平低”,有的地方还探索了差别化考核鉴定干部实绩、全景式考察研判日常表现、追溯性综合运用考评结果的压力传导机制,较好地保证了干部在岗、在位、在状态。
抓机关作风建设,既要善于激发动力,又要有效传导压力。要进一步细化责任,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衔接、责任具体、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标准是什么,什么时间完成,都要十分明确、责任到人,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督促、有检查,有效传导压力,激发工作动力。
抓机关作风建设,既要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又要善于从基层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省级领导班子要以上率下、做好示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从严从紧要求和约束自己,同时要多深入基层看看,人民群众有的是办法。要奔着问题去,选准切入点、把握发力点,当断则断,大胆突破,让各项工作抓得住、落得下。
抓机关作风建设,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这样的转变,意味着工作要求和侧重点的变化,蕴含的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转换,“怎么看”要搞明白,“怎么干”要见行动。要把抓发展求作为有担当作为改进作风的着力点,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地方做起,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正风肃纪,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增强信心、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