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我们是不是一个“假学习者”?
你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你是如何看待学习的?你知道学习者还是“真学习者”和“假学习者”吗?
笑来老师说:“学习应该是一件简单、快乐的事情。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包含:学、练、用、造。”
一个人,总会因为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情,而感知到时间的紧迫感。
上周,我发现自己的脖子下面突然长了一个不明原因的“包”。从发现时,有点担忧,到社区医院做检查时,不能马上确诊,我的情绪变为了担忧加恐惧。
再到大一点的医院检查时,看到同龄中年女性面对自己胸部长“包”时,表现出来的慌张和焦虑,甚至她还莫名的与收费人员发生争执。
在等待检查的时间里,我的情绪开始上升到了恐慌和难过。
恐慌的是万一是肿瘤或者严重的问题怎么办?难过的是两个孩子还那么小。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准备好。幸好,从担忧、恐惧、难过、到如释重负只经历了几个小时的时间。
人人都有终点,这个事实人人都很清楚。但是,很少有人在中青年的阶段会去重视它。想到自己现在和必然面对的人生终点的时间距离,突然,我对时间的感知有了更紧迫的感觉。
再想想自己每天正在做得事情,未来想要做得事情、未来想要的理想生活。可以明确地发现:以我现有的方式和速度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如何使用时间,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是我需要重新审视的。
最近读笑来老师的文章听他的课程,特别认同他的观点:一个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从他自己的时间里挖出来的。他从独特的角度重新定义了“时间”(以前读不太懂,经历多了之后,现在能读懂了。)
回顾自己大半辈子度过的时间,在学校求学、参加工作、结婚成家、养育孩子、持续个人成长…虽小有点成绩。但是,和那些取得更多成就的同龄人相比,发现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当然,人和人不应该随便去比较的。
我的比较是出于,反思自己哪里可以做得更好?原来,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够,我为什么会做得不好,甚至有些事情,我为什么不能坚持到底?接下来,我如果改进自己的策略,以便更好的达成自己的目标。
在《学习的真相》中,老师用很简单准确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很真实的状况。很多人都是“假学习者”,这些“假学习者”只停留在“学”的层面,很少去“练”,“用”就更少了,“造”就更不用说了。
看看中国学生学英语的普遍事实,小学、中学、高中、大学,花上十几年的时间,大学毕业后,连一篇像样的英语毕业论文都很难写出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用英语交流就更难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只学不用“”的案例。
而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就象学开车,我们去学驾驶技能,我们不断练习驾驶技术、我们能驾驶汽车去各种目的地。我们学以致用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开心、快乐。“学以致用”能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笑来老师说他现在在也无法忍受“假学习者”了。笑来老师在新东方教了7年的英语,后来一直在写书、讲课、用社群带学生成长。可以说是见过无数的“学生”,最后,发现学生成果之间尽有“天壤之别”。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很多人是“假学习者”。
真学习者:是指“学以致用”的人。是指有自学能力的人。生活需要什么变得更好,我就能去学习什么,通过学以致用是生活真正变好。
假学习者:是指“只学不用”的人。学了就放在一边,无法使自己生活一步步变好的人。他们很少去“用知识”。而知识如果不用,不去内化成自己的,就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
知识改变命运!是要把知识运用出来才能改变命运的。
“假学习者”,通过这个“元认知”建立。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用、练、造。很多学习都是停留在“学”的层面,没有“练”和“用”,根本就不具备“造”的能力。有些无法改变和面对的生活难题,就很正常了。
选择大于努力,做一个怎样的学习者,决定了我们未来人生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