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沈湾村
文/陈子墨 (原创)
沈湾村的姚江支流 沈湾村的小巷 这是沈湾村为数不多的遗留的老房子 ——七间楼 沈湾小学跟它一个风格,但是是平房,现在整修后变成了老年活动室我的小学——沈湾小学,坐落在美丽的沈湾村。
沈湾村位于兰江街道的西南部,因姚江自上虞市入村境,江流曲曲弯弯,呈“S”形,多达18个湾,村境地处最曲折江湾段,且居民多姓沈,故名沈湾。
本村地处四明山与姚江平原交接地带,姚江由此入市境,西面紧靠马渚镇,东北面接本街道夏巷村。南与上虞市永和镇接壤,东面为本街道筀竹村。
全村由沈湾大村、新农村、窑头3个自然村形成,总区域面积2.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余亩,山林面积1388亩。区域面积2.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余亩,山林面积1388亩。
沈湾村的大多数人姓沈,也有像我这样的极少数人姓陈,据我奶奶说我爷爷那一辈是解放前由上虞来沈湾做长工迁入,因为沈湾当时有很多地主。解放后,地主被打倒了,奴隶翻身当了主人,爷爷也因此在沈湾分到了房子,他们就落户沈湾了。
沈湾是一个很穷困的小村落,我出生在1987年,当时我爸的工资是90元一个月,我妈没有工作,在家带我。我奶奶是个“倒贴钱”的村支书(换做现在,应该能评上全国最好的基层干部。但她老好人式的工作作风,对原本就贫困的家境来说,无疑雪上加霜。但奶奶的这种光明磊落,为人处事也是我最佩服的地方)。
上海的知青来了,上面的领导来了,吃住都在我家,不收分文。我爷爷死得早,家里也没有额外的收入。我妈嫁给我爸的时候,我家欠了3000多斤的谷债,还有几百元的外债,按我爸当时的工资,那是几年不吃不喝也是还不起的。我妈铁了心要嫁给我爸,我外公外婆最后也只能答应,但对于这件事到现在他们还颇有微词(主要表现在见我一次跟我说一次,我妈这一生有多苦,我也能理解,毕竟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的)......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我家真的是特别穷,我妈从来不舍得给我买新衣服,一直到很大了还让我穿哥哥姐姐的衣服,连2元钱一双的皮鞋都舍不得给我买。我家从来没有荤菜,常年都是吃自己晒的霉干菜,汗菜古......(可能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不失是一道美味),但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日子真的很难熬。
唯一有一次我妈让我连着几天吃了肉,事后才知道那是小狗肉。现在想来这只小狗也是异常可怜的,我妈晒谷的时候,一个人把百来斤的麻袋扛在肩上,我们家的小狗总是喜欢前后脚地跟着她,手一滑麻袋压在了小狗身上,小狗当场死亡,本想把它埋了,养了这么久也是有感情的,要去埋的时候旁人对她说,埋了多可惜,可以给小孩补身体,我妈就炖了给我吃。讽刺的是,那是我童年里吃过最美味的食物,但从此之后我再也不碰狗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妈也不愿意再养狗。
因为家里穷,我到八岁了都还没上幼儿园,我妈每天都带着我上山砍柴下地除草,从小她做什么,都让我搭把手做什么。用她的话说,哪怕学点拔秧种田也是好的,将来你不用做那是你的福气,将来像妈妈一样不得不做那是你的命。所以从小我就是一个相信命运的人。但那段时光却是我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虽然父母能给予我物质上的东西很少,陪伴却是最长情的告白,感谢我爸妈陪我挨过饿受过穷,让我更能体会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只有妈妈给我唱的山歌,给我摘的各种野果,还有田野里遇见的千奇百怪的动植物,至今想来还是非常美好的。
八岁,不得已,我爸妈终于送我上学前班了,学了半年的学前班,就读一年级了。我的小学沈湾小学是以前的大会堂改造的,有四五间教室,一个大会堂,两间老师的宿舍,路远的老师就住在学校里。教室都是泥地,放着一些课桌和凳子,屋顶很多地方都是漏的,有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跟现在的很多贫困山区的学堂有得一拼。教室紧挨着一户人家,那户人家烧饭做菜,甚至吵架,我们都能听见。但无论如何,能上学了,于我是特别开心的事。
远在几里外的外婆给我送来了新书包,还有一块手表。以当时的条件,在我们村能买得起手表的同学屈指可数,因为我的同学们都没有,唯独我有,这种优越感让我有点小小的窃喜,难免在他们面前小小的炫耀一番。每天我戴着手表上学,尽管我连几点几分都看不懂。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天,我的手表不见了,我完全不知道是怎么丢的,我后悔没有听妈妈的话把它放在家里,等再大一些可以戴。我拼命找,告诉老师,但最终也没找到。这是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失去是一件多么令人难过的事,尤其是失去一件心爱之物。
以后的我不管得到了什么心爱之物,都不敢太张扬,因为有时候羡慕和嫉妒只在一线之间。我妈知道我弄丢了手表,把我打了一顿,之后她就很经常打我,比如我放学回家找不到书包了,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她就追着我满大街打......我一边哭一边跑,哭着问为什么人一定要读书?邻居在旁边笑我,还说我怎么这么笨?
因为我妈从来没有教过我认字啊,数字什么的,就连名字也是快要开学的前几天才教我,所以刚去上学的我不会写名字,不能从1数到100,不认得任何字。这也要怪我吗?我跟邻居理论......
我爸妈都是高中学历,在村里也算高学历了,当时大学生也没几个。但我不知道他们为何如此淡定,跟第一个孩子相处的八年时间里,可以不教我任何方块字,连数字都不教。可能那时候的大环境就是老师会教的,家长教什么?这才过去二十几年,我也开始为人父母,但我们却要跟着孩子从头学一遍,很多幼儿园小学的作业都是家长作业,仿佛现在的学习跟老师没有半毛钱关系,都是家长和学生的事情......这个社会为何变化如此之快,让我真的有点跟不上节奏!
想说就算是输在起跑线上的自己,只要通过努力,还是能迎头赶上的。很喜欢最近在美国很火的一首小诗: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 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22岁就毕业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有人25岁就当上CEO, 却在50岁去世。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有人依然单身,同时也有人已婚。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所以,放轻松。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放轻松,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这只适合用来安慰自己。但对于孩子却不敢照搬以前的模式,我想要顺其自然,但我更怕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我总想着尽我所能给他最好的,但似乎他好像也不领情。跟他讲我的小时候,他却心生羡慕,所以每一代人都是有不同的使命,谁也别想用自己的苦难来说服孩子更努力,门儿都没有!
小学一年级期末,全班26个人,我考了倒数第一,拼音不会,加减法不会,我妈看着我的成绩报告单,才开始有点触动。我却继续我的潇洒日子,可能我真的不是读书的料,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玩。我们学校门口有两块青石板,一到下课,我就跟着同学当滑滑梯,还在上面踢“王子”,在泥操场上踢毽子,跳皮筋,在石桌子上打乒乓球......常常是下课铃声一响就往外跑急着抢场地,上课铃响了满头大汗地跑进教室。刚刚运动完,心跳加速,上课就很难集中精力,更不用说认真听了......
二年级的一堂数学课,让我印象深刻,也是这堂课,让我从屌丝逆袭成“学霸”。我满头大汗地跑进教室,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她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我自然是不知道的,然后她的教鞭狠狠地落下来,打得我头皮发麻,我下意识地摸了摸头顶,我摸到了湿漉漉的东西,拿下来一看是血,我的眼泪掉下来。老师却连看都不看我,说出去,既然你不不真听我的课,以后都不用上了,去大会堂里面壁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