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孔子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他心胸宽广,在任何事情上都持有正直的态度。我们如果把他和老子放在一起作比较,就可以看出孔子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老子注重的是人与万物之间的沟通。很多人都说孔子心怀天下,志向广大。可他的志向在哪里?为什么人们都说他心怀天下?我们来好好分析分析。
在《论语?宪问》里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这话是什么意思?其实是子路问孔子,什么叫做君子。孔子就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追问:“还有呢?”孔子回答:“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孔子他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论语?泰伯章》。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大度与坚强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所以必须要有远大的志向。这说明了什么?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就可以看见孔子,从这些论语句段中我们就能看见孔子身上的品质。长沮和桀溺(不是真实的姓名,暗指隐者)一起在耕田,孔子经过那儿,吩咐子路去向他们询问渡口的位置。子路便把马的缰绳递给孔子,上前问路。长沮反问子路:“那位手里拉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他是个智慧的人,他早就知道渡口在哪里了。”
有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叫做《孔子问路》,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
一天,孔子经过一片有些枯黄的田地,看见有两位隐者在耕田,就让子路去询问渡口的位置。子路把马的缰绳递给孔子,走到隐者面前询问。听完后子路的问话后,一位隐者反问子路:“手里拉缰绳的那人是谁?”子路说:“是我的老师,孔丘。”那人说:“他是位智慧的人,他肯定知道渡口在哪里了。”
子路只好去问另一位隐者。隐者问:“你是谁?”子路手工艺:“我是仲由,孔丘的学生。”隐者又问:“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回答:“是的。”隐者说:“你看,者天下纷乱的情况如洪水一样,洒的到处都是,你要和谁一起去改变呢?你与其去追随那些想改变国家的人,还不如跟着我们逃避着纷乱的社会呢”说罢,弯下腰去继续耕那片光秃秃的田野。
子路回到孔子身边,告诉了他这一切。孔子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我怎么能够与鸟兽一起生活,如果学到了知识,和不同天下的人在一起,那又要同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是有道德和正义,恐怕我就没有必要千辛万苦去力求改变了。”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孔子有着远大的志向与雄心,他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人民。所谓“心怀天下”,指的就是孔子这样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