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励志文章

成就我的,不是你的伤害,而是我自己的逼格

2015-12-24 本文已影响3151人  美文网

  成就我的,不是你的伤害,而是我自己的逼格

  文/苏清涛

  引言

  我刚在鸡汤界“成名”的时候,有个妹子来邀功请赏:“要不是我深深滴伤害过你,你也写不出那么多爆文,所以,你得感谢我。”我答道:“你伤害了那么多人,别人咋没写出一篇爆文出来?”所以,归根结底,不是你的伤害“功不可没”,而是我自己优秀。

  正文

  上个月看到由牧的《不要感谢伤害过你的人》一文,感触很深。大爱,遂收藏之,今天又重读了一遍,忍不住决定拾人牙慧,写篇读后感。那篇文章里面,金句很多,我随便摘录几句:

  “那些站出来说感谢伤害与磨难的人,通常都已然是某种程度上的人生赢家。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度宽容,也许还可以顺便嘚瑟一下给当年施加伤害的人看,他们当然乐于动动嘴皮去熬这么一碗大众喜闻乐见的鸡汤。可是,千万别忘了在他们背后是无数受伤后难以愈合的心灵,和因伤害跌入低谷的人生。”

  “前后关系并不总是代表因果关系。伤害本身并没有任何正面意义,让它变的有意义的是你的坚强;伤害你的人也从来没想过让你成长,真正让你成长的是你的反思和选择。”我看到这篇文章时,第一反应,是想起一件事儿:

  几个月前,我刚在鸡汤界“成名”的时候,有个妹子来邀功请赏:“要不是我深深滴伤害过你,你也写不出那么多爆文,所以,你得感谢我。”话是没错,但让人听了,怎么觉得不对劲儿呢?为啥?这话,应该由我来说,而不应该由她来说。由我来说的话,就是“有感恩心”,但由她来说的话,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了。因此,尽管我内心里认为她所言“情况属实”,但回复的却是:“你伤害了那么多人,别人咋没写出一篇爆文出来?所以,归根结底,不是你的伤害‘功不可没’,而是我自己优秀。”

  “不是你的伤害伟大,而是我自己优秀”,这话,她虽然嘴上不承认,但心里是绝对认同的。因为,当年,我刚认识她的时候,就问过:“我身上哪一点最吸引你?”她给出的答案是:“浪漫而不轻狂,诗意而不诗化,悲情而不悲伤。”太赞了。尤其是“悲情而不悲伤”,百分之一千地准啊。她说得这么准,我怎能不无条件投降?后来,她告诉我,那句话,不是她自己写的,而是在一个哲学家的作品中看到的。“初次看到这句话,我就想,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动物?遇到你之后,我发现,居然真的有这样的动物!”

  不好意思,扯远了。与“感谢伤害”一脉相承的,是美化苦难,说苦难是财富。如“多难兴邦”,如有些老知青回忆起以前受过的苦难时说什么“青春无悔”。但鲁迅早在九十年前就揭穿了真相:“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

  兴邦的,是这个国家对灾难的反思,而不是灾难本身。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灾难非但不能兴邦,反而可能扭曲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希特勒,是奥地利人,他的祖国,曾长期受邻国欺凌,但希特勒在当上德国总统之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自己的祖国给吞并了。再比如,我们的某个邻国,长期以来,这个民族是很自卑的,这种自卑,让它有了一种欺软怕硬的性格,因此,特别喜欢侵略软弱的邻国,但在美国人面前,乖得很。

  自《史记》以来,绝大多数的牛人传记在介绍这个人的生平时,都会出现两个字,“少贫”;这句话的白话文版本是“千金难买幼时贫”,潘石屹曾经买不起裤子的故事也广受追捧,就好像,他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过去买不起裤子一样。但真的是这样吗?能在经历过贫穷之后变得坚强的人,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则会产生“穷怕了”的心态,这种心态导致,即便是在以后经济条件改善了,他们仍然不能正确对待财富。我之前在《为什么说“穷养的女儿没人泡”》一文中提到:

  穷养,会给孩子造成匮乏感,进而形成一种“稀缺头脑模式”,并影响到她后来的人生观。(在这一点上,男孩也一样。)

  从小在匮乏感中长大的女孩子,便会放不开、不会玩、不敢玩、玩不起,因此,她们在成年后恋爱或择偶时便不大会把诗意和浪漫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不是不喜欢,而是“消受不起”),相反,她们会更看重对方的“条件”和责任感、靠谱等。“条件”的问题,没多少讨论价值,暂不说,“责任感”和“靠谱”这两个标准其实蛮吓人的——太有责任感和太靠谱的男人,往往就是所谓的“好人”,这样的人,往往不够精彩、不够可爱、不够有意思。因此,穷养的女儿过分强调这些“靠谱”“责任感”,便让自己显得不够可爱,使得别人接触她的意愿降低了。此外,穷养的女儿在结婚后,一旦掌握了家庭的财政大权,很容易对男人银根紧缩——小时候的匮乏感,使得她们很容易将财产控制权视为安全感;适当地管管是必要的,但像个会计一整天对男人进行财务审计,便无趣至极了。

  我并没有跟所谓“穷养的女儿”零距离接触过,(meiwen.com.cn)这段话,也是靠逻辑想象出来的。虽然有很多人骂,但他们并没有骂出个什么理由来。不过,也有好多读者给我留言,表示中枪了。印象特别深的是,有5个女生在评论中留言:“读完之后,发现自己哭了。”“我终于明白自己为啥老谈不成恋爱了。”

  一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告诉我,他转载了这篇,好多为人父母的读者,很喜欢,说是很受启发。

  在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我还在朋友圈向大家请教:为什么同样是在童年经历过某种匮乏的人,在长大后,有的人会很容易知足,而有的人则会欲壑难填索取无度?为什么同样是曾经饱受欺凌的人,在强大起来后,有的人会喜欢保护弱小,而有的人则会心理变态,从欺压更弱小者的过程中找到“尊严感”?为什么同样是经历过苦难,有的人,会更坚强,而有的人,却就此沉沦?#p#分页标题#e#

  当时,一个“看上去像个富二代”的“穷养女”告诉我:如何看待一段经历,比这段经历本身更重要。说得太好了!这位同学为什么能说出这种话?因为,她就是由牧所说的那种“人生赢家”。她“如何看待一段经历”的能力很强,这使得,她的思维方式和气质中,没有留下“穷养”的影子。人们可以从苦难中获得财富,但真正让你获得财富的,是你的反省能力,而不是苦难本身。

  所有的“美化苦难”,都有夸大其词的嫌疑。此外,人的回忆具有一种添油加醋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回忆自己所经历过的某种痛苦时,常常会无意识地添油加醋,对它进行浪漫化处理,当我们通过讲述或作品将这种痛苦经历传递给别人的时候,它便失真了。再就是,文艺作品的受众,往往也会对作品中呈现的痛苦有一种浪漫想象,产生一种“痛苦是财富”的顿悟。但是,你之所以认为痛苦是财富,那是因为,你不是当事人,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即便是当事人,也只敢在自己从痛苦中走出来之后才敢大言不惭地说一声“痛苦是财富”。

  初次看到王小波的作品时,我曾经多次设想,“假如我能写出这样的作品,要我经历再大的苦难,或者少活几十年,我都愿意。”但到后来我方才明白,我这种资质平庸的人,无论经历怎样的苦难,都写不出那玩意儿。王小波之所以能创造出那样的作品,不是因为他当了知青,经历了怎样的磨难,而是因为,他是王小波。因为他的天才和创作激情。

  对王小波这样的作家来说,任何经历,都能成为创作素材,进而转化成财富。正如我此前所说的,“走对的路,可以拿来写励志故事;走弯的路,反思之后,可以用来写鸡汤。”但对大多数来说,他们所经历的痛苦和伤害,并不能转化为财富,他们的苦难,并不能成为自己的“创作灵感”——却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的“创作灵感”。

  前段时间,有朋友对我说:“伤害和苦难,也许只有对作家这个群体才是财富。”有那么点味道儿。但他这个话,并不准确。有不少企业家、政治家,乃至平凡的人,都是在经历了不幸之后变得更加强大;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善于反省。确切地说,应该是:伤害和苦难,只有对于具有反省精神的人才是财富。

  有人说,反省精神,可以弥补先天智力的不足。这句话,我是感同身受。我觉得,我是那种天分很差的人,我并不聪明,但又算得上一个比较智慧的人,主要原因便在于,反省精神和反省能力都超级强。正是这种反省能力,使得我“悲情而不悲伤”。事实上,很多有大智慧的人,大都不是因为天资好,而是,善于反省。

  因为我的文风比较毒舌,所以,常常有人被刺痛,忍不住坡口大骂。但还有些人,被刺痛后的做法是:“涛哥/苏大大,我真想揍你一顿,你戳到了我的痛处。”然后,再说,“感谢你刺痛了我”,甚至还会给我打赏一笔巨款。为什么?我虽然刺痛了他,但他经过反思之后,觉得,痛苦的根源,是他自己不够好,而不是我的话太尖锐;他知道自己需要改进。(六年前,我刚开博客的时候,自我介绍里面有一句:我尖锐的言论常常会伤害到一些人。但人们往往是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才开始觉醒。)

  对前一种人来说,痛苦,就是痛苦;只有对后一种人来说,痛苦,才是财富。(来源)

下一篇上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