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包叔•狗
“宁把闺女糊墙头,不能嫁到王家楼”造就了我们王家楼村里光棍多。穷呀,没人嫁。不过马包叔倒不是因为家里穷娶不上媳妇,是因为他长的象马包,确切的说是象马包蛋子。
马包蛋子是庄稼地里一种野生藤蔓植物秧上结出的果子。形状象西瓜,个头有鹌鹑蛋大小。秋天收玉米、花生的时候,也是马包蛋子熟透了的时候,杏黄颜色,皮薄多汁肉,籽形如芝麻,不过比芝麻还小,吃起来挺甜。地里干活的大人们常用来解渴。当然也是小孩子们的最爱。不过,现在灭草剂大量使用,马包早已经绝迹。
马包叔的真名叫顺章,马包是村里人给他起的外号。马包叔一米六的个头,头圆,脸也圆,腰还粗,确实象极了马包蛋子。不得不佩服乡亲们的眼光是雪亮的。
那时,村里的大人们没什么可娱乐的,聚在一块耍耍嘴皮子,起个外号,相互逗闷子取乐也是日常。
01 马包叔的婚事
马包叔光棍了一辈子,但他娶过一次媳妇,只不过是媳妇仅待了三天,更确切的说是两天。
马包叔兄弟两个,哥哥娶了媳妇生了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后,马包叔还是光棍一条。这可愁坏了马包叔的老爹娘。
马包叔的爹娘四处求亲告友,好烟好酒地伺候着各村的媒人。终于在马包叔二十八岁上寻得了邻村一个离婚的妇女。
依现在看二十八岁年龄是不大,但在那时,农村里二十五岁找不上媳妇基本是就算是判了死刑,更别说我们村穷的宁把闺女糊墙也不愿嫁。
离婚妇女不生养,比马包叔大两岁。不生养就不生养吧,有就比没有强,总能有个给儿子烧烧水做做饭缝缝洗洗的人,以后抱养个孩子也行。马包叔的爹娘乐开了花,逢人就让烟。
马包叔娶媳妇的那天,本来就是农闲时候,又听说媳妇是个高个,得比马包叔高出一头,因为不生养,人长的又俊又水灵,几乎全村出动,万人空巷,都跑去看奇景,随便也抢块喜糖吃吃。
新媳妇娘家那边因为闺女离过婚,又不能生孩子,感觉面子上过不去,很丢脸。马包叔家这边又着急给他找媳妇。两家就省略了相亲等诸多环节,全由两边爹娘包办下来订婚、结婚的事,从提亲到娶媳妇进家门前前后后满打满算也就十几天。所以,马包叔和新媳妇并没见过面。
我们这里娶新媳妇有晚上听床的习俗。就是新婚第一夜,爬在洞房的窗户边偷听新郎和新娘干那事的动静。不论大人小孩子都可以去听床,叫:叔公公大大伯(bei音),三天以里没忌讳。说是这样说,不过一般都是年轻同辈、小辈和小孩们凑热闹,长辈们还真不好意思。
马包叔娶媳妇是奇景,那天晚上听床的人还真不少。大家等到那么晚子(很晚),才听到洞房里吱吱呦呦、吱吱哑哑床颤的声音(旧式卯榫木床),偶尔还有咚、嘭的声音。
有人说马包叔真享福,还有一个说马包叔真有劲。两人的低声调笑,引起了听床人群的哈哈大笑。紧接着,就听到马包叔拉开了门,怒骂“滚恁MDGB”,屋里还黑着,也没有开灯。
听床的人一哄而散跑开,纳闷:马包叔怎么生这么大的气?还骂的这么难听?
第二天,村里人看到马包叔额头上起了个疙瘩,耷拉着眼皮,两眼无神,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不再是晚天的满面红光笑容满面。
有人说马包叔你这身子骨不行诶,一夜就把自己累成这样。马包叔也不搭腔,再有人说,他就骂一句“滚蛋”。
结婚第三天,照例是由马包叔陪着新媳妇回门子。
一大早,马包叔的娘就给他们备好了回门子的礼物。还嘱咐马包叔说话要在板、要有眼色、敬茶倒水的要勤快,特别是吃饭的时候少喝酒。马包叔能喝酒,酒量还比较大。
马包叔也不答腔,还是无精打采没精神,被娘骂了一顿没出息也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被娘说叨,马包叔更是默不作声,只是坐在那里喝水。
马包叔的苦只有自己知道。结婚两天晚上,洞房里自己根本就没能近了媳妇的身。哪里是做那事累的没有气力没精神。
结婚当天,马包叔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新媳妇。马包叔当然是喜出望外,自己长成了马包的样子不说,还年龄大了,本来寻思自己这辈子就完了。没想到还能找上媳妇,且媳妇还长得那么俊,邻居百居人人夸奖自己有福气。
当然,新媳妇也是第一次见到马包叔。马包叔是幸福加愉快,但新媳妇可没那么高兴,不但不高兴,反而非常后悔答应这门亲事。虽说自己不能生孩子离了婚,但马包叔也太矮了,人黑还蹙蹙,还真长成了马包蛋子的样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长的一副猥琐样。新媳妇打定了主意,自己不能破罐子破摔。新媳妇打定了主意,不能嫁给他。
洞房当天晚上,马包叔拉了灯脱了衣服上床就趴向新媳妇。新媳妇也不出声,伸出两个胳膊就把马包叔撂到了一边。马包叔再来,又被撂到了一边。再来。马包叔这才反应过来,特别是新媳妇低声说了句我不跟你的话。原来新媳妇没看上他,反悔了,不想跟他过。
两人在床上扭打起来。马包叔虽然是男人有劲,但新媳妇个高,也是干农活有力气的人。两人谁也占不了上风。听床的那群小子听到的吱吱呦呦、吱吱哑哑是两人在床上撕打床颤的声音,咚、嘭声是马包叔一不小心摔下床的声音。额头撞在床梆上还起了个疙瘩。
马包叔也不敢声张,这要传出去,还不被村里男女老少小媳妇老娘们笑话死。马包叔当夜就蹲在床边抽了一夜的烟。
娶媳妇当天只招待新娘娘家人,亲戚邻居喝喜酒是在第二天,这是我们当地的风俗,显得喜庆热闹有面子。
第二天晚上,马包叔本也想上床,但没想到新媳妇把剪红蜡烛的剪子拿到了手里,说他要再想上床就用剪子攮他。马包叔白天喝不少酒,昨晚又一夜没睡,起初是坐在那里抽烟想劝媳妇,后来竟迷迷糊糊睡着了。就这样新婚第二夜又过去了。
那时候还没有汽车、电瓶车之类的,连自行车也没有。农村里新媳妇送嫁都是牛车或是马车。回门子的时候,新媳妇大步走在前面,马包叔提着礼物跟在后面紧赶慢赶也才能跟上。两人谁也不说话。马包叔心里打了一路子鼓:不知道媳妇还能不能留住,得给老丈人好好啦啦,可别散了。
新媳妇回门子后没再跟着回来,算是和马包叔离了婚。说起来这事也怪马包叔,回门子吃席的时候马包叔竟然喝醉了。
新女婿第一次上门,丈人家都要拼尽了全力,做出一桌最好的宴席,招待“贵客(土音kei)”。马包叔自然也受此待遇。那天陪客的人也是很多。
当天照例是先各自喝“双喜酒”,先四酒瓯子,稍停,再后四酒瓯子。一开始,马包叔还有板有眼人五人六的象个贵客的样。但酒劲一上来,马包叔就不成了样子。
当时八仙桌上陪客的有六人,都是小辈份或平辈。
双喜酒过后,是小辈敬酒、平辈敬酒,也是“双喜酒”。敬酒的八个酒第一个酒最少,后面的几个逐步增多,最后一个倒满,叫“步步登高,越过越好”。喝酒的人也可以不喝净,象征性沾嘴也行。(现在这种喝法早没了,都是随意,也没人劝,爱喝不喝,文明多了。)
但马包叔也不谦让,个个喝起。到了第四个人敬酒的时候,马包叔就已经是晕头转向找不着北了,嘴里也开始胡啦八侃骂媳妇不让上床,最后竟然出溜到八仙桌底下去了。估计也是郁闷的。
其实那时还有一个非常正式的环节,就是老丈人给新女婿倒酒。这是唯一一次闺女女婿能享受的待遇,以显示对新女婿的尊重。当然马包叔没能享受到。
当天下午,马包叔被丈人家用牛车送回了自己家。
最后就是马包叔和新媳妇离婚了。也无所谓离婚,前前后后不到二十天的时间,他们两人根本也没结婚。
从此,马包叔开始了自己光棍的一生。陪伴他的是马包叔前前后后养的几条狗。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