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年味
我出生在60年代黑龙江省一偏远寒冷的小山村里,临近过年了。却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来。越发觉得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可过年的味道却淡了没有70,80,年代年过的热闹和吉庆了。
记得小时候东北天冷冬闲的时候,农历的十月中旬就开始杀年猪,包粘豆包了。你帮我家我帮你家大家互相帮忙非常亲密。忙上一个多月进了腊月又开始筹办大秧歌,说起这东北大秧歌那叫是个热闹。开始筹办就每天锣鼓喧天的,不过我最喜欢办秧歌时做花冠的情景了。我们村里有个董妈妈她家有7个子女四个男的大,三个女儿小最小的女儿长我两岁,每当她的哥哥,姐姐们了排练秧歌的时候,我就和小伙伴们去她家。看董妈妈为她的孩子们做花冠,董妈妈的手可巧了,人长得也漂亮。她的小女儿长得最像她了,都叫她林黛玉,那是也不懂就听大人们说董妈妈是地主家的小姐。只看见她嘴里叼着一个大烟袋,烟嘴是翠绿的戴着白色花纹,紫色的烟杆长长的自己都够不着点火每当装好烟我都和小伴们抢着帮她点。好让她教我们叠花,做花叶不过我只学会了做花叶,还需要她帮剪好了,放在桌子上用手掌一拧就成了花文很好看,非常有意思每当她把叠好的花粘上叶子。然后再把事先准备好的花冠框架按,5,4,3,2,1固定好。在把叠好的蝴蝶和各种昆虫用一根细细的铁丝绑好,拿起一根筷子在铁丝上一缠用手一拉,那颤颤巍巍的铁丝带着蝴蝶就想活了一样好看极了
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过年啦,到初一秧歌队全部都画上浓浓妆,穿上统一的服装,踩高脚的书生帽下面是蓝色丝绸长衫白色长袖,花冠下是粉红的丝绸长衫白色长袖。不踩高脚的是绿色的裤子。红色上衣腰间系着各色彩带,和五颜六色的彩扇。整个秧歌队分左右各两排,中间是各种扮相,有西游记人物,媒婆。旱船各中丑角好多,非常喜庆。当时的人们都知道只要鞭炮一响就是秧歌队开始拜年了,从开始就要响上一整天,因为要答谢秧歌队路过谁家门前都要放上一挂鞭,如果庭院宽敞的就进院扭一圈。拜完年到了初二就在生产队的大场院里在扭那天的秧歌扭得时间不长可是最好看的,人也最多围成一圈秧歌队在中间秧歌队里有三个披着红斗篷的两队前面一个,还有一个吹口镏的,那是总领队,他的口镏一响,秧歌就开始啦,那时白色的长袖飘舞,彩扇上下翻飞,场面真的无法形容。有一个而人转小帽,叫看秧歌道出了整个东北大秧歌的全部热闹场面,各种扮相表演,也会逗得看秧歌的人们一阵阵的笑声。想一想那时候虽然生活条件不如现在可是真的很快乐。也很让人怀念。
就像昨天和楼下的苏妈妈唠嗑是,苏妈妈说那时候的人傻没有现在的人聪明[奸。人与人之间没有算计,也不像现在没大没小的,过去长兄如父,如果父母不在了兄长可以把兄弟姐妹拉扯大。不管家里多少人就一个心眼干活,现在那就像你们打麻将吧四个人还四个心呐。因为几块钱骂起来的,打起来的。听她这么一说把我和苏大姐乐的眼泪都掉下来了,你们笑我说的是真的。你在看现在为了真家产,借口不养老的说到底都是钱闹的。
笑归笑老人家今年84了,只是对现在的一些事情看不惯,是啊,细细的品味一下现在的生活是好了,天天都像以前过年一样,可那失去的年味和淡漠了的亲情还能找得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