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侃水浒||花和尚终成得道僧
但是,羡慕归羡慕,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能活得像鲁智深这样精彩,因为,我们有太多束缚和牵绊。比如拳打镇关西这一事,换做你是鲁提辖,你当会如何做?
相信大多数不会那样做,首先未必有那实力,即便有那实力,也少有人能有那样的魄力;其次就算有打抱不平之心,也不会把事情做那么绝,直接三拳打死。
归根到底,是鲁智深了无牵挂,方才念头通达,他一不用担心父母,二不用担心妻儿,尽管打死了镇关西会有麻烦,他也没有太多的顾虑。大不了就是抛却提辖的身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逃亡……
正是这种没有情感束缚与牵绊的生活状态,才真正让鲁智深具有成为高僧的基础,生活中那些满腔热血正直善良的人,之所以沦为沉默的平庸之辈,就是因为受到世俗太多的束缚与捆绑,在路见不平一声吼之前,往往会有太多的顾虑,因此,世人绝大多数很难成为像鲁智深那样敢说敢做的英雄豪侠。自然更不可能进一步成为佛门圣僧。
当然,鲁智深也并不是开始就有那种觉悟的,有段时间,对名利是非还是非常看重的。刚到大相国寺之时,他被长老安排看管菜园子,鲁智深当场发飙,怒火冲天道:“不教俺做个都寺监寺,如何教洒家去管菜园!”
原本以为,有智真长老的亲笔推荐信,怎么也能谋个一官半职,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竟然只是个最低等的僧人,是以愤而要求做个督寺监寺,此时,鲁智深的功利之心还是非常重的。原本的提辖,沦落到在寺庙里面看菜园子,这落差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了的。
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时移世易,鲁智深见惯了人情冷暖,尤其是为了救林冲大闹野猪林之后,方才慢慢醒悟,逐渐看淡了名利,挣脱了那道捆缚在身上的枷锁,这个时候,其实可以视为鲁智深所经历的第一次顿悟。
在梁山众将领商讨接受招安之时,鲁智深曾经说过:
“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了,洗杀怎得乾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这说明鲁智深比大多数人看得更透彻,但为了团结,也为了兄弟义气,他没有拼死反抗,而是继续南征北战,直到生擒方腊班师回朝之后,再次面对功名利禄的诱惑,却坚决地予以拒绝。
这时候的鲁智深,已经心如死灰,或者也可以说彻底大彻大悟。
“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劝他当个名山大寺的住持,他一口回绝:“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相比梁山其他人,鲁智深的结局无疑是最圆满的。他是在清醒的时候选择了自己未来的结果。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金乃是富,为金银财帛,玉乃是贵,为功名爵位,人间的所有名利欲望,鲁智深已经尽数看破,一念不存,色即是空。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是鲁智深已经获得内心真正的解脱。他已经悟透:“我就是我!”
对于和尚来说,圆寂是大圆满的结果,只有得道高僧才能圆寂。
从最初的花和尚,一步步走来,鲁智深经历了重重磨砺,最终成为了得道高僧。无疑,鲁智深的一生是精彩的,同时也是圆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