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历史故事

二十四孝之啮指痛心的故事及主人公曾子的故事

2017-03-25  本文已影响人  历史故事

二十四孝之啮指痛心的故事及主人公曾子的故事

  啮指痛心故事主人公曾参(前505年-前435年),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嘉祥县)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世称“曾子”,有宗圣之称。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啮指痛心的原文:

  曾参,事母至孝。曾参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

  啮指痛心的故事:

  曾子少年时家贫,经常入山打柴。

  这一天,家里来了客人访问曾子,家里没有其他人,古礼:男女授受不亲,不招待又失了待客的礼数,母亲不知所措,于是就用牙齿咬自己的手指,人常说:十指连心,母亲的心疼了,曾参正在砍柴,忽然觉得心疼,母子连心呀,于是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于是曾参子就来接见客人,以礼相待,留下了千古佳话。

  这真是:十指连心咬自疼,却让儿子心里明。

  母子连心在一处,孝敬方能感恩情。

二十四孝之啮指痛心的故事及主人公曾子的故事

  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1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啊,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于工作杀猪呢?”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加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这真是:曾子杀猪为诚心,欺骗孩子也不成。

  言出必践真圣贤,赢得古今受尊敬。

  大人说话不算数,孩子谎瞒小事情。

  莫要嘲笑曾子傻,子孙长大有德行。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曾子别了老母,离开了家乡,到费国去。不久,费国有个和曾子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听到这个消息,也没有弄清情况,就去告诉曾子的母亲:“听说你的儿子在费国杀死人了。”这时,曾子的母正在织布,听了这个消息,头也不抬地回答说:“我的儿子是决不会杀人的!”她照样安心地坐着织布。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曾子杀人了!”曾子的母亲仍不睬,还是织她的布。过了不久又跑来一个人,同样地说:“曾子杀人了!”听了第三个人的报告,曾子的母亲害怕了,立即丢下手中的梭子,急急忙忙地跳墙跑了。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事实上真理就是真理,谎言仅仅是谎言,二者有着截然的不同。日常生活中,衡量某种认识是否正确,一定要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检验,决不能单凭主观想像或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判断。三个人谣传,即使是曾子这样的贤人,在他人的再三诬蔑下也引起了曾母的怀疑,更何况我们这些平凡人呢!可见众口铄金,三人市虎是多么的可怕,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必须檫亮眼睛,没有看见,绝对不可以事事相信,就是看见了,也许有虚假。

  曾子认为,孝道是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无所不在,无时不用,无所不包,那就不能仅仅适用于父母与儿女之间,还应该扩展到社会。因而把弘扬孝道与转变社会风气进而寻求治世结合起来,主张以孝治民,以孝为政。僧

  曾子说:“治理天下的有五条原则:尊重有德的人,尊重地位尊贵的人,尊重老年人,尊敬年长的人,慈爱年幼的人。”

  曾参古代一圣贤,孝敬父母留美谈。

  人间有爱自和谐,康泰盛世过年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