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节日文章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2016-10-24 本文已影响395人  繁华落幕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爱思范文23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以下美文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提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例文一

  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纪念。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击溃国民党军数十个团;红军途经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江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二万五千里,历时两年,于1936年10月红军大三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真正的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一路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长征是播种机,撒下革命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长征路上发生的动人故事,留名青史,永放光芒。

  血战湘江突重围

  1934年10月中旬,红军主力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突围长征。红军经过20多天的作战,先后突破了敌人三道封线,于11月下旬来到湖南湘江。这时敌军判明红军渡过湘江西进的意图,组织了重兵追剿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敌军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前有湘江拦阻,左有广西敌军,右有河南敌军,后有广东军阀穷追不舍,处境十分困难。11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此时,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60华里的湘江两岸。可是红军主力距最近渡河点还有80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可是,由于山路狭窄,部队行动迟缓,宝贵的渡江机会白白丧失。11月29日,敌人向正在渡湘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过江,与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之中。在这生死存亡的战斗中,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保住了渡口,使红军大部队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红军血战5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4道封锁线,粉碎了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但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江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了3万人。

  遵义会议放光芒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达到广西通道县境,此时,国民党军已判明中央红军北上与红2、红6军团会师的意图,在前方张网以待。危急时刻,毛泽东力主放弃北上湘西,建议西进贵州。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从而使红军避免了覆灭的危险。1935年1月初,红军强渡乌江,进占遵义,摆脱了尾追的国民党军。这时红军抓住时机,于1月15日到17日在遵义举行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着重解决了最为紧迫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总结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指出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是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肯定了毛泽东等提出的红军作战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实事求是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成熟。这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具有极为深远和重要的意义。

  四渡赤水出奇兵

  根据遵义会议确定的方针,中央红军准备渡过长江,进军川西与红军四方面会合。1935年1月19日,红军准备从泸洲至宜宾地段北渡长江,国民党军加强了对长江的封锁,红军在川黔的土城地区遭川军重兵堵截。毛泽东果断脱离战斗,率部于1935年1月29日,从土城附近西渡赤水。2月7日,军委决定红军转向云南扎西地区。敌军扑向扎西,黔北暴露出敌兵力空虚的弱点,红军突然甩开敌军,挥戈东指,于2月18日至21日从郎滩一带东渡赤水,向黔北桐梓地区急进,发起了遵义战役,5天之内连克桐梓、娄山关、遵义城,歼灭和击溃敌人2个师另8个团,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胜利。遵义战役后,敌军企图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红军识破敌军的企图,于3月16日由茅台镇附近再次向西,三渡赤水,进入川南。敌军以为红军要北渡长江,急调重兵沿江防堵。当大批敌军进入川南后,红军迅速从二郎滩等地又一次向东,四渡赤水。随后,红军强渡乌江,直逼敌军防守空虚的贵阳。红军抓住滇东北敌军空虚之机,急进云南,前锋直逼昆明。这时滇军主力已东调,云南各地民团赶往昆明守城,红军主力乘机在昆明虚晃一枪,迅速转向西北,于5月上旬顺利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用兵之神,以弱势兵力与强大敌军周旋,抓住时机消灭敌人,巩固壮大了红军力量,鼓舞了士气,使红军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分裂主义遭挫败

  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的10万人分路西进,开始长征。红四方面军在西进途中,击溃了国民党军堵截,相继占领茂县、威州、平武以南地区。为策应正在北上的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派红30军政委李先念西进,攻占懋功、达维等地。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北进达维途中与红30军会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粉碎了国民党军将红军主力各个歼灭的企图,鼓舞了全党全军的胜利信心。两大主力会师后,红军总兵力达10万人。为此,中央决定放弃原定在川西北地区建立苏区的设想,两个方面军继续北上,在川陕甘3省建立苏区(MeiWen.Com.Cn)。6月16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致电张国涛,指出两大主力会师后应北上建立川陕甘3省苏维埃政权。可是,张国涛不同意这一方针。他认为,现在应是“总退却”阶段,应组织远征军西进青海、xq等地。6月18日,中央再电张国涛指出,以一、四方面军这样大的部队,经草原游牧区进入甘肃、青海,将感绝大困难,但张国涛坚持己见。6月26日,中央在懋功召开会议,指出红军的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中大量消灭敌人。张国涛表示接受中央的战略方针。会后,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然而张国涛却按兵不动。9月1日,毛泽东等联名致电张国涛,要求红四方面军主力迅速向右路军靠拢,共同北上,可张国涛再次变卦,并于9月9日背着中央电令陈昌浩,要他率领右路军并要挟中央南下。为了避免红军内部发生冲突,中央率右路军中红一方面军主力迅速转移,先行北上。当红四方面军中一些不明真相的干部主张武力阻拦时,徐向前坚决制止,维护了红军的团结。张国涛错误估计形势,过分夸大敌人的力量,轻视自己的力量,企图以退却求生存。他自恃枪多势众,凌驾于党之上,向党争权,以枪指挥党,甚至发展到另立“中央” 。党中央严肃批评了张国涛搞分裂主义的错误,同时进行了耐心说服教育,给其改正的错误机会。可他一意孤行,直至走上了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但红四方面军广大官兵,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决同张国涛分裂主义作斗争,按照党中央的命令,迅速北上,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胜会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的一部英雄史诗。她像一条红飘带永远铭刻地球上,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回顾历史,感慨万千;展望未来,信心百倍。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是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用长征精神来激励中华儿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例文二

  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

  1934年10月中旬,他们怀着崇高的理想,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怀着必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踏上了征途,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

  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里记下了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

  在毛主席的诗词里,有这样几句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是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时,不因自然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不顾艰难困苦,抢渡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最终他们胜利了。这是他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这,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一个十四五岁的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因饥饿而晕过去了。这时,又来了一位老红军,看见孩子的样子,先给孩子灌了点水,等醒了之后,把自己仅剩的一点干粮分一半给孩子吃了,但看孩子还是没饱,犹豫了一会儿,又把最后一点干粮给孩子吃了。要上路了,他让孩子先走,说自己歇会儿,其实他是不行了,没有了干粮,没有了水,死亡就要降临在他的身上。一不小心,他掉进了泥潭,在挣扎之中,却愈陷愈深,但他还是不断的鼓励自己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人来救他的。可当人们来时,他却已经只剩脑袋在外面了。人们呼唤着他,可他已经……

  这是一个多么寒心的故事啊。在长征的过程中,饥饿、寒冷、沼泽、疾病……威胁着每个红军指战员的生命。没有吃的,把骡马杀掉;骡马没有了,挖野菜,吃树皮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带吃。设想,假如我们这代人要是生长在那个时代,该会失去多少人命?

  回首向来风雨路,万里长征任疾驱。如果没有长征的胜利,哪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哪会有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哪会有我们充满生机的活力,欣欣向荣、走向富强的今天?

  行进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年代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20世纪,飘逸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铁流泻处,哪里没有一曲动人的壮歌?

  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渗透着红军战士的热血?

  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他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不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一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将伴随中华儿女不断缔造辉煌。

  例文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80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80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有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80年前的长征,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理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

下一篇上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