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节日文章

圣诞节,不应只属于我们这一代人

2016-12-26 本文已影响308人  秦玉良

  去年元旦假期回家,一进堂屋便看到了沙发拐角处的几个包装盒,十五公分见方,色彩亮丽,配搭修饰有小星星的塑料纸,一看便知,盒子是用来包装“平安果”的。

  盒子被母亲规整地摆放在了一起,当成了装饰摆件,这种圣诞节期间在市里随处可见、并不稀奇的包装盒如今过了时日被摆放在这样的位置,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我问母亲盒子是从哪里来的,母亲说都是几天前厂里的年轻人给的,说是什么节,又说祝愿她平平安安,每个盒子里面还装着一个苹果……说完,母亲拿起一个个盒子给我看,既高兴又困惑。高兴的是收到了那么多礼物,困惑的是并不知晓苹果为什么要用那么漂亮的包装盒装起来。

  “妈,每年阳历12月25日是圣诞节,就是外国人过年,跟咱们的大年初一一样。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是平安夜,跟咱们的除夕一样。咱们在除夕晚上包水饺,外国人则在平安夜那天送苹果,寓意“平平安安”;也有送橙子的,寓意“心想事成”。总之,你把它当作是过年就容易理解了。”

  放之大学毕业前,我是不会有耐心给母亲讲解那么多的,最多告诉她那是用来包装“平安果”的,又会埋怨她什么都不懂。可如今,常年在外,每每回家,我似乎更多了份耐心。生怕母亲理解上困难,我把圣诞节翻译成了中国的春节,然而母亲却有了更多的疑问,诸如“外国过年不和咱们一天吗?”,“他们是不是也拜年?”,“放鞭炮、给压岁钱吗?”等等。难得母亲对“新事物”有兴趣,我便凭我所学知识给她一一解答,知识不够用时,便用手机查找。母亲听得仔细,又不时打断我的讲解,继续发问,俨然成了我的学生。

  一直以来,母亲给我的感觉是新事物“绝缘体”,从不愿接受新事物。直到那时我才明白,不是母亲不愿意接受新事物,而是她接受新事物的通道太少太狭窄,我没有为她细致讲解的耐心,她又担心自己接受过程太慢太复杂,不想徒增烦恼罢了。

  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他们热切渴望着新事物带来的便利。

  前不久,父亲的朋友托我从网上为他买一部手机,再三叮嘱一定要具备视频通话的功能。我告诉他现在的智能手机几乎都具备这个功能,他仍怕我买错,最后直言“不然就买个跟你父亲的一模一样的吧”。父亲告诉我:“他得知咱们爷俩经常视频通话后,便也想买一部那样的手机,为的是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视频通话,更重要的是能经常看看他的孙子。”手机到手后,父亲成了他的老师,对于从未用过智能手机的他来说,学习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单是滑屏解锁、手势密码等便要练习许多次。但他渴望能够早点学会,心里便有了一股子韧劲儿,几日下来,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父母那一代人,特别是对于躬耕于农田的他们来说,不是不知道如今的手机已能视频通话、电脑里的世界是有多么得丰富多彩,可他们仍旧停留在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阶段,电脑仍旧是他们脑海里的一个概念词。对于新事物,他们在儿女们面前总是表现出一副不愿意接受的样子,一切看似心甘情愿,实则不然。对于新事物,除去经济上的考虑,他们或许也愿意接触,也更想享受到新事物带来的便利,以及更广阔空间里的绚烂。

  犹记得大学毕业前,父亲每每打电话问及我智能手机如何操作时,起初的一两个问题我还有耐心,但问题一多我便心烦,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不予解释。而事后又埋怨他什么都不懂偏要买部智能手机,现在想来,实属不该。人类探索新鲜事物的心是永无止境的,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也适用于每一个人,无论贫富贵贱,像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任何一代人也都有属于一代人的新鲜事物,但对于新鲜事物的时间界定又或许是模糊的、交叉的,我们眼中的普通事物,很可能就是他们眼中的新鲜事物。以此类推,时光流逝,我们也将成为我们后辈人眼中那个“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人。

  假以时日,我们都应该耐下心来给他们讲讲当前世界的一切,诸如圣诞节,真的不应该只属于我们这一代人!

  (2016年12月24日记于济南)

下一篇上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