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善友教授商榷,每个系统的第一性原理只有一个吗?

2018-12-20  本文已影响286人  王武佳

1.每个系统只有一个第一性原理(简一律)吗?

上世纪60年代,美籍日裔认知科学家渡边慧提出并证明了“丑小鸭定理”:一只丑小鸭和一只白天鹅彼此的相似程度,和两只白天鹅之间的相似程度是一样的。这个定理,咋一听很荒诞。但仔细想想,实际上要判断事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完全取决于观察的角度。从画家的角度看,丑小鸭和白天鹅外形上当然区别很大了;但从生物学家的角度看,丑小鸭是白天鹅的幼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那么,丑小鸭的第一性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客观”的答案,完全取决于你的视角是画家还是生物学家。

具体的哲学/认知科学论证就不展开了。感兴趣的朋友,推荐阅读我之前的系列文章:《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二)(三)(四)(五)

我们回到商业领域来讨论这个命题。比如,CPU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你可能会说,难道不是运算速度吗?英特尔作为CPU行业的领导者,不断引领行业升级,从286、386、486到586、奔腾……运算速度越来越快。

但我们今天都知道,ARM颠覆了英特尔的领先地位,反过来在移动设备上获得了垄断地位。为什么?正是因为ARM认为CPU的第一性原理不是运算速度,而是功耗。而低功耗正符合了移动市场的需求。

这或许会让我们警醒,当你认为自己已经牢牢把握了第一性原理的时候,不要得意,或许你的颠覆者找到了跟你不一样的第一性原理。

2.破界创新与颠覆式创新是两种不同的创新吗?

ARM颠覆英特尔被视为典型的低端颠覆。ARM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不及英特尔,因此在PC市场上属于“低端产品”,公司始终不赚钱。90年代开始,他明确了自己的优势不在速度,而是“低成本、低功耗、高效率”。93年获得诺基亚的订单,公司开始盈利。而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苹果开启的移动计算时代,ARM终于在自己定义的战场上大获成功,成为移动CPU之王。

这固然是典型的颠覆式创新,但不也是完完全全的破界创新吗?ARM改变了CPU市场的基石假设,奇点下移,边界外延。

我们再回过头去审视所有的颠覆式创新,都有类似的逻辑。之所以能够低端颠覆,是因为创新者找到了和主流厂商不一样的第一性原理。然后,创新开始在全新的第一性原理上生长起来,颠覆市场。

因此,颠覆式创新实际上只是破界创新的一种特例。破界创新才是更底层的原理。这也正是混沌理论牛逼的地方。

3.奇点为何要下移?为何不是左移?右移?上移?

我其实并不是在抬杠,而是在问,创新就一定要下移,去得到一个更大的系统吗?可不可以不追求更大的系统?而是得到一个不一样的系统?不是说好要“与其更大,不如不同”吗?

你或许还记得20世纪最大的科技创新失败案例——铱星。投入了近百亿美元,集合了8个国家最顶尖的技术,最终却亏了个底朝天。而铱星的基石假设,正如他slogan所说的“铱星,无处不在”(Iridium,everywhere)。他希望全球各地,不管撒哈拉沙漠还是珠穆朗玛之巅,都能被铱星信号所覆盖。

但最终的市场证明,大部分的通信需求还是集中在人口密集区,花那么大代价去覆盖沙漠和雪山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在铱星失败后的那几年里,市场普遍弥漫着一股悲观情绪,认为卫星通信这个市场没太大的发展空间。但在2007年,创新者格雷格·维勒创立了O3b,一举改变了整个市场。

O3b是Other 3 billion的缩写,也就是说,他不再像铱星那样要服务所有人,只是想服务“另外30亿”目前没有被传统电信服务覆盖,上不了网的人。而且他的卫星只有9颗,只覆盖南北纬45°,而不像铱星那样有77颗,覆盖全球任一角落。


虽然O3b的系统比铱星更小,目标市场更有限,但却取得了比铱星更大的成功。卫星上线第二年营收超过1亿美金,开始盈利,并成为了南太平洋地区最大的电信运营商。

在这个案例中,O3b改变了基石假设,但他却是奇点“上移”,构造了一个更小的系统。虽然更小,然而却更有效,商业成果更大。因此,或许我们不必执着于是否是“下移”,关键是用第一性原理重新审视系统的基石假设,然后改变它!只要基石假设发生改变,系统的边界就发生变化,或许就得到一个未必更大,却能更好的系统。

4.在真实世界中,如何做到从第一性原理出发?

在真实世界中,做事的起点未必直接就是第一性原理。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做事一开始接触的都是事物的表象,我们模仿、研究的也都是表象,这很正常,不必焦虑。反过来说,如果对事物的表象没有足够多的了解,是根本无法深入其中找到本质的。

我们说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法是指,研究一个系统的起点可以是表象,但不要停留在表象,就如马斯克所言:“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伟大如乔布斯,做出的第一款电脑Apple I也只卖了200台。《乔布斯传》提到,1976年,乔布斯带着新面世的Apple I去参加第一届个人电脑节,被人评价为“十分平庸”。书上写道:

乔布斯则四处走动观察竞争对手的情况……Apple I (当然也包括它的第二代)在功能上绝对可以击败所有对手。然而,SOL-20拥有更加迷人的外观。它有一个造型 优美的金属盒子,附带键盘、电源以及线缆。看上去这才是成年人设计的产品。 相反,Apple l就显得和它的发明者一样邋遢不堪。

乔布斯在个人电脑节的展厅考察了一番后,意识到Byte Shop的 保 罗 • 特 雷尔说对了:个人电脑应该以整套设备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他决定,下一代的苹果电脑需要自带一个漂亮的箱子和内置键盘,整合其他关键元素,从电源到软件到显示器。“我的想法是制造第一台整合所有部件的电脑,”他回忆道,“我们的目标客户不再是少数喜欢自己组装电脑、知道如何购买变压器和键盘的业余爱好者。希望电脑拿到手就可以运行的人,其数量是业余爱好者的1000倍。

看到了吧,即便伟大如乔布斯,也不是把自己关起门来闷头苦想,就能得到产品的第一性原理。系统绝难从内部突破,只有在外部信息的刺激下,乔布斯才意识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应该在“科技和人文交汇的地方”。

在真实的世界中,要得到第一性原理,是要用演绎法,是要深度思考。但,请记住:

要独立思考,但不要独自思考!

5.向下挖时,要指向第一性原理;向上构造时,也要基于第一性原理

重温下马斯克的金句:

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包含两个部分:
1.向下挖,得到本质;
2.基于本质,向上构造,创造出一个新的系统。

因此,创新实际是一个

先有发现,而后发明的过程。

而创造的过程,也要是基于第一性原理用演绎法推出,而切忌过度发散。因为用户对你产品的认知也有一个“简一律”,过度的发散不利于产品传递创新的价值。

君不见所有成功艺人都特别擅长简一律,所有PR曝光都往一个标签上堆。像范冰冰就成功营造出范爷、霸气的独特形象。

我们小区里去年开了个餐馆叫“湘鄂赣”,招牌下还写着一行小字“兼营粤菜”。实在搞不懂他到底擅长什么菜。果然,这个没找到自己第一性原理的餐馆不到半年就倒闭了。

6.第一性原理与对精益创业的再理解

许多人对精益创业的理解是:“这个模式不就是将一个半成品快速的投入市场进行试水而已嘛。”这或许是埃里克·莱斯那本《精益创业》给大家造成的误解,很多人都认为:

精益创业=MVP

把精益创业等同于MVP的人,往往强调“在行进中开火”,强调不断迭代。不,这不是精益创业,这种模式只能叫敏捷开发

而精益创业之父史蒂夫·布兰克针对这点专门解释道:

精益创业并不是要去让我们打造出一件最终的产品或者产品原型,而是为了最大化我们对要打造的产品的学习。

也就是说,精益创业要验证的不是“产品”,而是“认知”!那么,验证的是什么认知?不是那些边边角角、枝枝蔓蔓的Idea、微创新,而是你的基石假设!

真正的精益创业,在有了一个Idea之后,并不急于迭代,而是从这个Idea往下深挖,直到找到第一性原理。精益创业的起点应该是第一性原理才对。设定了系统的基石假设,系统的枝枝蔓蔓就能从基石假设中长出来。获得对系统全貌的认识,而后再科学地进行验证。


我说的只是一家之言。浅薄的思考,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

另外,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王武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