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夏天的回忆

2017-08-31 本文已影响372人  湖北杨芳

  转眼已立秋,虽说天气仍然热得厉害,可早晚已经逐渐变凉,有了秋天的味道。夏天悄悄离去,不用一天到晚开着空调了,电扇也可以很少用了。

  擦拭空调、电扇时,想起了童年时的夏天。那时候没有电扇、空调,我们小孩似乎也不介意天气炎热,因为天热的时候,我们会待在阴凉的树荫下,听着蝉一声高过一声的鸣唱,看着脚边的蚂蚁忙忙碌碌抬虫子或食物到洞里,等待凉风吹过树梢,看树叶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如果很长时间没有风吹过来,淘气的小孩们会大声唤风,大约是“呜——呜——哦”地拖长声音叫喊,而住在对面山上的人听到了,无论是大人小孩也会大声回应,这样喊来喊去,仿佛就可以唤得凉风到我家似的。那时觉得这样大喊挺有意思的,几个小孩在树下站成一排,轮番呜呜地喊风,吵得大人们不知道出啥事儿了,就被各家的父母嚷嚷两声,于是大家不再叫喊,一哄而散,各回各家。现在想起那时扯起嗓子叫喊的样子来,常常会觉得很好笑,原来自己小时候也挺喜欢跟人学样儿啊。

  童年的夏天,常做的事儿是吃过早饭,提着竹篮到菜园子里帮忙摘菜,去之前,母亲会交代我要哪些菜。乡下的人们很喜欢在自己的地里种一些瓜果,人们都是“自己种菜自己吃”。走着山间小路,来到青青的菜园里,有像小灯笼一样红的绿的辣椒,用力去拽会把辣椒花晃掉,你要站在路边,轻轻地一个个摘下来,回家洗干净切成细条儿,不管炒什么菜都放一点,既有味又好看。有绿油油的韭菜等着你去割,拿刀沿着根割下一大把,回去把根外面的薄皮剥掉,洗后切成细细的小截,炒鸡蛋,做汤,放一点味道鲜美。还有紫莹莹的茄子,碧绿绿的苦瓜,有花纹的蛾眉豆,瘦长的豇豆,浑身沾满白粉的冬瓜,各种各样的嫩南瓜……不一会儿,篮子里就五颜六色,品种齐全,看着它们,擦着额头淌下的汗,不觉得累,感受到的是一种享受劳动的喜悦。把这些菜提回家,仔细打理一番,清洗干净,放到橱柜里。等到母亲做饭时进行再加工,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就会品尝到新鲜好吃的菜肴。

  童年的夏天,收了玉米(也叫包谷)、绿豆、黄豆,要先在屋外的晒场上晒干。太阳刚出来,一家人就忙着赶早,把头一天晚上剥下来的包谷粒放在苇席上晒,为了晒得快一些,隔一会儿就要用个木头做的钉耙去翻玉米粒。有时这活儿也会交给我们小孩来做,我们就打着赤脚在包谷粒上快速地走,把一大片玉米画成一圈圈的图案,远远看去就像好看的迷宫图。四周没有一丝风,脚底发烫,听得到空气在玉米上热烘烘地作响……晒干后的包谷粒用风斗过一遍,扇去小石子和瘪壳的颗粒,用蛇皮口袋装起来,等要吃的时候背到加工厂磨成面。如果赶上突然变天,天要下暴雨,就要全家总动员,大人小孩儿集体上阵“抢暴”,即赶在暴雨下来之前,把晒场里的粮食全部收到家里。“六月天,孩儿脸。”看到天突然阴下来了,刮起了大风,左邻右舍吆喝一声“要下雨了”,人们立刻争分夺秒投入“战备状态”,跑的跑,喊的喊,紧赶慢抢,拿的拿,装的装,搬的搬……等都收拾好搬进家了,哗哗的大雨就下来了。雨中的晒场上一会儿就有了像小溪沟一样的道道河渠,夹到石缝里的几颗包谷粒被雨水冲出来,漫到了晒场边道上,看着屋外的大雨再看看大腰盆里装着的玉米,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第二天太阳出来了,等地面干了把没有晒干的搬出去又晒。那个年月里,村子里的水田少,旱田多,要吃米得去粮店里拿票买或者和种水稻的人家换米吃,包谷淋湿了,不好保存,打成玉米面也不好吃,没有剥下的玉米淋了雨会生芽子,就只能都给猪吃了。如今,很少有人专门吃包谷面饭了,很多人喜欢在剩的米饭里拌一点包谷面,做成“金包银”的饭吃,我们土家族还有“懒豆腐,金包银,人人爱吃”的俗话。

  童年夏天的晚上,乡下的蚊子特别多。如果不小心被个儿大又歹毒的蚊子亲一口,马上就会有一个大包,让你又痛又痒,用手去挠会痒得更难受,用花露水也不顶事儿,有时碰巧一巴掌拍死了蚊子还会流出一滩毒血。母亲就会割了山坡上的艾草放太阳下晒干,晚上乘凉时,卷一把干枯的艾草,点燃,让浓烟冒出来,蚊子大约是怕这浓烟的,被熏得晕头转向,离我们乘凉的地方远远的。家家户户都会烧艾草来驱赶蚊子,祥和宁静的村子里,夜空下青烟袅袅,人们三三俩俩搬着板凳,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家长里短,地里的收成……老人们会拿着蒲扇边给我们扇风边讲着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讲的遍数多了,淘气的小孩就会指天上的月亮,学着老人的口气接着讲,老人家把孩子的手指握着,连忙说“不能指月亮”,那时候总觉得很神奇,望着天上的月亮,想着那里真的住着嫦娥仙子,会不会有个长长的梯子放下来……我们常常是听着故事,进入了梦乡。

  乡村是一棵朴实的树,总在远方摇曳生姿。童年的回忆对我来说是亲切的,犹如苦难岁月中结识的良师益友;童年的回忆是难忘的,就像黑夜里的夜明珠,散发着它的光芒,也照亮我们未来的人生路。

下一篇上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