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长,话短
自古以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便是一则大众所默认的定律。更有甚者,还在此基础上衍生了长话短说之论。可又谁知,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亦不失为个性的表现!
有话则短。这一词仅仅是对个人表达能力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就好比一个国家,为了壮大自己,总会在某个特定时期进行某项会议,将一年的大计交付其中。回头细想,这何尝不是有话则短的重要体现呢?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要到达的程度等等,单是任取其一角度,需要用到的话就已是滔滔不绝。然而,回望曾经,一五计划、双百方针……这些长期计划,在会计中所占据的话语又何尝占据会议的大篇?一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仅是廖廖数语,便将国家复兴的方向定格于纸。由此可见,有话则短乃国家未来会议的个性表现。
无话则长。但凡提及此语,不可不提及它容易让人产生的两类想法。初看这词,又怎会没联想到“废话连篇”一词?回首华夏悠悠历史数千年,话语,由最初的单纯沟通,到今日的随时随地,这一发展,无疑是“无话则长”的重大历程,就比如说宣传。要说宣传,不可不谓是“无话则长”的个中典范。就拿电视的广告来说吧。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人们便习惯性地介绍它的个中好处、制作成份以及使用后果。那一堆堆华丽的台词,可谓是顺手拈来、诱人心动啊!可是,提及这制作成份,也只有制造者明了,买家又怎会真的拿去检测对比成份?如此看来,这宣传中的一堆无用之言,也不过是以无话则长来进行个性推销的一种方式罢了。
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两者既相互矛盾,却又相互协调。有话则短我们尚能以长话短说来塘塞自己,但无话则长,这一说话是否就过于勉强了呢?由此相论,这两词是相矛盾的。可从另一方面来看,正是有话要说,才不知从何而起,不如简说。正是无话要谈,才会面对一个话题无所适从,拐弯抹角。就像文字所记录的事件与道理。有的书直接开门见山,将真谛道出。而有些图书,却非得左顾右盼,吊人胃口。一如《背影》,写了一个长长的故事,其中想说的,也不过一句父爱沉重如山而已。
众所周知,每一个人对每一件事都有每一种看法,正如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不过也只是一种个性的表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