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孝顺父母,但不能愚孝
对“孝”“顺”二字的解读
“孝”这个字,传统而温柔一点的解释,是孩“子”承载着“老”人;残酷一点的解释,是坎孩“子”一刀,再把孩子埋进“土”里。
一些少年老成的孩子,为了博得父母的喜爱,在本该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却担负起了超越他们年龄的事情和责任。
虽然会让人觉得他们很懂事,但他们却失去了童心。
不过,“孝”这个字,其实有点空,真正要命的,是“顺”这个字。
顺,即孩子“顺”老人的意。也就是中国的听话哲学。无论大人是对是错,孩子都必须去听,否则就得不到父母的爱与关注。
“顺”应父母,构建假自我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孩子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而构建起来的自我,是真自我,是生动而流动的,放松、专注,并天然地富有创造力。相反,孩子以妈妈的感觉为中心而构建起来的自我,是假自我。
孩子之所以构建假自我,是因为孩子发现,除非他能敏锐地捕捉到妈妈的感受和想法,去满足妈妈的情绪,否则妈妈不会关注他。
假自我的核心是恐惧,对孤独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许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都害怕独处,因为他们总以别人为中心,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
察言观色的本领的核心也是恐惧!听父母的话,取悦父母也是源自恐惧。而孩子内心最深的恐惧,不是害怕不听父母的话而被打,而是害怕因为不听话而被父母抛弃。
假自我的延伸,是愚孝
小时候为博得父母的喜爱与关注,总是围绕着父母的想法和感受去转。父母不开心了,我们内心忐忑;父母笑了,我们也就放心了。
长大后,虽然我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却是脆弱不堪的。
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好不容易遇上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却因为妈妈的一句“我不喜欢这个人”,一段良缘就这样泡汤了。
还有一些人,明明自己心里并不喜欢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却因为父母的一句“这种工作才稳定,你想干的那种工作没前途”,就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也许,有些人会在这个过程中与父母做斗争,希望父母能够通情达理,但这终究只是幻想。为什么?
因为父母都很固执,希望你能一直都像小时候那样听话,受他们所控;因为父母会拿孝道来打压你,会说你越大越没良心,会说自己养了一头白眼狼,长大了就不听话了,不听话就是不孝顺。
此话一出,你那围绕父母感受和想法建立起来的假自我还能让你坚持己见吗?想都别想了。即使内心翻尽白眼不服气,到头来还是会因为受不了父母在道德上的打压和要挟而选择向他们妥协的。
所以,假自我的延伸,是父母容不得你半点反抗,你也不敢真正地去反抗父母的愚孝。
孝顺本无错,但愚孝是错的
孝顺父母,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为了孝顺父母而委屈自己,让自己变得没有主见,成为父母的“木偶”,任凭父母操控,那就是错的。
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有自己的想法并能为之坚持,是没有错的。
但同时也要明白,如果父母说得有理,我们也是要听一下的,毕竟他们的人生经验比我们丰富。
那如果父母的看法是错的同时,他们还很固执己见,我们该怎么办?
不能像以前那样,一被父母说两句,然后摆在道德的十字架上鞭几下,就妥协了。
而应该像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说的“不含敌意的坚决”。我不听话,并不意味着我恨你,也不意味着我不爱你,只是,我是我,你是你。即,一方面坚决地对父母的意志说不,同时又对父母传递爱意。
还有,要觉察小时候为求父母关注而建立起来的假自我,是如何影响你和你父母的关系,以及你自己的决策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讲,成为自己。存在主义哲学讲,存在即选择,选择即自由,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的人生意义,在于你如何选择,你按照你的意志做了选择,人生才有自由。
所以,在觉察假自我的同时,也要逐渐建立起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的真自我。遇见真正的你自己。
孝顺父母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只是,我们不能为了孝顺父母而变得愚孝。因为,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和追求。我们应该懂得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而不是让逐渐年迈的父母为我们操碎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