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需求被看到,熊孩子秒变乖宝宝
孩子在3、4岁这个年龄段,每天都表现的像个熊孩子一样不停的闯祸,很多爸爸妈妈要工作,平时都是奶奶、外婆在带娃,爸妈经常有这样的经历,下班回到家就会听到奶奶或者外婆说:今天孩子的表现不好,又和小朋友打架了、又和小朋友抢玩具了、又......。总之听到后,宝妈宝爸就觉得很头痛,怎么与孩子讲了很多遍不要打人、不要抢玩具要说出来、学会分享,说了那么多为什么都没用!!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下,我遇到过的熊孩子事件以及我的想法与做法
一、孩子被误会
其实我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场景与事件,咖喱打小朋友、咖喱抢玩具、咖喱不愿意分享玩具,甚至有一次一个小哥哥来抢咖喱手里的小木棍,小哥哥不小心把自己的眼睛旁边划伤了,咖喱的爸爸还陪着去医院检查了。我回到家,从爸爸那边听到咖喱弄伤了小朋友,我看到咖喱很紧张盯着我看的眼神,我就知道他已经知道错了,而此时我的反应对咖喱来说很重要,如果我骂他,他的内心会更加有压力,他年龄有小,还无法很好的表达自己,他很恐惧的心理状态对他的成长也没有帮助,我希望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去进行正向的引导。
我说:咖喱其实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对吧。
咖喱马上跑过来抱住我,不好意思的说:嗯。
接着我就与他聊天:木棍很危险,会划伤别人,同时也会划伤自己,小哥哥去医院了咖喱也很担心他的对吧,如果咖喱也受伤了,妈妈也会很心疼很难过的。
我再次确认,那你以后还玩吗?
他点了点头(大家很奇怪吧,他怎么是点头而不是摇头,因为当时咖喱2岁,在他的意识里点头是同意妈妈的话,回答是不玩了,我可以理解)。
我抱住他说:谢谢你的理解。又亲了他一下。(他也亲了我一下,很乖地倚在我怀里)
当然,我控制不了他不再玩木棍,但起码我从他的表情与态度看的出他已经接收到了妈妈的话和感受到了妈妈的担心, 也相信他知道了木棍是个危险物品的事实。其实,小朋友在一起玩,难免会有冲撞,而在冲撞之后也是让孩子学会成长的机会,家长一定要看到事件的两面性,不要上来就去责骂孩子,其实孩子在事件发生时就知道自己做错了,心里也很慌张。我们需要做的是接受结果,陪着孩子一起进行总结、反思,在错误中帮助孩子成长。第二天,从奶奶那边了解到不是咖喱弄伤了小哥哥,而小哥哥自己弄伤了自己,但是那家的家长一定要说是咖喱弄的,我心里很庆幸昨晚我没有再次伤害到咖喱,而是帮助到了他,我相信他之后会更加信任我。
二、孩子们最爱别人手里的玩具
小朋友们都在公园里玩,每次出门都会带上自己的玩具,为的是便于小朋友间交换着玩,不要因为玩具产生打架或者哭闹,这样做已经成为所有爷爷奶奶带娃出门必有的方式。但还是无法控制因为玩具引发的哭闹。
事件现场
四个人围在一起,三个3岁多的孩子(咖喱、小鹏、溪溪),一个是其中一个孩子的奶奶(溪溪奶奶),另外旁边还坐着其他的爷爷奶奶。咖喱想玩溪溪手里的玩具,就把手里的玩具递到溪溪那边,想要给溪溪换着玩,溪溪不愿意换,两个人就争抢起来,溪溪连躲带跑,咖喱就去抓,小鹏在一边看着,偶尔帮着咖喱说一句话,咖喱对溪溪说,要分享着玩,不能这样,这样不对。溪溪不说话,抱着玩具不给。这时,溪溪奶奶出场说:不要这样,把玩具给咖喱玩下,就从溪溪手里去拿,溪溪抱着玩具就躲还哭了起来....四个人就围起来开始抢着一个玩具。溪溪哭着不愿意、咖喱也有点生气了,想要打人。
看情况不对,我马上出现来解决孩子们冲突的问题。
应对过程
先按住咖喱的手,同时表现出很好奇地问:咖喱、溪溪你们在干什么呢?
咖喱说:她不给我玩玩具,我就生气了。
我说:哦~你想玩溪溪手里的玩具,但是溪溪没有把玩具和你交换玩,你现在很生气,所以你想抢过来玩,是这样吗?
咖喱说:是的。(这时候他的情绪平静下来了)
我继续说:咖喱,如果小朋友不想分享玩具,说明她还没玩够。你还想玩手里玩具的时候,是不是也会不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呢?所以你可以再多玩会自己的玩具,再去尝试着与溪溪交换,你觉得呢?
咖喱点点头说:是的。
我又去问溪溪:溪溪你不想交换玩具,是因为你还没有玩够,还想继续玩会,对吗?
溪溪点点头,小声说:是的(这时溪溪不哭了,情绪也好些了)
我又继续说:但是奶奶非要你分享给咖喱,你就有点难受了,所以哭了是吗?
溪溪又点点头。
我又对两个小朋友说:那你们都先玩自己的玩具5分钟,时间到了再交换可以吗?(我的话音刚落,溪溪马上把玩具递到了咖喱面前,咖喱都还没反应过来)
我马上说:哇,溪溪这么快就分享了,好棒,你们可以交换着玩了。两个小朋友交换了玩具又嘻嘻哈哈的一起开心的去玩去聊天了。
应对反思
1、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让孩子犯错,有错误才知道要给孩子补什么,才可以帮助孩子成长。我们可以回想自己小到大也是不是也在不断的犯错,当时我们犯了错,渴望家长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回应方式,那我们就应该给予孩子的回应方式。
2、孩子在2-4岁处在物权期,认为玩具或其他人、事物都是他的,别人不能侵犯,所以孩子伸手去拿其他小朋友玩具时,在孩子的意识中他没有在抢玩具,他认为这就是他的,他拿来玩是理所应当的,但从成人的角度看,就是没打招呼就拿,这是不对的行为,所以很多家长会马上说不能抢,上前制止孩子的行为,孩子被大家突如其来的大声制止吓到,孩子开始哭了,心想这本来就是我的,怎么我就不能玩,越哭越大声。其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处在物权期,这是家长应该用正常的眼光看待,用平静的语气与小朋友沟通;另外,孩子在物权期的同时,也处在培养安全感的时期,所以家长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需求,不可以强迫孩子一定要把玩具分享给小朋友,否则会对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安全感也是伴随孩子的一生,安全感强的孩子幸福感也会强。
上面的事件中,溪溪不想交换分享玩具,其实是很正常的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所以家长也不需要太着急要求孩子一定去向成人那样去与他人互动、交往。
3、情绪被看到、被说出后也就回归正常。有个很重要的点,溪溪在奶奶进入之后,开始哭了,反映出溪溪心里感受到奶奶的压迫,奶奶上来就要求她分享,要照顾弟弟,她不知道怎么表达她的想法,所以急哭了;后来,我说出了溪溪你不想分享交换玩具是因为你还想再多玩会,溪溪反而不哭了,因为溪溪感受到了她的情绪与需求被我看到了,而且我还说出了她的情绪与想法,代表着我接纳了她,所以她的情绪平静了。同样,咖喱也说自己生气了,我马上与他共情,说出他生气,为什么生气,所以咖喱的情绪也平静了。这个过程中我只是说出了两个孩子的情绪与他们的想法,孩子感觉到的是自己都被看到与接纳,他们之间矛盾冲突就立刻化解了。其实,2-4岁的孩子行动比嘴最快,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还无法帮助自己进行自我表达,所以就先动手了或者就用哭闹来表达他们的情绪,如果家长可以多用心去体会到孩子行为、情绪背后的需求,并把它说出来,孩子会感到自己的需求被看到,情绪也被接纳了,孩子的情绪也就自然平静下来。这个就需要我们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多去观察与感受,多实践。当然我们要看到孩子的情绪与需求,同时也可以表达出我们的心情与想法让孩子知道。
不过这个事件应对中让我很意外的是,在我与两个孩子刚沟通完,溪溪就立马把手上的玩具分享给了咖喱,完成了玩具交换,这是我没想到的,让我很意外的地方,也让我更深刻的意识到情绪与需求被看到不只对孩子重要,其实对我们成年人也一样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