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不是别人认为的我,而是真正的我。”

2022-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谢丹儒

关于“什么是开悟?”感想如下:

理解人的不完美,且接受自身的不完美。

很多人直接就是跳过“人的不完美”,然后以为自己接受了自身的不完美就行了。这样是行不通的。

如果你不理解人是不完美的,那么你也很难接受自身的不完美。它更大的原因在于你压根不知道不完美是怎么回事儿,继而你很可能全盘接收自身的不完美,甚至理所当然以为自己已经开悟了。

比如放下了、佛了、放弃了,做个咸鱼好了……就这样吧。再怎么努力也就这样了。

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但并非所有的局限性都是不可跨越和超脱。而唯有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才能更加坦然地去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

就像你认为你永远比不过你的良师,然后良师告诉你,不必不如师。是的,是不敢(内心的胆怯阻碍了、动摇了你的自信,且让你心生灰意)而不是不能(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可能性,不要让内心成为自己的阻碍)。所以,大可不必执念于此。

同样的道理,你无需完美,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更加接近理想的自己。这是把选择权重新回到自己身上。

选择权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怎样把它具体化就多大程度赋予你选择的主动权。

开悟,其实就一个概念:“出离”。

出离背景,出离内心,出离一切不确定因素,假定其无解,继而更加大胆地尝试,继而随时都有重新开始的勇气,继而不再局限于自身和条件从而想到更多的可能性,且通过自己、通过当下条件去抵达所需要的条件,从而实现自己的抱负。

出离,就是不住、不唯,讲实事求是。

这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实事求是难道不是事实本身吗?不,它更多的指的是,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对事实的解读不见得是事实本身),不混为一谈,不用经验去“套”,不理所当然,不自以为是。也就是说,能从主观中抽离出来,从而能看见更多。这个更多指的是,更多的立场,更多的利益,更多的视角,更多的未完成和可能性。

怎么理解呢?同样一件事情,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立场,这些立场背后则代表着立场的利益,这些利益背后则包含着你对自身的要求和认识,从而你的视角从一开始就是有倾向性的。这个倾向性就在于你的立场、利益、认识等等,它决定了你怎么去看事物本身。

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我们的视角并不独立存在,它与我们整个人紧密相连,与我们所在意的事紧密相连,与我们熟知的一切同样紧密相连。

比如说,先有美感然后发现美、美的事物。很多人容易本末倒置,以为只要是美的就能触发我们每一个人的意识,从而真正认识到美。这是错的。你得具备相应的条件,你才有可能意识到它。而不是它存在你就会去注意,你甚至压根不觉得它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当别人把它处理好之后你再去看(比如拍照),你能找到熟悉的影子,你也很震撼,但你自认做不到这般自然。这背后是什么呢?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这是悟性,每个人都在自己之中又在自己之外(简单说就是,我们并没有自己所认为的那么了解自己)。

比如还是那个作品,经过加工处理你很好地看见了它的美,甚至放大了它的美。如果它本身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你会想着创造一个出来?(很少人能这么去想,更多的人都是用自身的已知去抵达未知,从而有了种种惊喜、收获、成就,在他人看来这就是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你可能会感慨:我怎么没想到呢?我怎么想不到呢?事实是,你真的想过吗?

从始至终,你可能一直都停留在自己的认知里,你不会去想,也没有那种开放性,更加不清楚:原来只要这样做,就能轻易做到。

它讲的是条件允许的可能,但你把它的路给封死了,你以为只能这样、你以为只是这样、你以为不过如此而已。但这是你的认知,不代表它的准确和高度,但凡多一点学识,但凡多去看看世界(多出去走走看),但凡多了解几个人,也不至于夜郎自大或干脆固步自封。

你看见了不完美,但不完美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你知道它是普遍存在的,继而,你才能毫无芥蒂地接受它。因为人人都如此,反而你不必去在意它,而把重心放在自己的独特之处(或者说任何一种普遍都可以成为一种独特,关键是你是否愿意把它变成一种独特)。

与其忙忙碌碌寻找自己的独特价值,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去认识种种独特、独特的可能,从而活出自己(认识自己,继而活出自己。这不是通过参考来的,而是自己发现、自己发掘、自己认可、自己成为)。

众人给的不是答案,不是唯一性,而是可能性,而是更多的选择。

就像你理解人的不完美,从而自身的不完美也就不再那么不可原谅。既然如此,何必执着于它。摆脱众人的目光,活出真正的自己。

开悟不是永恒,开悟才刚刚开始。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然后抵达理想的自己(排除干扰项,找到那个唯一项)。

别活成他人,你也知道你不可能活成他人,只要活出自己,活出自己就足够了。

人的一生,从来不是标准答案的一生,而是我的一生,我的答案,从而我就是我,我依旧是我,我宁做我(是客观下的我,也是主观里的我,但它是可实现的我,唯一的我,而不是其他人,更不是别人认为的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