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舅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网图侵删一
母亲姊妹兄弟六个,三舅最小,却最有出息!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三舅在俺家住过,那时候他在俺们村的乡中上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姥姥家里人口多,母亲、大姨、小姨没上过学,早早就帮着姥姥干起了家务活,大舅、二舅倒是上过几年小学,后来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也早早辍了学,帮着姥爷干起了地里活,就这样三舅成了一家子的希望。
七八十年代,我国的农村、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以往的集体化农业生产模式,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老百姓再也不饿肚子了,不用再为生存发愁了;教育方面,随着高考的恢复,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农民家的孩子念完初中,再读中专或者上高中,甚至是考大学,毕业后吃商品粮,成为公家人,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世代为农的命运,成为当时农村家庭的不二选择。三村五里谁谁家的孩子有出息,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哪个学校当了老师,或者谁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听说还没有毕业就被提前安排到了城里的哪个单位,成了村里街上茶余饭后,甚至是田间地头劳累休息时的谈资。
三舅聪明,心眼活泛,是上大学的好苗子,小学成绩一直都是数一数二,姥爷家堂屋正墙上贴满了他的奖状。然而三舅念初三那年,因为学习紧张,姥姥家距离学校比较远,学校在俺们村,三舅就这样就住在了俺家。没想到自打上了初三,三舅的学习成绩却直线下降,为此母亲还挨了姥姥一顿埋怨,埋怨她没照顾好三舅。其实这一点也不怪母亲,在伙食上,三舅比我吃的都好,天不亮母亲就给三舅做好了饭,还顿顿都有鸡蛋,晚自习时,母亲甚至把饭送到学校去。后来才知道三舅念初三那年,和俺们村粮店店长沈三家的闺女好上了。
三舅没能考上高中,当年的中专,特别是中师,因为免学费,比高中的分数还要高,还难考,一家子的希望就这样破灭了,从来没挨过打的三舅,被姥爷关上大门,满院子撵着打,三舅也真是急了,一跃跳过一人多高的院墙跑了。姥爷脾气大,病了一场,一家人聚在一起,为三舅的将来,商量了一个出路:找媒人詹四去粮店沈三家说合说合,把媒定了,老三的心也就稳了,不胡跑了。
母亲找到在俺们村同学家瓜棚里躲了两天的三舅,把向沈三家说媒的事讲后,三舅当天就回家了,跪在俺姥爷面前,说了一堆保证的话。
然而事与愿违,媒人詹四带回来一个唉声叹息的消息:沈三不同意!
没办成事的詹四,说完这句话,就往屋外走,被姥姥一把拽了回来,姥姥笑着说:“老四,俺都给恁准备好一条大鲤鱼了,中午说啥也要在老嫂子家吃顿饭再走,事虽没成,人情还在。”
饭桌上,喝高了的詹四才把沈三为啥不同意的原因讲了出来:沈三家的闺女被沈三许给了村长家的二小子。
三舅不死心,当天晚上将沈三家的姑娘约出来,问了个清楚,到底是咋回事?
沈三家的姑娘道出了实情:村长家的二小子只是个幌子,说白了,沈三还是嫌三舅穷,担心她跟了三舅受罪,三舅受了刺激,没过多久,跟着同学扒火车去了南方。
二
两三个月后,三舅用鱼鳞袋背回来七八只狮子狗、波斯猫,干上了鼓捣狗、倒腾猫的生意,当时城里、乡镇上有钱人家稀罕这些玩意儿,物以稀为贵,三舅背回来的这几只宠物卖的钱,比一家人种七八亩的庄稼打的粮食卖的钱还要多!
赚了钱的三舅,买了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一块上海牌的手表,学着城里人,一身西装,一双皮鞋,浑身上下一水儿新,风风光光,趾高气扬在俺们村骑车转了一圈,还故意在粮店门口和老同学聊了好一阵子天,沈三家姑娘偷偷在门后瞅了许久。
姥姥让俺妈又将俺村的媒头詹四请过来,准备了一份像样的彩礼,再次去沈三家提亲,没想到兴高采烈地去,却灰头土脸地回,沈三还是不同意,认为鼓捣狗、倒腾猫的生意是歪门邪道,兔子尾巴长不了。
沈三是俺们那片有名的半仙,站得高,看得远,没过两年鼓捣狗、倒腾猫的生意,被定为非法,被逮住的贩子,轻则拘留罚钱,重则判刑坐牢。
三舅像是被拔了毛的大红冠子花外衣的大公鸡,将西装叠好,手表放进盒中,然后锁进柜里,自行车重新用油纸包好,一个人又南下挣更大的钱去了。
三舅这回南下,去的是深圳,这一去就是一年,虽然没有挣到钱,却寻到了一条发财之道。
八九十年代的深圳,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大街上行人如织,车来车往,遍地都是发财的机会,三舅有经商头脑,本打算租个小门面,做点小本生意,怎奈囊中羞涩,鼓捣狗、倒腾猫赚的钱,被他大手大脚花得所剩无几,在繁华的大街上转了一天,小广告看了不下百张,大多是电子厂在招工,面试了几家,有的说是只招女孩,有的还要交押金,最主要是三舅的身份证下火车时丢了,眼看着钱就要花完了,只好找了一家包吃住的饭馆,给人家洗盘子打杂。
在饭馆干了半年,手里攒了点钱,三舅又不“安分”了,他来深圳是赚大钱,让沈三看得起,能将姑娘嫁给他的。
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当时随着各种家用VCD和DVD的崛起,加上香港影视剧正值巅峰时期,卖盗版光碟,来钱最快,一张盗版光碟成本不到一块钱,转手一卖就是五块,碰到热门的电影,价格更高,能翻十倍。不到仨月,三舅靠倒卖盗版光碟,赚了三千,当时一亩地的小麦才卖一百多块钱,俺们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一千多户人家,当时只有村长一家是万元户。三舅明知倒卖盗版光碟被抓,将会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然而为了成为十里八村让人瞧得起,特别是让沈三刮目相看的万元户,三舅准备大干一场,将赚到的三千块钱与人合伙进了一万张当时最火电影《赌圣》的盗版光碟,三舅和合伙人只卖了一个星期,就回了本,正当他和合伙人畅想着一个月,大踏步迈入万元户的行列时,被抓了。
被抓的三舅,不但被没收了非法收入,还因为他是三无人员(无身份证、无暂居证、无用工证明),被关进了收容所,在里面干了俩月打预制板的活。
三
在被遣送回老家的火车上,三舅望着窗外,看了很多,也想了很多,多亏了这两个月的收容所劳动改造生活,让三舅迷途知返,深刻认识到,投机倒把的生意,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想要发财致富当万元户,还得在正当的行业里找到一条出路才行。收容所劳动改造,不单单改造了三舅的思想,还给他指出了一条发财致富当万元户的光明大道:做预制板生意!
由于收容所地处深圳郊区,农村改建的速度,不亚于市里如火如荼大规模的建设,区别在于农村盖的楼房一般都是二层,而市里的楼房至少三层。别看只有层数的不同,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市里三层以上的大楼,全是水泥浇筑,农村的楼房,墙是用砖砌成,楼层房顶用的是预制板,三舅在这俩月中,早将打预制板的手艺,练得如火纯青。
三舅之所以在火车上往窗外看了一路,他是在观察途中的城镇楼房有多少,他发现二层楼房如雨后春笋,在城市的边沿长了出来,有的村庄里面也冒了出来,越往内地走,楼房越少,三舅越兴奋。
在三舅外出打工的这一年中,来沈三家上门提亲的媒人,不下二十个,这也难怪,沈三媳妇不生育,只好从娘家姐的三个丫头中过继来一个,沈三有能耐,还一表人才,沈三媳妇总觉得亏欠老沈,她倒希望老沈能在外边拈个花,惹个草,给老沈家留下个种,哪怕是野种也好,可老沈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耍牌,钱财就像那貔貅,只进不出,想让他把钱花在别的女人身上,难如登天!自打沈三前年接手乡里的粮店后,听说日进斗金,早不将万元户村长放进眼中。明知来沈家提亲,皆是为了沈家的钱财,沈三却不拒绝,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再说了,粮店没人来存粮,哪来的钱赚?都知道沈三最疼闺女,要星星不给月亮,没被沈家千金相中,也就只能怪自个的儿子不争气,没本事讨得沈家千金的青睐。
三舅回来后,听说了沈三家姑娘相媒的事,百爪挠心,却又人穷志短,无可奈何,出去一整年,回来兜比脸都干净,这让他有何脸面去见她,更别说上门提亲了!本想着靠建预制板厂,打个漂亮的翻身仗,风风光光将沈三家姑娘娶到家,然而残酷的现实,却给了三舅当头一棒,想要开个预制板厂,不算雇人,租地,单单沙子、水泥、石子、机器,算下来少说也得七八千,虽然全家人都支持他,甚至把家里的粮食都粜了,亲戚邻居借了一圈,才凑够五千。
然而就在三舅为钱的事儿,寝食难安的时候,没想到詹四竟然不请自来,刚进院子就喊上了:老嫂子,恭喜恭喜呀,三儿的媒成啦!
日上三竿,在西屋还猫在被窝里的三舅,听说他的媒成了,来不及穿外套,趿拉着鞋走进堂屋,詹四早被姥姥迎进堂屋高坐,鼻子里冒着烟儿,把自己说媒的能耐,吹上了天!
事不过三,沈三深知这个道理,眼看着姑娘为了那个臭小子,茶不思饭不想,日渐消瘦,他终于放下了身段,找到詹四,同意了他提的媒。詹四就因为撮合了沈三家姑娘和俺三舅的婚事,一媒成名,吹了一辈子。
四
沈三将闺女嫁给三舅,不但没要彩礼,还倒贴了三千块钱的回门礼,三舅凑够了开预制板厂的钱后,马不停蹄开始置办家伙什,通过老丈人的关系,在通往县城的马路边,包了两亩地,建了两间简易房,三妗子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夫妻俩夫唱妇随,不到一个月,城北第一家预制板厂就正式开业了。
由于当时农村能盖得起楼房的人家,一个村里顶多也就两三户,城里盖二层小楼的人家,倒是很多,然而三舅的预制板厂相比于城南的那家,一是距离县城远,二是预制板的质量没经过检验,虽然三舅的预制板比城南的那家便宜不少,却在开业后的一月中,没能卖出去一块。
这下可急坏了两家人,还是做生意的沈三姥爷比较有主意,为了将城北第一家预制板厂的口碑打响,他让三舅将附近三村五里的危桥,免费换成自家的预制板,三妗子耳濡目染了沈三姥爷的生意经,也给三舅出了个主意,用水泥石子做石槽,大的可以洗衣,小的可以喂猪。
沈三姥爷高瞻远瞩,为了支持三舅的城北第一家预制板厂,率先在乡政府大马路对面建起了二层楼房,上下共十间,和乡政府那座建于五六十年代的两层颤颤巍巍的旧楼,形成了鲜明对比,沈三姥爷的楼房刚建好不久,就被从南方回来的逯大厨承包了,下边做饭店,上面当客房,那几年逯大厨子没少捞钱,也没少被乡政府打欠条。由于这条大马路每逢三六九有大集,隔天有小集,守着道路两边的人家,看到沈三姥爷盖楼赚了大钱,也纷纷开始建楼,即使没钱的人家,借钱也要盖楼,这时候三村五里,即使过大卡车也安然无恙的新桥,护栏上打着的“城北第一家预制板厂”以及三舅家的座机号码,发挥了作用,每天电话不断,不到两年,三舅的预制板厂赚了个盆满钵满,光运送预制板的四轮车就买了三辆,村长家二小子,见三舅三妗子赚了钱,眼红得不行,蠢蠢欲动,也想着开一家。
然而福祸相依,在一次运输预制板的途中,开四轮的司机,一个没注意,将车开进了沟里,当时就被预制板压死了,司机家里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三舅三妗子赚的钱,全赔给了人家,还得负责把人家的两个孩子养到十八岁。三妗子委屈地哭了一宿,她和三舅为了干事业,这两年都没要孩子,辛辛苦苦干两年赚的钱,不但全打了水漂,还要抚养别人家的孩子!三舅那几天也像是泄了气的皮球,厂子一个多月没开张,沈三姥爷好生安慰了小两口一番,干生意有赚就有赔,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把握住时机,总有否极泰来的那一天。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三舅三妗子重整旗鼓,大干一番时,三妗子竟然病倒了,去医院一检查,说是癌症,那时候谈癌色变,一旦得了癌症,就宣告着生命的结束,为了保住三妗子的命,三舅将预制板厂盘给了村长家二小子,后来钱不够,沈三姥爷先是将楼盘给了逯大厨,后又将粮店抵押了出去,三妗子的病,前前后后花了十万,由于病情发现得早,手术比较成功,三妗子方才保住了命。
五
早年沈三姥爷为了把乡里的粮店盘下来,将老宅子卖了,如今无处可去,只好在两亩薄田地头搭了两间简易房子度日;三舅三妗子为了开预制板厂,钱全用上了,结婚连新房都没有盖,如今也只好和姥姥姥爷在三间老屋里搭伙过日子。
上帝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身心遭受巨大打击的三妗子,从医院回来后不久,跟着村里的老太太们做起了礼拜,沈三姥爷和三舅觉得这样也好,至少心里有个寄托,能安稳住身心。
家庭遭遇如此大的变故,并没有压垮三舅,他和沈三姥爷,安顿好一家人后,买了一辆旧三轮车,白天做收粮食的小买卖,夜里开灯在院中用水泥制作煤火炉子,白天收粮食的时候捎带着卖,由于三舅做的煤火炉子,质量过硬,造型新颖,火旺烟少,上门购买的络绎不绝,村长家二小子,又开始眼红起来,自打他接手三舅的城北第一家预制板厂后,急功近利,再加上克扣员工的工钱,预制板的质量急转直下,有时候还没运到买家,在路上就颠簸坏了,预制板的质量不行,做出来的石槽,更是用不上一年,一上冻,就裂开了。
村长家那急功近利的二小子,见三舅卖煤火炉子赚了钱,预制板也不打了,盘算出城北有近两万户人家,即使打个对折,如果有一万户人家买他的煤火炉子,一个炉子三十块钱,就是三十万,一个炉子的成本还不到十块,真可谓是一本万利,说干就干,村长家二小子这次下了血本,招十几个工人,加班加点地干,一个月生产出来了五千个,就在他畅想着成为我们村第一个十万元户时,现实却狠狠地给他上了一课。三舅的水泥煤火炉子,用的是质量上乘,耐高温,耐热胀冷缩特殊的水泥,一个炉子光成本不下三十,三舅只卖三十五,一个炉子只赚五块钱的手工费;反观村长家二小子,他的煤火炉子用的是质量低劣的水泥,虽然样子和三舅的炉子并无差别,可用上不久,就会发现有着天壤之别了。
有些人家贪图便宜,买了村长家二小子用低劣水泥做的炉子,没使上两天就烧裂纹了,有的裂成了两半,更有甚者,烧着烧着就炸膛了,卖出去一千个,退回来九百多,这下可炸了锅,村长家二小子,仗着他爹的威名,施行三不政策——不赔、不退、不换。这下可好,村长家三天两头门窗玻璃被砸,预制板厂更惨,经常被泼粪,扔死猫、死老鼠,那卖不掉的四千个水泥炉子,被砸的缺胳膊少腿的。
村长家二小子活生生将一年前还生机勃勃的城北第一家预制板厂,搞臭、搞死了,没人愿意接手,迫于无奈,倾家荡产的他,找到了三舅接手,三舅起先也不同意接,后来村长找到了沈三姥爷当说合,最终,三舅以当初卖掉时的三分之一价格,接手了他和三妗子辛苦创办的城北第一家预制板厂。
接手预制板厂后,三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当众砸掉那四千个不合格的水泥炉子,用碎料给村里铺了路;第二件事,用醒目的油漆在预制板厂的墙上,写了一行字大字——免费更换,免费运送,假一赔十。
重新赢得信任和口碑的城北第一家预制板厂,没过多久,规模扩大了一倍,赚到钱的三舅,第一件事,就是将沈三姥爷的祖宅重新买了回来,粮店也赎了回来,就在三舅想着要将那座两层十间的楼房盘回来时,被有先见之明的沈三姥爷阻止了,果然没过两年,乡政府将那座楼房以违建的说法,给拆除了,逯大厨叫苦不迭,几乎每天都拿着一本乡政府的欠条,堵在乡政府门口讨债!
三妗子因为做了手术的原因,不能生育,先是母亲打算把小弟过继给三妗子,三舅不同意,后来小姨想着把表妹过继给三妗子,三舅也没同意,可是三舅三妗子,待我们这些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比亲生儿女还亲,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学习用品,有时候学费都是三舅出的,大舅、二舅、大姨夫、小姨夫、我父亲,都在三舅的预制板厂里上班,谁家老人生病了办大事,孩子们上学,结婚生子,都没因为钱的事,发愁过。
母亲姊妹兄弟六个,三舅最小,却最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