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笔记读书

马克思·韦伯《以学术为业》读书笔记

2018-12-19  本文已影响7人  淘淘的山茶花

以学术为业/天职

这个业不仅仅是职业,更有天职的意思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达到高潮,胜负尚未明了。当时亲历这场战争、甚至部分参与战争的学生们感到绝望:战争什么时候会结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成为知识分子、以学术为业的意义是什么?所以,他们希望邀请一些知名学者来回应他们的困惑,这便是系列演讲的缘由。是1919年,马克斯•韦伯在德国的慕尼黑大学为青年学生们作的著名讲演。做完这篇演讲第二年韦伯就去世了,因此,可以视作他回顾自己一生学术生涯的总结。

演讲主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术环境,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美国化,专业化,经济化)

二.    学术工作的内在动力(热情与灵感);

三.    介绍科学发展的历史;

四.    科学研究的前提——科学有价值的理论预设;

五.     科学与政治(价值中立要求);

]六.     科学与信仰(捍卫真理)。

 

1.   对学术生涯的外部环境进行简单介绍

学术研究的日渐官僚化

以德国和美国为例,比较了德国和美国的教师起点

德国 编外教师 固定职位 没有固定薪水

美国 助教 固定职位 固定薪水 但是少

收入由听课的学生数量决定

并且简单预测了以学术为生,在晋升,评职称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

杰出学者不等于杰出教师,存在许多的不可预测因素 例如机遇的影响

2.接下来介绍了学术工作中的机遇和灵感

强调了学术热情及灵感或者说天赋的重要性

必须经过专业化的严格训练

想法(灵感)与工作不同,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却可能永远得不出自己的创见。

个性,灵感,天才要求完全献身于工作

对工作和天职,匠人和专家进行了比较:有些人为实用而科学有些人为科学而科学

论述了科学的意义之所在:

从事注定要过时的创造性工作的意义何在?科学知道自己将会过时 但它请求相形见绌。不断地超越,发展,这正是科学的意义所在。

3.科学发展的历史(理智化精神慰藉 时代变迁)

从更高层次的抽象意义上论述了科学进步作为理智化过程的一部分的意义所在,以及科学发展的价值历史:

理智化和理性化增进的意义:只要想知道任何时候都能知道。破除了神秘莫测和无法计算的力量——科学推动世界的祛魅(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我们对于身边的各种信息了解得没有原始人多,但是只要我们想知道就能知道,但是原始人不行。

个人精神生活上的巅峰与无限

处在文明之中的个人的生命无法达到巅峰,因为巅峰处于无限之中

文明人的精神生活无休止,而且都是些临时货色而非终极产品。因此死亡无意义,所以文明生活无意义。因为正是文明的生活,通过它无意义的进步性宣告了死亡的无意义。

那么进步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为进步而献身?

对于以科学为业的人,在人的生命整体中,科学的职业是什么,它的价值何在?

两种相反观点:

理想国中,被所在岩洞里的人,注视着光在岩石上的影子,试图发现影子之间的关系。直到有人挣脱脚镣,看到了太阳。他的任务是率领人们回到光明之中,太阳代表着科学真理,只有科学真理才不理会幻觉和影子,努力达到真正的存在。

而现在的年轻人觉得生活才是真正的,科学思维的过程构造了一个以人为方式抽象出来的非现实的世界。其他东西都是生活的衍生物

科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的根本范式“观念”被苏格拉底发现

热衷政治的希腊人狂热研究观念,本质的问题因此而投身科学

文艺复兴时期

理性实验

在那个时期,实验成了研究本身的一项原则,科学意味着真正的艺术,即通向真正的自然之路。“我解剖跳蚤,向你证明神的存在” 科学受到很大的新教和清教的影响。

现在

年轻人要求从科学的理智化中解脱 回到自然

自然科学是非宗教的

年轻人要求从理智化中自我解放,不再相信科学的技术是通向幸福之路

4.科学建立在价值预设的基础之上

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

科学假设科学研究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个没办法证明,只能是一个预设。而这个预设的基础在于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确实有益,而科学的目的本身就是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科学研究的成果是值得知道的,这样的假设无法用科学方法证实,只能诉诸终极意义。

但是不同学科(结构)的学术工作同这个假设的关系不一样。自然科学有一个不证自明的假设:在科学所能建构的范围内,掌握宇宙终极规律的知识是有价值的,(理解:科学自身的目的就是不断进步发展)

接下来举了几个学科例子来说明:

以医学为例:医学预设有责任维持生命本身,即使病人和家属都要求放弃,医学的预设前提和法律也阻止医生这样做。科学只针对技术上应该如何做的事实问题,而不回答是否应该的判断问题

艺术有着根深蒂固的贵族气质,同人类的博爱精神相对立;

法理学只回答什么是有效力的,而不回答是否应当创制

历史和文化科学不能证明这些东西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了解。它们预设我们愿意去关切了解文明,参与世界共同体,但它们不能证明自己的这个关切是事实

 

5.政治倾向的可能

学术与政治:政治不能影响学术

政治不应该出现在课堂里,党派政治同样不属于课堂,即使是政治课堂也不行

对实际政治问题的意见同对政治结构和党派地位的科学分析完全是两码事

因为在课堂上的宣传不是科学分析的工具,而是将其他人的政治态度争取过来的手段。

科学工作者不应该带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去教授学生:真正的教师会保持警惕,不将任何态度强加于学生。

事实和价值判断是两码事 ——确定事实及内在结构,与文化价值及应如何行动是两个异质的问题

6.面对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可能存在的冲突问题:尊重价值的多元性

如何向有宗教信仰,相信奇迹和神启的人讲述科学?

只要他承认,假如对事件的解释不需要超自然因素,那就必须用科学方法解释。

承认这一点没必要违背他的信仰

对于不在乎事实本身而只以实际立场为重的人,科学教师也必须勇敢地告诉他事实,教会他承认那些会让他的党派观点不舒服的事实,可以视为一种道德成就

但是不应在学术上为自己的实践立场鼓吹——因为不同的价值体系有着相互冲突的立场

从它不善这方面看,它才是美的。要勇于捍卫真理,不应鼓吹宗教中的无尊严道德,要正视我们的时代命运。

职业道德——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

7.教师不应是领袖,应当拒绝教师兜售的世界观

科学的实际作用

8.科学对信仰所能做的贡献

科学的三个价值:用科学技术改变生活,训练思维方法,达到头脑的清明

界定科学的概念:科学本身是否是一项有客观价值的职业是一种价值判断,作为职业的科学是通过专业化学科的操作,服务于有关自我和事实间关系的知识思考

科学对人类的贡献很有限。因为现代科学都依赖诸多外部的假定,以及基于这些假定的概念和理性实验,所以现代科学只能产生出受上述方法论约制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在技术上是可批判的。每个因果性的判断都可转化为一个经验命题。因为科学知识受到上述诸多制约,现代科学要求自明性以及责任感,亦即:只有意识到科学知识受到这些制约,才不会越过科学的限度,将科学变为意识形态或者世界观

宗教已被除魅,要诚实地面对宗教已不存在的时代——神学的假设已超越了科学的界限,得不到时代的认可。要么献身科学,要么就为无条件的宗教献身做理智的牺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