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6

2018-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羊儿飞fly

随笔8       关于激励

      《隐形动机》一书里面讲到了激励,同时作者写了一个将激励框架应用到了教育实践中的案例,比较有趣。

       作者做了这么一个实验:在孩子们考试前告诉他们,每人的桌子上放着20美元,他们需要在纸条上写上自己将会用这些钱具体做些什么。如果考试结束后,成绩有进步的就留下这20美元;反之,若没有进步则会收回那些钱。多组结果显示,最终孩子们的成绩都提高了。

       在这里作者分别用了金钱框架(这里的20美元钱作为激励),损失框架(先让你获得这20美元,失败后再收回,这样会比成功后直接获得的激励效果更好),画面框架(让学生写下具体如何使用这些钱,那这些钱的画面感就出来了,对他们来说这钱就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小玩具),来作为激励,当然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这就让我联想到,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做法。我在一开始就跟学生规定好,平时作业完成的比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都会得到老师的奖励。作业完成好的同学每一次我都会给他们奖励小星星;同样的平时积极回答问题的,也会有奖励。如果集够一定数量了,可以给他们兑换小奖品。自从有了这个规定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写作业积极起来,有时候会专门跑来问我,老师我的作业合格吗?能不能得一颗星星?老师,我的作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小星星?又或者我会听到学生们在私底下讨论,自己已经得到了多少颗星星了,应该很快就能领奖了,很激动的那种心情。

       我想,这种方式应该是成功的,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一定的激励,来促使我们自己完成一些任务。其实就像本书作者写的那样,无论是学生,老师,包括家长,都需要利用一些合理的激励机制来促使自己完成一些事情的。有时候有了这样的机制,提高了大家的参与度,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