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⑵—纠结

2020-01-01  本文已影响0人  本一99

《原来如此—生活感悟系列》源自谭科老师的启发。老师建议我可以将生活中的体验细腻地表达出来,让成长有迹可循。

我常常和朋友们说,我患了选择恐惧症。因为不管做什么决定我都会东想西想,总想做个完美的选择。更糟糕的是,如果选择了也常常会后悔,总觉得没选的可能会更好。有一次路过一家服装店,看见一件羊毛外套,第一眼就感觉很喜欢,试一下也觉得不错。当要买单的时候,心里就出来很多念头:1.太贵了吧 2.刚买了好几件衣服,又买,太浪费钱了 3.真的好看吗?是我需要的吗?4.别买了后悔啊?又想:1.看上了就买吧 2.看人家一下就刷了6000多,难道我几百元舍不得吗?太匮乏了吧?这些念头来来回回在头脑里打架。最终还是下定决心:买!

买了以后,穿得还是蛮好,于是几乎天天穿,这场纠结才算完结。回头看看,如果是买了又不喜欢了呢?那就会后悔和自责,觉得自己没做个好的决定,浪费了钱。如果没买呢,心里又会心心念念想那件衣服,总想再去看看,陷入另一场纠结中。

经过谭科老师的个案指导,我看到: 其实做一个决定最重要的就是听内在的声音(内心的声音总是直指当下,直指圆满的见地),这个内在的声音在这个买衣服的事件中,就是我看到衣服生起的第一念(非善无恶,不落两边,名为无念)。这个第一念是自然的选择没有挂碍。但是因为后面的那些陆陆续续出来的念头,盖过了这个念,就认不出自己的内在声音了。因为噪音太多,我们就很难听到内在的声音。当我们不断地去信任内在的声音,就能越来越清晰地听到那个声音,听从它自然就不用再起念念的纠结了。

还有,就如买一件衣服,买了就好好穿,即使又不需要了,也可以送给别人。这样买和不买都是一种体验,也不需要纠结了。

所谓的选择恐惧,是因为我总是用好坏对错来判定自己的选择,如果用平等心看待,把每个经历都当成珍贵的生命体验,就自在了。

过往,我总想弄明白自己为啥这么纠结(所谓的想弄明白,不过是一味的念上加念,念念相连已),因为我对自己的纠结很抗拒,总想不要它,找了好多的原因: 是因为小时候爸妈爱纠结吗?是因为我太要求完美?或者是不想承担不好的结果?…… 结果呢,弄来弄去,又增添了对"纠结"的"纠结"。

现在明白,看到自己"纠结"的一念,知道了就好,无需去除,也不需要找原因,听从内在的声音做选择,做了选择就不去再想。原来如此简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