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龙须边的泉眼

2017-08-20 本文已影响231人  贤者无忧

  金堂县赵家镇地处龙泉山脉东翼,龙泉山雄峻巍峨,山野绿树葱郁。龙泉山上的一股股细流汇集而成的清溪河水悠悠的流向远方。山上有一座高峰形似金字塔,塔尖耸立,人们都叫它金子山。金山村由此的而得名。

  金山村的的地势西高东低,像是一条巨龙俯卧大地。巨龙前方的三个延伸到一片平原的小山,就像三条龙须。龙须旁边有一片分布在沟陇里的泉眼,汩汩清泉喷涌而出,泉水清凉甘甜,四季不枯。润泽着这片土地,也曾经作为全镇的饮用水源,一度非常红火的千秋雪矿泉水就是采用泉眼的清泉生产的,畅销附近的城乡。

  说起泉眼还有一段故事。两百多年前,此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邹姓人家善良勤奋,千百年来在此繁衍生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肖姓人家的梁氏婆婆携两个儿子,从湖南千里跋涉,一路艰辛,来到赵家镇,一行携带的干粮已经耗尽,此时已是筋疲力尽了,梁氏婆婆口干舌燥,脸色发青,在邹家的门前歇脚。邹家人看见远道而来的梁氏婆婆一家人,忙把他们请进屋里。大儿子向邹家人讨口水喝,邹家人热情地从水缸里用瓜飘舀来清水。梁氏婆婆一饮而尽,稍息一会儿后,脸色由青转红,有了神色。看见母亲气色好转,两个儿子,顿时高兴起来,跪地叩谢,善良的邹家人急忙请起。忙说:“不要谢,我们都是清苦人,你们这么远来这里很不容易。”

  梁氏婆婆喝完清凉的水后,身体得到康复。与邹家人拉起了家常。问道:“你们这里的水为什么那么好喝?清凉还有点带甜味。”邹家人说道:“这里的山叫龙泉山,我们住在龙的身边,三条龙须旁边有许多的泉眼,冒出来的清水清凉又带有甜味,四季不断,我们种庄稼和生火做饭都是用的泉眼的水。”梁氏婆婆明白了,心想,这么好的地方,干脆我们就不再走了。于是,梁氏婆婆拿出随身携带的两件布匹,说道:“我们用这两块自己织的布匹,换取你们的两块土地,就在此安家了,你看如何?”邹家人正缺少布匹,于是爽快的答应了。

  从此,邹家人与肖家人一起和睦相处,相互帮衬,亲如一家。梁氏婆婆娘家是习武出身,身怀绝技,几个壮汉都无法近身。她有一根杵路棍,据说重达100多斤,平时随身携带。平路的时候,两个儿子心疼母亲就将其抬着走,上坡下坎时,她就杵着走。一天,龙泉山上下来一群土匪,仗势人多,要霸占那口最大的泉眼。那泉眼是全村人的命根子,如果被他们霸占,村民就会到很远的地方取水,严重影响大家的生活。蛮不讲理的匪首扯着嗓子说道:“这口井,从今以后你们不得使用,这是我们的了。”邹家老人据理力争:“我们祖祖辈辈就居住在这里,泉眼是我们先人最早发现,淘出来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担水?”匪首说:“我们不跟你们讲什么道理,你们打得过我们,我们就走,这口泉眼归你们。”邹家人没有办法,气得瞪脚,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梁氏婆婆和和两个儿子赶到。梁氏婆婆大声吼道:“你们这些土匪,不讲道理,这泉眼很早就是邹家人发现,邹家人淘出来的,你们敢在这里闹事,看老娘怎么收拾你们。”匪首见是一个老太婆,一点也不放在眼里,气势更加嚣张。匪首骂道:“老太婆不要多管闲事,看我们怎么收拾你。”

  两个儿子拳头捏的嘎嘎作响,很想冲上去收拾这帮土匪。梁氏婆婆说到:“孩儿们不要怕,看我的。”说时迟那是快,梁氏婆婆飞舞着100多斤重的杵路棍,冲向匪首,一阵眼花缭乱的棍舞,将这群土匪打得喊爹叫娘,土匪见势不妙,仓皇逃串。梁氏婆婆厉害的工夫传遍附近的村寨。从此以后,土匪再也没有来骚扰过。两个姓氏的人家在此安居乐业,精心守护着这几口流淌着清泉的龙眼。

  岁月悠悠,肖氏人家已经繁衍了12代人,邹氏人家,后来由于儿子在外地做了大官,一家人迁走了。肖家人念着他们的好,一直将这里叫做邹家沟。泉眼中冒出的股股清流,汇集成了小溪,润泽着这里的乡民。

  由于泉水的清冽甘甜,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解放后,赵家镇的居民用水都是在这几口泉眼取水,开初是用担水,后来就采用电动提水。改革开放后,赵家镇一家民营企业,在此用三个大泵取水,生产千秋雪矿泉水。一度非常红火。由于经营原因如今歇业。赵家镇政府非常注重泉眼的环境保护,附近十几公里都划着保护区,确保了泉眼不被污染,水质如初。那清凉的泉水,冬季散发出朦朦胧胧的雾气。夏日,凉透人们的心田。常年不枯,岁岁流淌,唱出串串水花,欢笑着流向远方,润泽着这方田地。流进人们的家园,滋养着万千乡民。

  如今,成都市委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龙泉山森林公园,实施“东进”发展战略。赵家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龙须旁的泉眼将会得到进一步保护与开发,这口千百年来从不断流的“龙泉”,将会焕发青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一篇上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