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皮影戏
迫于生计,常年奔波在外,总会在紧张繁忙的生活之余,无端地想起家乡的诸事诸物来,特别让我情有独钟的便是家乡的皮影戏。
皮影戏作为家乡的一种地方戏,家乡人不论男女老少,个个都对它分外青睐。每当树叶葱茏、麦苗波动的孟夏四月,家乡的皮影戏便会如约而始。
一年一度的皮影戏演出在家乡被视为一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吉祥象征。那里多数村子里都建有庙堂,敬奉着神灵,保佑这一方水土的人民平顺安康。所以,家乡人每年都要择定吉日为其唱戏兴事,以表虔诚之心及谢意。
皮影戏又名灯影戏,在家乡俗称为“牛皮灯影子”或是“牛皮影娃子”。其设备简单,演出方便。戏里用的模具是用牛皮剪成的,有身形迥异的各式人像,有大小不同的桌椅、景别等道具,它们做工精致,形象逼真,颇有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人像长大体一尺左右,上面用细铁丝拴几根竹竿,以供演戏人操作使用。皮影戏演出时有专门的戏房,戏房的前壁有一片大大的长方形空间,用白纸糊了,即为屏幕,家乡人称之为“亮子”。
戏房里都安置着一台特别亮的灯,到了晚上,外面一片漆黑,戏房里就亮了这灯,一人持那模具贴着“亮子”,按唱的内容做着惟妙惟肖的表演,一人敲锣击鼓,二人拉胡,一块小小天地就演尽人间悲欢离合、情仇爱恨。那模具投在白纸上的影子格外清晰,再加之操持者声情并茂、技艺高超的演唱,又有锣鼓胡声相伴,俨然一台妙趣横生、真切动人的美戏!皮影戏内容丰富,大多讲些人们熟知的民间传说或是历史故事,也讲些传奇迷离的鬼神狐怪之间的传说等。
每个村子都有各自不同的唱戏日子,戏一般要唱上三天,当时,正值锄苗清田的大忙时节,但乡亲们却有足够的兴致和精力来看戏。演戏那几日,人们早早地吃了晚饭,家家都要炒上些豆子,装得兜里鼓鼓的,拿着板凳,三三两两地结伴说笑着去看戏。
天色渐晚,戏场里的人越来越多。戏场内人声鼎沸,一片欢乐热闹、自然祥和的氛围。终于锣鼓敲起来了,操演者说唱开了,皮影上幕了,人们便都聚精会神起来。只见那皮影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各种动作神态应有尽有、入木三分,似是活人登台表演。家乡人早已入了戏,心里都为戏中人物紧绷着一根弦,个个凝神屏气,大有弦断琴止的感觉,但待到人物脱离了危险战胜敌手时,他们心中顿时如释千钧,口里便会长长地舒上口气。
戏渐近高潮,家乡人个个一副陶醉然的模样,村子里的读书人亦不会忘记给乡亲们热情地讲解戏的内容,乡亲们嗯嗯啊啊地应诺着,讲解者更是眉飞色舞、不厌其烦,俨然一副在行的样子。
到了深夜十一点多,戏还没完,人们兴致依然浓。此时会听见田野里蛙声连片,草丛里亦有唧唧嘤嘤的虫鸣声。月亮已悄悄悬在了正空,有清爽的山风从脸庞拂过,有悠扬动听的戏声从夜空滑过。这时人如身临仙境,顿然会感悟这唱皮影戏的乡村夜晚竟是如此地妩媚动人、别有情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