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剿匪轶事
王洛宾(1913.12.28-1996.3.14),名荣庭,字洛宾,曾用名艾依尼丁,汉族人,出生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王洛宾在兰州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王洛宾1958年在彭德怀部队著名的骑兵“钢铁二连”有过一段特殊的战事经历,这是过去的史料从未涉及过的。为此,我远涉天水市,在甘肃省第三监狱找到了那位当年在“钢铁二连”与王洛宾一起共同战斗过三年的老骑兵战士王秉鉴。“那段生活非常艰苦,但很快乐,是王洛宾带给了我们快乐”,现在是监狱自身人之一的王秉鉴,爽快而激动地回忆着发生在四十多年前的那些事情。
连里来了文艺兵
在解放后一段时间里,新疆地区匪患严重,尤其甘、新交界地区有一凶悍女匪头子依丽尔,率千多匪众造反,气焰非常嚣张,我军剿匪部队一度损失惨重。王秉鉴所驻扎在中蒙边界的8294骑兵团(前身为著名的“回民支队”)二连,曾多次与依丽尔正面较量。为配合两翼邵队歼匪战斗,二连在一百多人阵亡仅剩12人的情况下,牵制住了依丽尔匪众,立了大功,被西北军区授予“钢铁二连”光荣称号,彭德怀司令员亲自主持表彰“钢铁二连”,并亲笔题写了一块特大红匾。
1958年春夏之交的一天,“钢铁二连”的战士们从准噶尔盆地的乌伦古河一带剿匪返回奇台营地。“连里来了两个文艺兵”,战士们都在这样议论着。到快开晚饭的时候,一班长带着一位高高个儿的军人到宿舍来,向大家作介绍:“这是王洛宾,新疆军区文工团的作曲家,他是下连队锻炼和体验生活来的,分到咱班,大家鼓掌欢迎!”战士们一边拍手一边不约而同地用目光打量着这位书生。王洛宾看上去有30左右,个头虽高但有些单薄,四方脸,黑青的胡茬腮,笑眯眯的,看样儿人挺和善。他已经换上了骑兵连的破旧军装,站在地当中,俨然一个地道的骑兵战士。“大家好,请多多指教”,他很客气地跟大家打着招呼。战士们见他第一眼就感觉这人挺舒服。没有剿匪任务时,部队在营地训练马上砍杀,还有白刃格斗、人马跳越障碍等军事课目。王洛宾和战士们一样每天都认真参加训练。他不陌生于骑马,但骑术不算很好,拿着军刀冲锋砍杀就更吃力,开始时常从马上摔下来或被划伤。“再来!”他是个性格很坚强的人,拍拍身上的土,活动活动腰身,又翻身上了马。在连里,王洛宾岁数最大,训练却非常认真,不怕摔不怕受伤,叫喊着一遍遍地冲锋交战,没有一点儿文艺兵的娇弱气。“真是看不出来,这个书生还有股子倔犟劲儿”,战士们开始为他鼓掌加油,从心里接受了他。给马铡草、喂料,王洛宾也样样会,还学会了特别快地给马刷土擦汗。早上大家牵马去给马饮水,王洛宾就主动留下来打扫马厩,不嫌脏不嫌臭,一声不吭很乐意地在马厩里忙来忙去,像一个专业的马倌儿。战士们感一溉地说:“没见过这样的知识分子,还行!”由于王洛宾的谦虚、朴实和平易近人,他很快和战士们打得火热。在训练休息和战斗间隙,他主动给已累得精疲力竭的战士们讲故事,唱歌教歌,而战士们在他当班值日的时候帮他铡草,打扫马圈,陪他站哨。在连队里,战士们把他当成又聪明又有文化的大哥哥,而他呢!也把朴实热情的战士们当成亲密的小兄弟。
剿匪战中的控马兵
骑兵“钢铁二连”因固守伊吾要塞40天而威名大振,女匪首依丽尔对他们恨之入骨,常常率匪众突袭他们的驻地。依丽尔善骑术,相当勇悍快捷,她屡次乘飞马闪电般接近“钢铁-二连”进行偷袭。所以,=连的战士常年人不解甲、马不卸鞍,抱着枪和衣睡觉。王洛宾和战士们一样,在极其艰险的境地中转战在戈壁滩上。连里常有人被匪徒偷袭杀害。王洛宾在一次解大手时,突然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两个匪徒,要拿马刀捅他,幸被发现情况的战友们所救,才幸免于难。他们白天战斗追截叛匪,晚上睡在山崖下或羊圈里。戈壁滩上气候恶劣,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王洛宾嘴上老是一溜泡,脸晒得漆黑,冬天手冻得像馒头,可他从没叫过一声苦。在戈壁、草原或山沟里转战中,常常没有水喝,渴急了他们喝过马尿。给养队被劫时,战士们连饭都吃不上。甚至一连要挨几天饿。
“王洛宾是个非常有意志力的人,他参加过多次剿匪战斗。”王秉鉴回忆着。他说,王洛宾参加过的剿匪战斗,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是乌卡沟战斗,那是1958年冬。“这一次我们一定要把这股顽匪全部歼灭!”连长站在寒风中对二连一百多名骑兵下达了作战命令。王洛宾冻得瑟瑟发抖,但心里装满了战斗豪情。这股匪徒凶狠残暴,已杀害了当地很多干部和部队战士。部队下了决心,他知道这次出兵是一场血战。战斗中,各班、排都编成了四人的战斗小组,三人在前投入战斗,一人紧随其后控马。王洛宾这次被指派当了控马兵,但一开始他不太满意,要求到前面去战斗。组长说:“控马并不轻松,敌人常先向马射击,使骑兵处于被动,因此是很危险很重要的。”王洛宾明白了道理,安心当了控马兵。
乌卡沟是个较为平缓的山沟,漆黑而寂静的深夜,两方突然在这里交火。敌人在山头,我军在沟里,对射相持了很久。王洛宾组布置在正面中间,在敌人火力网下。子弹从王洛宾身旁嗖嗖地乱飞,但他没有害怕,手里紧紧捏着马缰绳伏在一个崖坎下,并探出头来不时向故人开几枪。敌人的骑队突然发起反冲锋,直冲王洛宾方向而来,这时,早有防备而部署好的我侧翼伏骑突然杀出,拦腰斩敌,正面、侧翼骑兵合围反击,将匪众杀了个七零八落。此次战斗我方牺牲了一位班长和几名士兵,敌方三百多人大部被歼,只剩五十多人狼狈逃散。接下来又经过几次追剿,只剩下5名叛匪,不得不投降了。王洛宾在这几次战斗中,控马控得非常牢,能及时跟进,使战友们迅速跨乘战马追杀敌人,他自己作战也十分勇敢,受到战士们的夸赞和连里的表扬。
血与火中的歌声
王洛宾乐观开朗,又是位作曲家,他以歌交友,给“钢铁二连”战士带来不少快乐时光。有一天轮值铡马草的时候,王洛宾哼起《阿拉木汗》。“王老师,这支歌儿真好听,您能教我唱吗?”给他送草的小战士笑着央求他。“行,只要你爱唱,教多少都行。”于是,他一边铡草一边教歌。“可要小心手啊!”他提醒小战士。待一大堆草铡完,小战士居然学会了这支歌。
从此,连里有更多的战士来找王洛宾学歌。《达坂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祖国新疆亚克西》……那些优美的新疆民歌和王洛宾创作的歌曲滋润着战士们艰苦单调的战斗生活。情歌当时是不准公开唱的,战士们就偷着学、蒙着被子唱。
一次部队拉练到东城口镇。晚上部队与当地老百姓在广场空地上点篝火联欢。战士们齐声高呼让王洛宾出节目,王秉鉴等几个战士跑过来拉王洛宾出场。“好好好,我唱一支新疆歌!”王洛宾起身做着新疆舞的动作来到场地中间,人群里响起一片掌声。《达坂城的姑娘》乐声响起,他边唱边跳着舞。一曲终了,大家喊着:“再来一个,再来一个”,王洛宾没多推辞,手按在左胸前鞠了一躬,便走向人群又邀请了几位维族姑娘,一起跳起了《阿拉木汗》,博得一片掌声……那以后,战士们找王洛宾学跳新疆舞的人更多了,他非常耐心地给大家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使这个战斗的集体充满了欢乐。
王洛宾在“钢铁二连”的战斗之余,写了不少创作歌曲。一次,在获得一次剿匪胜利之后,王洛宾深深地被骑兵战士们的英勇和马上斩劈的威武雄姿所感动,即兴写了一首《我的军刀》:“我的军刀三尺长,浑身上下都是钢,每天给它擦个澡,能当镜子照模样;我的军刀三尺长,浑身上下都是钢,要问它有多厉害,能叫敌人溅脑浆。”这首歌当天就被战士们学会了,以后训练的时候老唱。那时,王洛宾还常约团部俱乐部主任到营地附近去,收集到不少当地哈族和维族的民歌。王秉鉴说:“王洛宾和我们并肩战斗了三年,那些亲密和欢乐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他停了一下说,“1960年初,王洛宾结束了下连队的‘体验生活’要离开了,大家都舍不得。走的那天,送他上车时,我们全连的战士都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