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心得体会

党员学习的网站

2017-06-04 本文已影响216人  Admin

  党员学习的网站都有哪些?从这些网站中我们学习到了什么?从中了解了改革为了人民,就是改革必须以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为导向,通过制度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需求。下面是美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员学习的网站,欢迎大家阅读。

  党员学习的网站篇1

  《共产党员》杂志电子版mall.cnki.net/magazine/magalist/GcDY.htm

  《求是》杂志电子版theory.people.co/

  《人民日报》电子版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6-07/04/nbs.D110000renmrb_01.htm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网lxyz.12371.cn/

  共产党员网12371.cn/

  浙江领导干部网络学院nbstudy.gov.cn/vm/index/

  党员学习的网站篇2

  系好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第一颗扣子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烈的使命担当、深远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既为河北人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宝贵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大考。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稳扎稳打,善作善成,系好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第一颗扣子,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从大历史观的高度深刻领会党中央的战略意图

  党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既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又与筹办冬奥会、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的两翼,对于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这一重大历史性工程,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伴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进程,必将成为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生动实践,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时代典范,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壮美画卷的“点睛之笔”。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最根本的是要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认真传达学习、集中开展研讨,加强干部培训、广泛进行宣讲,把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有关精神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使各级领导干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应准确把握“千年大计”的高点定位,保持历史耐心,强化战略定力,不操之过急,不急于求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稳步推进,使“千秋之城”经得起千年检验;充分认识“国家大事”的深刻内涵,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跳出河北看雄安,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全局,在办好国家大事中作出河北应有的贡献;深刻理解“全国意义”的战略地位,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当好先行者;始终牢记“主体责任”的千钧分量,积极主动作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使命担当,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在历史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将严格依法管控和做好群众工作贯穿始终

  在雄安新区研究谋划阶段,只有稳得住、控得好,才能开好局、起好步。我们坚决贯彻“要防患于未然,不要掉以轻心,更不能走弯路”的重要指示,精心、细心、用心做好工作,以严格依法管控保障和实现稳中求进。坚决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把严格土地和房地产管控作为当务之急,明确新区是创新发展的高地、不是炒房淘金的地方。研究建立土地收储制度,强化政府统一管理,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土地开发遗留问题,铁腕治理违章占地用地,不搞土地批租,不搞土地财政,严禁大规模搞房地产开发。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同步加强对新区以及新区周边、京冀交界地区的全面管控,防范和打击炒地炒房炒房租投机等行为,严防不法商人借新区炒作牟利,切实管住地价房价和房租,防止无序开发。研究制定与新区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人口和住房政策,探索全新的房地产改革路子,满足民众住房需求,打造政策高地、成本洼地。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建设雄安新区的根本保障。我们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靠人民创造历史、靠人民建设新区,切实做好群众工作,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实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组织各级干部进村入户、走访企业,宣讲政策、了解诉求,合理引导群众心理预期,使之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新区建设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发群众参与新区建设的热情。把管控与服务结合起来,制定统一规范的政策,解决好群众和企业搬迁腾退中的现实困难,解决好管控涉及的就业、户籍、建设等实际问题。围绕安居乐业有保障,规划建设好安置区,提升群众居住质量,出台就业扶持政策,加强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工作,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用先进理念和国际一流水准规划设计建设

  实施千年大计、办好国家大事,必须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我们抓住规划工作这个“牛鼻子”,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精心组织规划编制,确保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目标是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按照这一功能定位,我们坚持地上、地下一起规划,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地上先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开放搞规划,组织国内外一流专家和团队参与规划制定,全面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和专项课题研究,推动形成“1+n”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坚持生态优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扩张,坚决防止形成新的“摊大饼”。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恢复“华北之肾”功能,大规模植树造林,提高新区森林覆盖率和绿地率;重视文化遗产特别是红色遗产保护,处理好文物保护和新区建设的关系,将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纳入新区总体规划;结合区域文化、历史文脉、时代要求,严谨细致搞好城市设计、单体建筑设计,不搞高楼大厦、水泥森林、玻璃幕墙,体现中华传统经典建筑元素,以工匠精神打造城市特色风貌。

  依靠改革创新走出一条新路

  雄安新区之新,关键在改革,要义是创新。推进新区规划建设,最大的动力在改革创新,最大的潜力在改革创新,最大的挑战也在改革创新。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在发展理念、工作思路、方式方法上有全新转变,以深化改革破题开路,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以优质公共服务聚集要素,努力在一张白纸上绘出最美的图画。

  着眼于探索新区建设发展新模式,全面深化改革,科学设置精简、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高标准构建新区政策体系,在土地、住房、财税、投融资、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实施综合改革、集成创新。着眼于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制定特殊人才政策,聚集国内外高层次创新要素,建设集技术研发和转移交易、成果孵化转化、产城融合为一体的创新引领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着眼于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构建国际要素聚集区。着眼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新区功能定位和人口需求,制定公共服务政策体系,与北京市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引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资源,建设优质公共设施。鼓励环京津周边市县在公共服务改革方面率先突破,尽快缩小与京津的梯度差,补齐社会事业发展短板。借力京津对口帮扶,用绣花功夫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融合发展、错位发展、协调发展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任务。只有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才能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在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进程中良性互动,实现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雄安新区起步之初,就要注重加强同北京、天津等城市的融合发展,同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的错位发展,发挥对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推动雄安新区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规划衔接,科学合理分工,优化空间布局。新区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符合条件的高水平功能和高端高新产业放在新区,与之配套的功能和产业可放在周边地区和其他地区,增强整体服务功能和产业配套能力。推动雄安新区与张北地区协调发展,按照打造河北发展两翼的要求,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发展布局,统筹公共服务功能,因地制宜搞好高水平开发建设,把新区打造为带动河北发展的新引擎,把张北地区打造为冀北发展新高地。推动雄安新区与全省其他地区协调发展,注重搞好深度对接,谋划实施一批交通路网互联、生态环境共治、产业协作配套、公共服务共享项目,加快全省经济板块重组和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向高层次迈进。推动雄安新区与京津协调发展,全力做好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工作,把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坚决服从服务大局,加强廊坊北三县等市县与北京相关区域的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确保党中央战略部署顺利实施。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关系国家长远发展、惠及子孙后代的宏伟事业。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自我加压、负重奋进的责任感,以创造历史、开辟未来的使命感,稳扎稳打,不骄不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茬接着一茬干,把雄安新区打造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党员学习的网站篇3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治国理政论坛“全面深化改革”理论研讨会综述

  4月25日至26日,中宣部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治国理政论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系列理论研讨会”第二场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有关部门、社科研究单位、高校、思想理论工作“四大平台”、浙江省社科理论界部分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地方负责同志共12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

  第一,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方法原则。与会专家一致表示,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只有坚决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才能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有专家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通过解决三个关键问题来决定当代中国命运。一是在动力机制上,全面深化改革通过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二是在平衡机制上,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了人民福祉,使我们党能够有效应对国内各种挑战和风险,巩固了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为当代中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在治理机制上,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安康幸福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为当代中国发展构筑了制度保障。

  有专家提出,必须完整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要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根本前提和根本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否则就会迷失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要准确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不断提高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总体效能。

  有专家认为,全面深化改革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一是围绕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国企国资、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农村土地制度等领域改革;二是围绕健全公平正义和规范运行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分配制度、社会组织体制等领域改革;三是围绕有效调动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不断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政府间财力分配机制;四是围绕处理好激励与约束关系、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进一步保护企业家精神、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主动性。

  有专家认为,必须正确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是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改革要服务于发展,依靠改革促进发展,改革的目标和进程决定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成效的评估标准,只能是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实绩,以及由此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三是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发挥好基层首创探索的基础性力量。

  第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与会专家一致表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就能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扎实推进经济领域各项重点改革工作,从而推动各个方面改革取得新突破。

  有专家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一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不回避政治、国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实施政府对市场的必要的正确的干预,完全符合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要把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资本追逐价值增殖规律、资本生产过剩规律、资本积累导致两极分化的规律等资本运动规律所产生的消极作用降到最低,需要政府的正确干预;三是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内在要求。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基本规律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求政府对市场实施正确的干预。

  有专家认为,要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当前看,要在继续做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的同时,着力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结构性失衡,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着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转换发展动力,打通供需循环,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推动经济发展出现更多积极变化。从长远看,必须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做文章,通过深化现代产权制度、国有企业、财税体制等基础性制度改革,构建起有助于形成高质量供给的一整套制度体系,推动供给质量提升,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有专家提出,要牢牢把握国企改革正确方向。一是理论上,坚持扎根国情、兼收并蓄。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国有企业、怎么建设国有企业,形成了国有企业基础论、“三个有利于”方针论、党建“根魂”论、增强活力与强化监管结合论等一整套改革理论;二是政策上,坚持问题导向、顶层引领。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核心、若干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文件体系,明确了改革的重大政策,勾勒出了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的基本框架;三是组织推进上,坚持试点先行、层层落地。通过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职业经理人制度等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十项改革试点”全面铺开,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有专家认为,必须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现阶段农村改革的深度广度远超以往,改革内容的系统性、路径的多样性、目标的长期性、推进的复杂性、步调的差异性更加突显,深化农村改革需要着力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强化责任意识,要建立完善基础性制度、及时跟上配套性政策、试点推进敏感性改革、抓紧落实关键性举措,需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二是强化全局意识,要树立改革系统思维,理顺改革事项间的关系,规划好时间表路线图,提高改革方案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协调性;三是强化问题意识,以解决现实困难、满足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一层层剥离已经解决的问题,最终攻克核心难题;四是强化创新意识,把握住农村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把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考虑进来,把局部做法和经验总结提炼为系统化的改革举措。

  第三,关于社会领域改革。与会专家一致表示,社会民生领域改革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有专家认为,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改革获得感。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执政理念和发展理论上的重大升华,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改革为了人民,就是改革必须以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为导向,通过制度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需求。

  有专家提出,必须打好医改攻坚战,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解决路径看,要坚持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依靠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依靠以往深化改革奠定的扎实基础,走一条不拘守条条框框、不盲从国际做法、不脱离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从改革任务看,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努力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实质成效。

  有专家认为,要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专业性、协调性。关于系统性,要把考试改革和招生改革作为密不可分的整体,进行系统设计和安排;关于综合性,要使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互动贯通,推动综合改革;关于专业性,要以专业的标准和方法,解决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公平、选优、科学性等难题;关于协调性,要统筹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兼顾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利益,把握改革的时机和内部外部条件,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改革。

  有专家认为,要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实施完善和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方案和配套方案;二是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强化激励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各类商业性养老保险的政策措施,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三是加强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加强养老保险制度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等社会福利制度的衔接,与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与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相衔接。

  第四,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会专家一致表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必须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确保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构筑起坚实的制度屏障。

  有专家认为,必须以制度建设遏制污染蔓延势头。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一是全面推动覆盖全国国土的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二是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基于自然资源资产的科学化、法治化的生态资源保护制度;三是建立覆盖全空间和全流程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

  有专家认为,要以生态文化建设推动生活方式革命,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民参与的文明行动。一是让生态文明文化与价值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用文化的力量让全社会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二是领导带头、党员带头、家长带头,以示范力量推动社会积极参与;三是大力发挥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四是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态文明文化建设中,从中国智慧中汲取生态文化建设的精髓,以东方智慧探索中国独特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下一篇上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