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被夸懂事,家长是不是很开心?
昨天看了一个短视频,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个小视频的内容。
那个下午有点冷,还刮着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丑蛋放学,风吹的自行车都有点倾斜,爸爸对丑蛋说:“如果冷的话,就抱紧我”,就在这时,丑蛋的同学络络过来了,(络络的爸爸开车载着络络),络络摇下窗户,对丑蛋说:“丑蛋好可怜,要坐着自行车回家,哈哈哈哈”···
他们走后,丑蛋爸爸愧疚的对丑蛋说:“丑蛋,爸爸没有汽车,会不会让你觉得很丢脸啊”,然而丑蛋是这么回答的:“他们坐汽车,不能抱着爸爸,我坐单车,可以一直抱着爸爸呀”。
大家看了这个故事,一定会觉得丑蛋好懂事啊,真是个好孩子,是啊,丑蛋真的很懂事。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吧,看看懂事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
有一次我去小姨家做客,她有个12岁的儿子,那天刚好是他的生日,我就给他带去了一个手办做礼物,孩子十分欢喜。后来另一个亲戚领着孩子来玩,小朋友看到了手办也抢着要。
小姨便用理所当然的语气对他说:“把手办送给弟弟玩吧,反正你长大了。”那孩子抿着嘴,一脸沉默地站在那。
我刚要去劝阻,小姨就拦住我:“没事的,孩子大了就要懂得学会分享。”
“阿浩,妈妈说得对吧。”
孩子很勉强地笑了笑,他把手办放在面前的桌上,另一个小朋友便雀跃地接了去。
大家都在客厅其乐融融时,我却发现小男孩躲进了房间,透过门缝,发现他很克制地坐在那里抹眼泪。
好孩子只得到了一个“好”字,而坏孩子却得到了一切。
其实,小孩子的“懂事”,就是他们照顾大人的方式:不争不抢,不哭不闹,不给大人添麻烦。
可是,一些麻木的大人,却把这些孩子的“懂事”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忽略他们内心的脆弱,无视他们偶尔流露的孩子气的任性要求,扼杀他们敢想又不敢求的渴望,不懂他们想要靠近却又举步维艰的踌躇。
说来可笑,娇纵有人疼,懂事遭雷劈,太懂事的孩子真的没糖吃。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心理过于“早熟”的孩子称为“成人化的孩子”。
“成人化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迫于家庭的压力,或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无法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而被迫去扮演原本父母应当扮演的角色,是明显的“角色错位”现象。
有研究表明,“成人化的孩子”小时候有超于同龄人的懂事,却在成年后有较多的心理问题,人生态度多半消极,患抑郁症的几率很大。
如果孩子突然变得乖巧懂事,做家长的真的没什么值得骄傲,反而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孩子!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gongzhonghao:圣安米悦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