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人家看电视
小时候,每到周六就是我的节日(那时还没实行双休日),那颗心早早开始激动了:晚上就可以看到电视啦!心像要飞起来,嘴里不知觉地哼唱起小曲,真正是脚步轻快心飞扬。严格的父母在这一晚是那么的可爱可亲。
"看到"电视是什么意思呢?那时农村电视还未普及,村里有几户孩子少的家庭会早早买上电视。我家这样有五个孩子的"大户"人家,只能蹭电视看了。
去人家看电视而在这为数不多的几台电视中,竟然有一家是彩色电视,还是大电视。
我和三姐两人成了"叛徒",弃暗投明,不再去邻居姜大妈家看黑白电视,宁愿穿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走上一段长长的土路,"投奔"那有着花花绿绿颜色的大彩电。
从下了我家大场踏上门口那条土路开始,我的心开始蹦达,鼓点加速。只恨自己没有翅膀,一下子飞过去!因为还没通电(还记得那时看电视是用电瓶),看不清脚下的路。姐妹俩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感觉往前走。一周六天,只有这个晚上可以见到五彩斑斓的世界。一家,两家,三家......近了,近了,前面第九家,高大嫂子家!
终于踏上她家大场。我的心跳得更快了,恨不得一下子坐到电视机前。终于到了门前,开门(淳朴的乡人会留门给来看电视的同村人),进去。床边的踏板上已坐有几个人,我们搬了张凳子,急不可耐地坐定。直到坐下的那一刻,我才定心。看的过程是不说话的,所有人都静静地看。偌大的房间,只有电视的亮光,随着镜头的变幻,房间忽明忽暗,照在那一张张饥渴的脸上。
主人当然躺在被窝里看电视的,那份安然与悠闲羡煞年幼的我。躺被窝里看电视也有弊端,看着看着眼皮就合上了,一个节目看不到最后,呼呼大睡。最后一个看完的人会关掉电视,轻手轻脚关好门回家。
去人家看电视去人家屋里看电视,大多数是秋冬季节了。而夏天的傍晚,在屋外大场上看电视那才叫一个热闹呢!
依然是高大嫂子家。那时她家和邻近那家厨房相对,一个朝东,一个朝西。两家堂屋并排。所以,两家的大场就合成了一个大场,是正常大场的两倍。而这阔大的场地后来竟成了"露天电影院"。
夏天的晚上,这里就成了孩子们撒欢的天堂。天还没挂黑,高大哥像一个专业放映员,早早开了路灯。屋前一片通明,亮堂堂。像被灯亮吸引着围着灯泡嗡嗡飞的各种飞虫,我们这些个暑假里心已玩野了的丫头小子们早早来候了。高大嫂子则忙着把凳子往外搬。长的,短的,矮的,高的,只要能坐的,一个不落下。甚至那吃饭的大方桌,也搬出来了。因为,每到晚上,这里黑压压的一群,村里八落的大人小孩,都不够坐的呢!
一切准备就绪,最重要的角色登场了。高大哥和他老爸高二爷抬着大彩电出来了!放在那张平时办酒席的大圆桌上,高高在上。那时追的一个电视剧名字一直没忘,叫<<混世魔王刘黑七>>。好像是一个土匪,欺压百姓,强抢民女。只记得情节很紧张。
电视打开了,亮亮的大屏幕,还没到电视剧的时间。大家按住激动的心坐下来,长长的广告,播音员一句一句读着,一行一行的字从下面爬到上面,不紧不慢。在那时还不知道广告可以像今天这般创意无限,俊男美女。所以,那单一的广告词倒没怎么令人生厌呢!至少,我们是在看电视,在那样一个文化贫乏的年代。
终于,熟悉的电视剧主题曲起来,到了!有人大喊一声。一双双期盼的眼睛紧盯着屏幕,随着情节深入,不时有人"啊"的一声,"唉"的一声,叹息,惊讶,恐惧,有的直摇头,有的张大嘴。遇到惊险场面,胆小的小孩或姑娘媳妇则捂着眼睛看,直呼"不得了了!"。
每晚两集,还没看够呢,片尾曲就出来了,真是不过瘾啊。散场了,大家帮忙搬凳子,停当后各回各家。而在我们都回家后,高大哥和高大嫂还要清扫大场上孩子们留下的瓜皮,甜杆渣渣,好一些垃圾。因为,第二天晚上,这里又将欢声笑语,热热闹闹.....
写到这里,不禁泪盈眼眶。是那份怀念触动了我的思念,还是那份淳朴的信任感动了我?是因为自己在小城里的水泥洞里生活得太久,已早忘了什么是邻里乡亲间的温情?每天出去关门上锁加保险,回来身后立即关门。一个人在家时上锁保险才能安心。
为什么物质发展了,我们什么都有了,而安全感没了,我们正常的感情都不敢轻易外露,只有穿上厚厚的盔甲防卫着,心,才能安定......
去人家看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