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共情,对妈妈来说是精神伤害
2025-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越自律越成功
之前看过一篇育儿文章说,接纳包容孩子的一切,就算孩子无理发脾气也要包容,同时要用童心和幽默来化解。
举个例子说,当孩子发脾气乱丢玩具,妈妈就要以玩具的口吻说,哎呀我好痛呀,是谁把我扔地上了?这些玩具难道是长翅膀会飞了吗?怎么自己飞到地上去了?
确实富有童心,但我是说不出这样的话,这多少是有点不把父母的死活放在眼里。
孩子的情绪很重要,难道父母的感受就不重要了吗?
看到怒火中烧的事,也只能压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像个没事人一样去宽慰做错事的孩子?
这种共情,对父母来说是不公平的。
为了照顾到孩子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需求,但被压抑的情绪不会消失;
状态好的时候隐藏得好好的,状态不好就如火山爆发出来,最终波及孩子。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个真实的人没什么不好的,但凡是个人就有优点和缺点,会笑也会发火,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真实的人。
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世界,否则在家被共情惯了,外面哪有人会这样贴心地惯着孩子。
长此以往,人际关系会出问题的。
任何一段关系,让一个人一味地忍耐和付出都是不对的,陪伴孩子成长应该是让双方都共同快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