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颖》苏轼: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

2019-01-05  本文已影响20人  麻雀爱读书

《泛颖》

苏轼

我性喜临水,得颖意甚奇。

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

(湄,水边)

吏民笑相语:“使君老而痴。”

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

绕郡十余里,不驶亦不迟。

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

(漪,yī,水波纹)

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

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

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

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

(薄相:游戏,这是吴语方言)

声色与臭味,颠倒眩小儿。

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

(磷缁,磷,因磨而薄;缁,因染而黑。比喻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起变化,这里“少磷缁”指不会对人或物造成损害)

赵陈两欧阳,同参天人师。

(赵陈两欧阳,赵德麟、陈师道、欧阳修的两个儿子欧阳棐、欧阳辩)

观妙各有得,共赋泛颖诗。


诗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知颍州(安徽阜阳)时。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苏轼五十五岁,这时王安石、司马光都已去世,朝廷中产生了新的党派之争。本年,苏轼被人抨击,于是出朝知颍州。苏轼的老师欧阳修生前曾在颍州任职,退休后就居住在这里。这时欧阳修的两个儿子欧阳棐(fěi)、欧阳辩都在颍州居住,苏轼和他们以及赵德麟、陈师道两位好友常在颍州的西湖游玩。

颍州西湖是欧阳修生前很喜欢去的地方,苏轼也很喜欢。诗中他说自己“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十天倒有九天在西湖游玩。“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他笑着向水中自己的倒影发问:“你是哪位呀?”然后水面波动,把倒影搅乱,又变化出许多个东坡的倒影,顷刻间又恢复如初。和倒影说话,看着水纹中数不清的影像,这些通常是一个小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成人的行为。由此可见苏轼活泼泼的天真性格。

“声色与臭味,颠倒眩小儿。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这几句,态度从前面的活泼转到了严肃。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段译文是:若不是我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我们都知道苏轼是个乐天派,还很会享受。从上面这段话来看,他只享受那些自己得来而不会使别人受损的东西,如清风明月给人带来的愉悦。反观另外一些人,追求声色犬马、名利地位那些同样“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为此不惜互相倾轧、明争暗斗,对下则会盘剥百姓,干的都是损害别人的事。所以,“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苏轼还是觉得自己的爱好更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