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33:帝国缔造者(300 BC—AD 1)

2020-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胡爸爸的通识课

身为馆长,每天我都会穿过大英博物馆埃及雕塑展厅,每当我路过那里,总有说着各种各样语言的导游在介绍一件文物,而参观者们则伸长了脖子想要看清楚它。这就是本期节目我们要介绍的藏品——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公元前196年),发现于埃及拉希德市

每一位参观者都会把它列入参观计划,它是大英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展品。为什么?它其实只是一块灰不溜秋的石头而已,尺寸相当于一个大行李箱,不规整的边缘显示它曾是一块更大石碑的一部分。石碑的一面写满了文字,当你仔细阅读,会发现这些文字也很无趣,说的是税收优惠政策。

但正如大英博物馆的很多藏品那样,简单朴素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一个精彩的故事,而这件则隐藏着三个:关于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之后,统治亚历山大港的历任希腊国王的故事;关于拿破仑入侵埃及之后,英法争夺中东的故事;以及学者们前仆后继,最终完成史上最著名的文字破译的故事。

最近的节目都是关于帝国的更替以及传奇的领袖,从亚历山大大帝到奥古斯都皇帝。在2000多年前,从地中海到中东,从印度到中国,这些伟大君主用不同方式巩固他们的统治。而今天节目的主人公与他们相比别具特色,这是一位孱弱的国王,他不得不借助神灵,或者说,是祭司的力量来维系统治。他是托勒密五世,一位登基时才六岁的小国王,他于公元前205年继位时,父母已经离开人世了。

托勒密五世出生在一个伟大的王朝。托勒密一世是亚历山大大帝麾下的一员将领,在亚历山大死后接管了埃及。托勒密家族并没有费劲去学埃及语,而是让埃及官员都说希腊语,于是希腊语在上千年时间里都是埃及的官方语言。

这个王朝最伟大的成就,或许是将首都亚历山大港建设成了泛希腊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大都市之一,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它都是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港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商品、人口、思想,托勒密王朝兴建了著名的大图书馆,宣称要收集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托勒密一世和二世还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法洛斯大灯塔。

如此雄心勃勃的都市需要强有力的领袖。当托勒密四世意外身故,留下一位六岁的小国王时,托勒密王朝对埃及的统治看上去岌岌可危。小国王的母亲被杀害,宫殿被叛乱的士兵洗劫一空,全国范围内的反叛此起彼伏,以致小国王的加冕典礼被拖延了数年。

正是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局中,托勒密五世颁布了刻写在罗塞塔石碑上的诏书。同样的石碑还有十七座,都以三种文字赞美托勒密王朝的丰功伟绩。它们被安放在埃及各地的大型神庙里。

这些石碑是公元前196年制作的,为的是纪念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此时他已经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了。罗塞塔石碑上的诏书是埃及祭司们撰写的,表面上是纪念加冕一周年,并宣布托勒密五世埃及法老和人间之神的地位。此前,祭司们在埃及圣城孟菲斯为托勒密五世举行了一整套埃及传统的加冕仪式,这极大的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但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场交易。为了换取位高权重的祭司们的支持,托勒密五世必须答应他们许多政治条件。剑桥大学的多萝西-汤普森教授向我们解释:

“托勒密王朝之前也颁布过刻写在石碑上的诏书,但说到罗塞塔石碑,这道诏书颁布的时机显然很特殊,年幼的国王正面临危机。石碑诏书上的一个条款,说到祭司们不再需要每年前往亚历山大港朝拜国王,而是双方到孟菲斯来会面。亚历山大港是希腊人建造的新首都,而孟菲斯则是埃及的传统中心。这显然是王室对祭司们的让步。”

祭司们的支持,对于巩固托勒密家族在埃及的统治至关重要,而罗塞塔石碑上的诏书则是他们的回报。他们不再需要长途奔波前往亚历山大港,而是国王来孟菲斯会见他们。诏书还为他们提供了优厚的税收减免。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显然想不到这些,背后肯定有为小国王出谋划策的人。

至此,罗塞塔石碑讲述了一个权力与妥协的故事,虽然阅读上面的文字就好像在看一部用多种语言草拟的国际条约,艰涩而无趣,但文字显然已不是这个故事的重点。

可石碑上的文字仍然极为重要,因为它以三种语言把同一内容写了三遍。一种是希腊官方语言,还有两种是古埃及语,包括日常使用的民间语言,以及困扰了欧洲人数百年的祭司使用的一种象形文字。正是刻写在石碑上的三种文字,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古代埃及世界的大门。

在制作罗塞塔石碑的时代(公元前196年),象形文字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了,只有祭司们还在使用它。五百年后,能够读写这种文字的人彻底消失了,古代埃及世界的大门从此也关闭了。

罗塞塔石碑问世后,历经两年多年的异族统治,包括罗马人,拜占庭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石碑保存完好,而神秘的文字一直无人能识。其间石碑从尼罗河三角洲的扎伊斯神庙被搬到了拉扎德镇,也就是今天的罗塞塔镇。

1798年,拿破仑来了。法国人的入侵不光有军事目的,还有文化上的目的,随同大军到来的还有很多学者。士兵们在罗塞塔修筑工事时挖出了这块石碑,学者们立刻意识到,他们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东西。

法国人把石碑视为自己的战利品,但却没能将它带回巴黎。在尼罗河口的海战中,英国的纳尔逊将军打败了拿破仑的军队,1801年,战败的法国与英国、埃及签署亚历山大港条约,包括返还被掠走的文物,其中就有罗塞塔石碑。

很多书籍都告诉你,罗塞塔石碑上有三种文字,但如果你能看到石碑的断面,就会发现第四种文字。那里用英文写着:“1801,英国军队缴获于埃及”以及“英王乔治三世赠”。

令人感慨的是,石碑正面的文字是关于统治埃及的第一个欧洲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而罗塞塔石碑重新问世,恰逢欧洲开启了一场新的世界性扩张——英法两国正为控制中东和非洲而激烈对抗,这一扩张从拿破仑远征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埃及作家阿达法-苏薇芙阐述了她对这段历史的看法:

“这块石碑常令我感慨,埃及长久以来总是外族人征战的舞台。这个古老的文物最能表现西方世界的殖民者对埃及的觊觎之心。当英国人和法国人争夺石碑的时候,双方都压根没把它当做埃及人的东西。在被异族统治的两千多年里,从罗马人到土耳其人,再到英国人,都随意处置埃及的历史遗产。直到1952年,纳赛尔终于成为继法老之后,头一个埃及本土的统治者。当然,此后还有两位,但结局大不相同。(指的是萨达特和穆巴拉克,前者被刺杀身亡,后者在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中下台,接受审判。)”

罗塞塔石碑被带回了英国博物馆并立即公开展出,全世界学者都可以参观研究,石碑的拓本也被印刷,公之于世。全欧洲的学者都摩拳擦掌,要破译石碑上神秘的象形文字。

大家之所以信心十足,是因为石碑上的希腊文是大家都认识的,可以作为解读其他两种文字的钥匙。但解读的过程却出人意料的艰难。直到一位聪明渊博的英国学者托马斯-杨发现,有一组反复出现的象形文字代表一个王室姓氏的读音——托勒密。这是解密石碑的关键一步,可惜托马斯-杨没能亲自完成它。

另一位法国学者让-佛朗索瓦-商博良发现,所有的象形文字都是既象形,又表音的,也就是说,它们同时记录下了古埃及语的发音。比如在石碑文字的最后一行,先有三个符号代表了“石板”的发音,紧接其后的第四个符号则表现了石板的样子:一个顶部是弧形的石碑状图案。至此,古埃及文字被成功破译,一切古埃及文物上的文字都能被我们读懂了,古埃及世界的大门也从此被打开了。

罗塞塔石碑树立起来的时候,埃及已被希腊人统治了100年,其后,托勒密王朝还将继续统治150年。希腊人的统治结束在著名的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七世,她先后色诱了罗马统帅凯撒和安东尼。在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死后,埃及被奥古斯都统治,托勒密王朝的埃及变成了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而奥古斯都,我们将在后面的节目中详细介绍。但下一期,我们先前往与罗马帝国同时代的伟大帝国——汉帝国,探寻一个超级国家如何扩张它的边界,如何紧密的控制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一切,都可以从一个小小的漆杯中找到答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