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江南第一家参观纪实

2017-06-15 本文已影响479人  怀念童心

  大雨绵延,没有一点要停下来的迹象。今年的梅雨季来得真是猛烈。

  晨六点半,离规定的集合时间还有二十分钟,这么大的雨,可怎么出门呢。

  我突然想到,这样的天气,活动也许会取消或者延期吧。

  于是掏出手机拨电话,想问问干事小金。

  电话通了。没等我开口询问。传来小金急性子的声音:老刘师傅,你磨蹭啥呢,就差三位了,正等着你呢。

  我心里一惊:这下糟了,该有人说我落后了。立刻回话:马上就到。

  一把伞,一个车钥匙。我冲出家门。离车就二三十步,虽撑着伞,还是打湿了两个袖口,一双裤管。

  把雨刮器开到最快,把眼睛睁到最大,在不超速的前提下,我竭尽所能。

  还好,路上车子不多,行人更少,约十来分钟,便赶到了集合地。

  快上车,俞老书记正往这边赶呢,其他人都到齐了。小金说话真是急切。

  我心稍放宽:还好,没有垫底。

  俞老书记今年整八十岁,离休已近二十年了,但凡党组织有什么活动,他都是积极参加的。

  七点差一分。俞老书记到了。是他女婿用车送过来的。

  俞老书记身上有少许雨点,倒是他女婿,身上干一块,湿一块的,看来把老人照顾得还行。

  老人很随和,风趣地和大家寒暄:对不住啊,这错误犯的,差一点就迟到了。

  大家也都热络地和老书记打招呼。

  汽车在七点整准时出发。五十座的大巴上,零星的空着几个座位,五个支部,四十五名党员都到齐了。

  雨大,车开得比较慢。现任王书记几次三番跟导游交代:慢点不要紧,千万注意安全。

  在车上,导游介绍起今天的行程:金华浦江县郑宅镇,到廉政教育基地郑家老宅参观,接受廉政教育;游览古村落风貌,感受美丽乡村建设后带来的巨大变化。

  车在开,雨渐渐小了,有时还停那么一小会儿。大伙都说:老天还算照应。

  车进郑宅镇,看到有一些仿古建筑风格的房子,白墙黑瓦,复古雕花的门窗;有些墙上,跟我们家乡的美丽乡村一样,画了些二十四孝的宣传画。多数的房子还是现代建筑,但现在都已清一色地刷成了白色,看着确实整齐,壮观。

  进入城区的主街道,左侧的房子都已改装完毕,门面及能够看到的墙面都也刷成了白色,显得清爽和整洁。右侧的房子,还没改造,五颜六色的,朝向街的一面,都搭起了脚手架,绵延望不到边,足有上百幢建筑吧。

  脚手架上挂满了“支持家乡建设,不拖政府后腿”之类的宣传横幅。脚手架下面的店面,有些关了,有些写着“照常营业”。

  一些墙面正在施工,在刷白色的墙粉。一幢贴着紫红墙砖的四层小洋房,几个工人正在敲敲打打,把墙砖敲掉,要不,怎么把白色的墙粉刷上去呢。

  穿过城区,在通往郑宅老镇的空地上,一座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的廉政文化展馆拔地而起。依然是白墙黑瓦。从外观看,该是一个巨大的四合院风格的建筑。讲解员已在门口等了一段时间了。

  我们刚下车,雨就跟着落下来了。不远处,齐刷刷耸立着九座牌坊。有几个同志冒着雨到牌坊跟前拍照,但被很快喊回来了。统一行动,先到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

  走进基地大门,的确是一个四合院,只是非常巨大,显得非常庄严。

  院落的正面朝南是正厅,左右是厢房,空廓的场地上,回廊、照壁、水池依制而建,杨柳成荫,绿草如毡。雨落在上面,沙沙作响。看来,浦江政府对这廉政教育基地的投入是相当大的。

  左厢房的第一间是会议室(兼演示厅),我们一到就观看了一部宣传视频:围绕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叶,十五世同居共食,和睦相处。立下"子孙出仕,有以脏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的家规,历宋、元、明三代,长达360多年,出仕173位官吏,无一贪赃枉法,无不勤政廉政。突出了一个“廉”字。

  第二间正在举办一个画展,是师范学院绘画系学生的作品,稍显稚嫩,看得出还是有些功底的。当然,作品的主题还是一个“廉”字。

  走进正厅,这里必是廉政教育的主展厅了。几百平米的墙壁上,突出一个巨大的“廉”字,围绕“廉”字的,是孝、义、仁、忠、俭等字,也有江南第一家、孝义门、三朝旌表等主题词。

  几百个“廉”字,有大有小,各色各样,占据了墙面的大半篇幅。行、草、隶、篆、楷,都有。

  我们在大“廉”字跟前拍了张四十五人的团体照,然后分支部,每个支部的党员又拍了集体照。这些照片是非常有用的,智慧党建平台上要用到,支部工作台账上要用到,支部活动总结上要用到,还有微信党员群和易信党建平台上,都是要晒这些照片的。

  展区曲折迂回,一直延伸到右厢房。讲解员领着我们一个展区,一个展区地讲解。从郑氏家族自南宋开始,以孝义治家,十五世同居共食……一直讲到郑家历经三朝数百年,出了173位官吏,无一贪赃枉法,无不勤政廉政,而屡受朝廷旌表。

  展厅分数个展区,有文字、壁画、雕塑、文物、仿古场景演示,形式多种多样。也有应用高科技的音频、视频、动漫、电脑制作。内容详实。观后确实使人深受教育,感想强烈。

  我不由得一时冲动,来到电子留言处,用电子笔写下了一句留言:岁寒三友,松、竹、梅;郑宅三德,孝、义、廉。

  看看一些人的留言,想必都是一些有身份的人。我不好意思署名,只是在落款处留下“党员”二字。

  走出教育基地。雨倾盆而下。很难遇得见这样大的雨。大伙挤在屋檐下,谁也不敢轻易迈出这一步。

  过了一小会,考虑到接受教育的整个行程必须完成,王书记带头冲进了雨里,大家也及时跟进,艰难地向牌坊那边走去。

  来到牌坊跟前,讲解员很尽职,大喊大叫,为我们讲解牌坊的来历和典故。

  第一坊是"江南第一家",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赐。第二坊为"孝义门",因郑家孝义被历朝推崇,乡民传颂,故得名孝义门。第三坊叫"三朝旌表",意思是郑氏家族,宋元明三朝都受到朝廷的褒扬。

  雨实在太大,伞根本起不了作用,讲解到第三个牌坊,每个人都湿透了。

  继续行进,自第四坊起,我们没作停留,讲解员两言三语地给解决了。依次是:有序、恩德、麟凤、取义成仁、礼部尚书、和九世同居牌坊。

  据说那些牌坊是古迹,我看不像,大多应该是新建的,或许也有部分是不久前翻建和重修的吧。

  冒雨前行。来到郑宅古镇,一条小河,古朴的民居依水而建,古风尚存,确实有些看头。偌大的雨声,也掩饰不了小镇的宁静,真是一个养身修心的好去处。

  在那里,我们游览了郑氏家祠、宗祠、孝感泉、九世同居碑亭。尤以郑氏家祠最值得一看。古朴宏敞,历代名人题匾、联句甚多;还有明初文臣宋濂手植的古柏,枝干虬劲。

  据说还有东明书院等一些景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游览。

  吃了中饭,雨小了些。我们坐车去一古村落。半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

  这个村的名字,我一时记不起来了。村落很干净,整洁。一条碎石铺就的小道,两边绿化很好,花花草草中,也有一些自留地,种着黄瓜、南瓜、茄子之类的蔬菜;小池塘的水很清,飘着几片荷叶,几尾不大的红鲤在水中忽隐忽现。绿树环抱中,错落着一些农家小院,那些房子果然有些年份了,但经过整修,一律的白墙黑瓦,很有一种宁静的美感。一些白墙上,照例画了些二十四孝的图文,也有一些是有关郑宅典故的。看来,这地方,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落实得不错,跟我们家乡的美丽乡村也有得一比,大同小异。

  雨停了。

  回到大巴。在返程途中,大家兴致不错,许多人谈起了“观后感”。

  俞老书记感慨:一本《郑氏规范》,就能管住一个大家族,历经三朝,173个官员无一贪官,且勤政廉政,可见必其有独到之处。现在的党员干部不妨看看,学习一下,必有可借鉴之处。

  干事小金也说:今天的活动,看到最多就是“廉”字,感受最强的也是“廉”,可见“廉”的重要性。

  也有人提出:郑氏家教甚严,尤其在道德方面的修养很高,且遗风尚存,如能在郑氏后裔中选拔一些能力强的人当干部,应该有所作为。

  王书记问大家:通过今天的廉政教育学习,是否感悟到什么,能否在廉洁文化方面悟到一些理念。

  我这个人好表现自己,就抢着回答:守廉洁,拒腐败,爱岗敬业;做实事,讲真话,对党忠诚。

下一篇上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