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心得体会

2017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心得体会

2017-06-04 本文已影响399人  Admin

  2017年10月24日,永远在路上第7集天网追逃播出,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告诉我们世上没有避罪天堂,犯罪分子永远逃不了。下面是美文阅读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7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心得体会。

  2017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心得体会篇【1】

  反腐,始终是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也一直是某些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的话题。

  人们心里都明白,某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其实丝毫不会关心中国的公平正义、中国人的切身利益。拿腐败说事,不过是通过抢占所谓的“道义制高点”,借题发挥,捣乱滋事。我们查办了不少党员干部,它们说这是“只拍苍蝇不打老虎”;我们严惩上百名腐败高官,它们又改口说这是“权力斗争”;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政风向善向好,它们还不忘抛出中国共产党解决不了自身问题的陈词滥调。

  说辞永远在变,目的只有一个:搅中国发展之局,捣社会稳定之乱。这是遏制中国战略的组成部分。

  坚定不移反腐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是老百姓的共同愿望,绝不会为个人意志或某些外国舆论所左右。

  这几年,中国反腐败取得的成绩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特别是“天网行动”启动以来,综合运用警务、检务、外交、金融等手段,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抓捕一批腐败分子,清理一批违规证照,打击一批地下钱庄,追缴一批涉案资产,劝返一批外逃人员。截至2016年11月,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共追回863人,使得藏在海外的犯罪分子惶惶不可终日。

  人们注意到,前几年骂得最凶的一些西方媒体,这两年忽然蔫了;有些逢中必反的专家学者,改变了调门。因为,中国反腐让所谓“非西方式民主政治解决不了腐败”的说法不攻自破。人们发现,骂中国的国家,反倒是避罪天堂。

  从一定意义上说,“天网行动”是反腐败工作合乎逻辑的延展,但其又有着特殊意涵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一,这些年,贪腐猖獗的一大原因,就是有些人看好外逃这条通道。较常见的是把非法所得悄悄转移国外,或者卷了钱就跑。可以说,外逃避罪,助长了贪腐行为。而“天网行动”正是对腐败分子强有力的震慑:别以为日子久就忘记了,跑得远就够不着了,把钱挥霍光了就没人管了!这事情没完,就是躲到天涯海角也得揪回来。

  其二,过去,一些西方国家总想用反腐败问题拿捏我们,做出一副卫道士的样子,好像是正义化身。“天网行动”,使这些西方国家露出真面目,让人们看清了他们的用心。大多数腐败分子选择逃往那里,正是因为,在那里只要他们有钱并肯花钱,不论财产来源合不合法,都会被提供庇护。这些国家很虚伪,没有什么是非标准,也不讲什么道德正义,只要于己有利,颠倒黑白也无所谓。

  其三,中国反腐败的态度令人信服。按照“天网行动”统一部署,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2016年4月22日集中公布了针对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人员的“红色通缉令”。一时间,让人感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强大气场。

  有句很著名的广告词,“没有消费,就没有杀戮”。就是说,如果我们拒用拒吃被保护动物的皮和肉,就可以挽救很多动物。同理,让已经潜逃的罪犯无处藏身,让企图外逃的罪犯别再幻想,这样的结局摆在那里,就会有力喝止犯罪。这同样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要一招。

  “天网行动”所传达的信息是明确无误的:反腐败不是一阵风,不要指望躲过风头就安全了;也不局限于境内,反腐败国际合作将遍及世界每个角落。

  “天网行动”所追回的不只是外逃贪官和巨额赃款:我们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使我们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赢得了国际社会尊重;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坚定了我们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2017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心得体会篇【2】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目前公布的事实来看,周永康滥用职权,收受巨额贿赂、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泄露党和国家重要机密,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所作所为完全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极大损害党的形象,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影响极为恶劣。党中央果断决策,对周永康进行立案审查和严肃处理,这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是对党的纪律的坚决捍卫,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维护。

  党与腐败水火不容。腐败现象是侵入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坚持不懈反对腐败、坚定不移割除腐败毒瘤,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突出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对腐败现象绝不姑息,对腐败分子绝不手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向全党全社会表明,从严治党不是口号,惩治腐败没有例外。“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我们要通过查处周永康严重违纪案件,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零容忍的态度、猛药去疴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严厉惩处的尺度不变,凡腐必反、除恶务尽。

  坚决惩治腐败,严肃党纪党规,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从严治党的明确要求、切实增强党的观念和政治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红线,决不允许阳奉阴违、自行其是,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坚决反对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决不允许在党内搞任何形式的非组织活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坚定不移深化反腐败斗争,党员领导干部务必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加强廉洁自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廉洁操守,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治党纪为首,治国法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继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继续坚持严格依规治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17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心得体会篇【3】

  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随着中国反腐力度的加大,可以讲,境外不再是中国贪官避罪的天堂。去年7月份开展的“猎狐”专项行动,一大批外逃的贪官被抓回国内,接受人民的审判。今年,中央又研究部署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决定启动“天网”行动,此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启动“天网”行动,彰显了中央反腐惩贪的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过去的一年,中央在改进作风、反腐倡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惩治腐败方面连出重拳,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仅查处了众多的国内贪官,而且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国际追逃追赃工作,让腐败分子无路可逃、无处藏匿。启动“天网”行动,是反腐纵深开展的一个显著标志,彰显了党中央反腐惩贪的坚定决心。

  其次,启动“天网”行动,可以震慑腐败分子,让他们断了外逃避罪的念想。中国这两年大力推动反腐行动,时间持续之长,力度之大是历史上所罕见的,甚至出现了“官不聊生”的说法。启动“天网”行动,表达出中央“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抓捕回国”的反腐意志,对那些仍存有贪腐念头的侥幸官员无疑有很强的威慑力;同时,也提醒所有官员—“手莫伸,伸必被缚”,要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

  再者,启动“天网”行动,有利于赢得民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腐败分子便是一个个“蚁穴”,随时可能葬送改革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人民群众对腐败分子是深恶痛绝的,尤其是对那些外逃贪官更是切齿痛恨。中央高压反腐、铁腕治官,启动“天网”行动,将外逃贪官绳之以法,人民群众打心眼里高兴,这有利于赢得民心,也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群策群力。

  当然,启动“天网”行动,还有利于打造中国政治清明的国际形象,赢得世界的尊重等等。我们有理由相信,“天网”行动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下一页更多>>>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p#副标题#e#

  2017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心得体会篇【4】

  反腐会不会或者什么时候会降温?这个“反腐之问”时时出现于国内外互联网上,并伴随着各种江湖版的猜测解读。“永远在路上”,这个片名也许是一种答案。第一集《人心向背》,所呈现的并不只是简单的反腐决心,在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这些曾经的高官讲述中,我们还看到了腐败之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

  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当权力和诱惑都足够大,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

  一个个活生生的贪腐案例,不过是证明一个常识:党员干部并非天然境界觉悟高,觉悟和权力大小成正比更是一种奢望。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再如制度漏洞。周本顺关于“站台”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简单一句话,道尽现实的复杂,反腐的困境。尽管权力的“笼子”在收紧,但永远都可能有疏漏。再怎么细化规定,也难以严密到不允许官员和别人吃饭的程度。

  因而,反腐不能局限于“盯人”,重要的还有“盯事”,如果现实中的很多事,不是谁权力大听谁的,不是高官“一言九鼎”,那很多腐败就可以避免。从这些贪官的讲述来看,腐败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能,无非给商人站台、亲朋“搭权力便车”等,这就意味着制度还不够严密,即便从提升反腐效力的维度,反腐还极有必要“永远在路上”。

  那些曾经位高权重、始终容光焕发的官员,如今镜头前一副尘满面、鬓如霜的样子,常人看来都觉唏嘘,官场中人也许更有感慨。这是该反腐专题片的价值之一。这些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败的风险和可能的落寞结局,演绎的非常到位。从教育的层面说,可能比发文件、开会宣讲的千言万语更有直接效果。

  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之前,这样一个生动而又耐人寻味的纪录片播出,传达什么信号,不同身份的人自会有不同解读。根据此前预告,六中全会将研究的重点议题是“从严治党”,看来所谓“反腐降温”更不可能,值得关注的是反腐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延续。《永远在路上》还在继续,也许从这些“巨贪”的演绎中,可以进一步反思过去的问题所在,探寻未来的希望所在。

  2017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心得体会篇【5】

  “要有静气、不刮风,持之以恒抓好纪律和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王岐山这番表态,无疑是在向世人宣示:反腐还要接着干、誓要跟腐败分子“死磕”到底。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恒古不变的真理。就当下来讲,最不得民心的,莫过于干部的贪污腐败。因此,持之以恒抓好纪律和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正是顺民意得民心之举。

  自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已渐成常态。但是,社会上也冒出了一些不适时宜的声音。有的领导觉得,反腐打击过多,该停一停了;有的干部认为,反腐影响经济,该松一松了。在这些杂音的干扰下,甚至群众也在观望,担心反腐会不会真的变成一阵风。

  必须得承认,官员的上述论调也许是别有用心,但群众的上述顾虑确是直陈时弊。毕竟,在反腐问题上,部分地方的党委头头和纪委干部,普遍存在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的心理。他们或碍于情面或怕牵连自己,对腐败行为睁只眼闭只眼;或迫于压力或怕得罪他人,办案不行抹案在行。

  欣慰的是,在这场反腐风暴中,中央不仅在说给各级听,而且在做给各地看。不论是常规巡视不留死角还是专项巡视重点突破,不论是65名省部级官员被查还是30位军级老虎被打,都以大快人心的实际行动表明,誓要跟腐败分子“死磕”到底。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这是新一届中央亮明的反腐态度。跟上中央的反腐节拍,各级地方党委和纪委一定要明白:若想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就应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要顾忌牵扯多,只有清除这些变节失色之流,才能永葆我党的纯洁性;不要害怕得罪人,只有严惩这些腐化堕落之徒,才能得到人民的真拥护。

  反腐永远在路上,必须一级压着一级干;反腐只有进行时,必须一届接着一届反。否则,反腐如果动摇了决心,那输掉的可决不止一场战斗。

下一篇上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