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桃园村游记
时逢祖国65周年华诞,红色喜庆遍布神州大地,影视频道播放着红色经典老电影。一张张亲切熟悉的面孔,一首首荡气回肠令人振奋的歌曲,无不讴歌一个时代的顽强拼搏与崛起兴盛。新闻频道除了播放国家时政要闻以外,时不时还穿插几条某某旅游地游人爆满,因游人密集交通堵塞等路况信息,随时提醒即将出行或已经走在路上的游客,做好万全准备。
随着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老百姓己不再满足于温饱居家,走出去旅游成为眼下时髦话题,也是节假日首选消谴方式。
时逢国庆,各地景区游人如织。我向来不喜凑那个热闹,加之经济拮据,居家便成了我节假日首选,一个人一台电视一坐便是一整天。黄昏时刻,孩子们吵闹不停,再也坐不下去了,干脆领着他们出去走走,沿着家门前水泥路一路向东溜达。
领着孩子漫无目的的走在乡间小路上,小女儿许是感觉乏味,显得有点不耐烦,一个劲寻问:“这是要去哪?”是啊!这是要去哪呢?拉着女儿的手恍惚的行走着,猛然间脑海闪过一幕自己小时候玩耍的场景,那是一处有竹有水的世外桃园,想着想着,心头迸出一个念头,何不领着孩子们重回故地游一游呢?
有了目的地,心中就有了目标,领着孩子径直朝桃园村方向走去。虽然是秋季,沿途仍欣赏到几户人家门前的美丽花朵,一串串从山坡上移栽到家门口的映山红开得格外娇艳醒目,似血红,似火妖。几枝深紫红的鸡冠花也竞相争艳着,硕大的花朵活像一只只真的公鸡冠。
桃园村与我村相邻,仅一河之隔,东面与邻镇蒲溪接壤,南倚沙坝龙寨山沟,北傍月河川流。倚山傍水,地处中间,田野肥沃地势平坦,虽称之为桃园村,村内却无半棵桃树,而是盛产水稻甘蔗,在本地俗称“甘蔗田园”。每逢秋季,成片成片的甘蔗林密密麻麻,构成一道苍绿色屏障墙。秋风一吹,浓密的甘蔗左右摇摆,相互挤撞,发出沙拉拉声响,成为当地一抹亮丽的景色!
经过农户,穿过甘蔗林,来到月河沿岸斑竹园,园内有一条泥泞小路,小路西头是墨绿斑竹园。斑竹这儿一丛,那儿一拢扎堆生长,大的有七八米高小碗粗,最小的也有一两米高。高的矮的一根紧挨一根,紧紧相拥扎成团,丛与丛之间相隔间米宽距离,一丛比一丛繁茂壮实。竹林里,清幽静怡,路面潮湿狭仄,杂草丛生,沿途还有几支从河边蔓延过来的水草开着紫色小花朵点缀其间,清雅静美。
泥路东面是一片白桦林,据说这白桦林也有那么几年的风光史,曾是桃园村财富聚集的象征。一年,县林业局在桃园村大力推广白桦树种植高价收购,起初栽种的人并不多,大伙担心良田种植树木会有损土质,仅有两三家种植。第三年,县里来人收购,见数量不多,在原价基础上又提高了价钱,那几户第一个吃螃蟹的农户赚到了比种水稻人高出几倍的收入,见收入可观,后来种植的人就多了,几乎家家都有种植,只看谁家面积宽。后来供多于求,树苗价钱暴跌,种植户哀声怨道,一两年间昔日那整片整片的白桦林消失不见,独留河边这片无人看管慢慢长成参天大树,以抵御洪水肆掠,虽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却也默默地保卫着桃园村一方平安。
进入深秋,白桦林已逐渐步入垂暮之期,一片片叶子干枯飘落,零落成泥。走在深秋白桦林间,脚下传来滋滋声响。静静聆听秋的絮语,赏田园风光感悟着人生的另一番景象。
林间尽头,走来三五人群,人语声越来越大,身影越来越清晰。只见其中一男子身后背着一只四四方方的小透明塑料箱,箱子里装着新买的电瓶,电瓶两边伸出两根细长的正负极电线,电线分别缠绕于两根握在手里的竹竿上,右手的竹竿另一端装着一截细铁钢棍,据说电流就是通过它将鱼电晕。左手竹竿顶端则扎着一个尼龙绳编制小网子,电晕的鱼儿就被这只网子兜着。
男子身旁并走着一位年轻的女子,女子着一身秋日小洋装,头发随手扎于脑后,手里提着一只小竹笼,一会儿并排前行,一会儿尾随其后,一会儿轻言耳语,一会儿低眉颔首,两人脸上始终洋溢着辛福的微笑。
距离两人不远处,相继走来三位男子,每人肩头各挎一根钓鱼竿,手里也都提着兜鱼的小竹笼,一行数人有说有笑朝河边走去。看着看着不禁入了迷,直到女儿过来拉扯衣角,吵嚷着要回家,才缓过神恋恋不舍的离开白桦林、小竹园。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一路走一路盘算着何时再来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