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双管齐下共同携手帮助孩童摆脱惯宠依赖
时下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许多孩子养尊处优,加之宠惯有加,独立意识越来越差,对父母的依赖越来越强,生活自理水平低下。从而导致在童年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成年后亦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或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全发展,削弱了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此就我们宝宝幼儿园发现的这一问题,从三方面作分析探讨。
一、教师要善于分析,侍机与孩子沟通,巧妙解决问题
刘佳艳本是一个乖巧聪颖伶俐的女孩,同伴都很喜欢与她游戏玩耍。可这次假期过后,判若两人。早上来园时眼晴红红的,看得出来刚哭过,不会儿又大哭起来,边哭边抓着张老师手,很长时间不松手,走到哪跟到哪,后来上课了才依依不舍很不情愿地松开手。
由此可见刘佳艳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离开老师就感到不安,既影响老师的工作,又增加幼儿园的不安全因素,势必拉长对幼儿园的适应过程。对这一情景,先试着让老师暂时对她保持冷漠态度,唤一与她亲近的孩子拉她走。这一方法并不奏效,反而变本加厉越哭越厉害。便采取第二个方案,索性拉她坐在张老师身旁,自由活动时单独陪她,不时抱抱亲亲她,使之感情逐渐建立,然后循循善诱放手让她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融入集体生活中。数天来又象以往般活泼开朗,消除了依恋。
二、家长要更新观念,积极配合老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现在,由于父母工作,而无暇顾及抚养和教育孩子,大有人在,从小由奶奶养育料理,平时又与爷爷奶奶住一起俱多,缺乏应有的教育和规范调教,放任自流,造成孩子自由散漫似脱疆野马的性格,无原则迁就,溺爱,不分青红皂白百依百顺,致使孩子的弱点缺点长期得不到矫正。生活上更是百倍呵护,久而久之,使得孩子的手脚得不到充分运动,大脑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造成孩子动作,语言发展缓慢,生活自理能力差,增加对大人的依赖心理。
幼儿现代理念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学习成绩,也包括生活自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诚然也!因此在家庭中应将孩子视为平等一员,但凡可以让孩子参与的事一定要任其参与,而且必要时合理采纳孩子意见和建议,不能一味剥夺其参与权和发言权。比如:让孩子决定星期天去哪儿玩什么项目,外婆生日送什么礼物等等。在幼儿园里,尽可能让孩子自行解决小朋友之间小打小闹的矛盾,对孩子自发生成的游戏,意愿也许不尽人意欠合理性,应予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对孩子身边发生的不管对错与否的事让孩子展开讨论,发表感想……总之,尽可能创造机会培养孩子的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辨别是非,处理问题的能力。观念更新了,教育行为转变,自然受到比预期更好更理想的效果。
三、家长、幼儿园双管齐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蒙抬梭利经过研究提出孩子自身有很大的潜力,就象植物一样是能够自长的,教育者只要给孩子提供环境和条件,一旦孩子有了独立的能力,那么深藏在孩子内部的各种潜能都能充分的发挥出来。通过与家长交流谈论等方式,力争在育儿观上达成以上共识。
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参加家庭劳动,在劳动中培养自理能力,从而变得独立自主。当然得按孩子的年龄,能力发展程度而提出适当相应要求。逐渐培养,循序渐进,切记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盲目从事,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带来挫败感而丧失自信。当孩子看到用自己双手完成一些事后,便会油然而生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凡是孩子自己能做能办的事一定让孩子自己做自己办,绝不替代,这是一个教育原则。在与家长在育儿观上完全达成共识后,指导家长用理性的爱或说真正意义上的爱对待孩子,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入厕,自己整理玩具等。
帮助孩子摆脱依赖性,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刚开始由于受幼儿动作发展的制约,效果肯定不十分理想,但凡事皆有规律,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好的,故而少责备多鼓励,肯定成绩,哪怕只有微妙进步或有进步迹象,千万不要发现孩子做不好或艰难完成半截的事干脆替而代之了事
一言以蔽之,孩子在学做力所能及事情过程中,当然会碰到困难,得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完成。这时家长要战胜自我,不要被孩子一哭一闹求助就心软,妥协放弃要求。要知道孩子总会长大成人的,未来之路还要他们自己去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