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户刘岩如何会在偏远的岭南创立南汉
我看中国历史之六九:十国篇南汉荆楚
外来户刘岩如何会在偏远的岭南创立南汉
文 和运超
在北方契丹的首领耶律阿保机效法中原建号的第二年(917),南方岭南的刘岩也走到这一步。他起初定下的称号是大越,甚至还在契丹耶律阿保机登位前一年,为此,刘岩还向中原后梁请求给与大越王封号,有点重现当年赵陀在秦汉之际在岭南边荒之地建立南越的意思。
可能仅仅是一种巧合,当时岭南对北方的消息恐怕未必打探及时,刘岩其实也不管后梁如何回应,所以随即就上位自立,大越的名号只用了一年,就干脆以刘姓改建为汉,因位于南方,史称南汉。刘岩在岭南建立的汉,比五代后期刘知远在中原建立的汉早了差不多三十年,而且都知道后汉时间很短,最终南汉是与刘知远弟弟刘崇在河东延续的北汉并存了一段时间。
清代编写的专史《南汉书》虽然是刘岩建立南汉,但正如毗邻的闽王王审知一样,刘岩能够在岭南创下一番天地主要也有其兄长刘隐的开拓之功,甚至还有他们的父亲刘谦已经在岭南封州为刺史(封州在隋唐之际的区别蛮大,隋代封州以过去苍梧郡为辖区,也就是今广西贺州为基础,唐代中期以后的封州为今广东肇庆市封开县一带,比之前的范围要小),为他们创造一个机遇前提。
和闽地王氏兄弟一样,刘谦父子这一家据说最初也是中原河南上蔡人,刘谦的父亲刘仁安为躲避动荡一度迁居闽地。刘谦是唐宣宗后期到唐懿宗在位之际从军在广州,可能是平庞勋反抗之时立下一些功绩,大约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受封为封州刺史。
比较令人诧异的是,之前刘谦还不过是广州一个普通将领,居然就受到京兆韦氏家族的韦宙欣赏,而韦宙是当时岭南节度使,嫁侄女给他。《新唐书》就说刘谦在封州“抚纳流亡,爱音用度,养士卒。未几,得精兵万人,多具战舰,境内肃然”。显然这是后来的评价,刘谦之所以能得韦宙赏识,正是在重大考验之际表现突出,多半是在平定庞勋时让韦宙刮目相看,然后结亲加以笼络,甚至奏请封赏,为刘谦挣得封州刺史的职位。
担任封州刺史十年后,刘谦病故,临终时告诫其子“今五岭方兴,吾有精甲犀械,尔勉建功,时哉不可失也。”之后的两年左右,长子刘隐带着手下逐渐稳定了封州一带局势。清海军节度使(唐懿宗咸通年间在岭南划分东部地区置清海军)刘崇龟闻其才,推举刘隐承袭父职为封州刺史。
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刘崇龟身故,嗣薛王李知柔前往广州赴任清海节度使。广州的节度使牙将卢琚、谭弘玘(一作覃玘)想趁机据守广州抗拒李知柔接任职务。谭弘玘固守端州(今广东肇庆端州区),之前曾交结刘隐,还许诺把女儿嫁给刘隐为妻。
刘隐假装答应婚事,以娶亲为借口把士兵武器藏在船上,趁夜里进入端州斩杀谭弘玘。继而袭取广州,果断斩杀卢琚,然后整顿城内队伍,隆重迎接薛王李知柔进入广州主持事务。李知柔非常感激刘隐,上表朝廷任命为行军司马。
不久,刘隐还带着人手平定了几次当地不服的势力。然后,光化元年(898),徐彦若代替李知柔担任清海节度使,由于刘隐出色的能力和在岭南的威望,上表朝廷任命刘隐为节度副使,实则将一些重要事情几乎都交给他办理。三年后(901)冬,徐彦若去世,遗表推举刘隐代理清海留后。
天复二年(902),位于赣南的虔州刺史(今江西赣州及南部一带)卢光稠南下攻取了韶州(今广东韶关市一带),派儿子卢延昌驻守,还试图进兵围攻潮州。刘隐果断发兵进攻韶州,这时,弟弟刘岩认为卢延昌有虔州的后方援助,不能匆忙硬拼。刘隐不听,适逢江水上涨,粮草输送跟不上,卢光稠自虔州带兵救援韶州,搭档谭全播还在山谷中埋伏精锐一万人,在韶州城南重创刘隐的人马,刘隐几乎是只身逃回广州。
由于刘隐遭到大败,朝廷虽接到徐彦若的举荐,却一度打算趁机换掉他,想派兵部尚书崔远接任清海节度使,崔远非常惧怕前往岭南,行动拖拉迟缓。随后,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刘隐派使者重贿交结朱温,于是朱温奏请以刘隐为清海节度使,总领岭南地区的事务。开平元年(907),朱温建立后梁,由于刘隐屡次上书劝进有功,朱温加任刘隐为检校太尉兼任侍中,封郡王。
次年九月,湖湘地区的武安军节度使马殷派遣步军都指挥使吕师周率大军攻岭南,与刘隐交手十余次,先后夺取昭、贺、梧、蒙、龚、富六州,由于此前刚刚大败,楚军感觉是趁机趁火打劫,导致刘隐初步开拓的岭南基业又受到一次重创。反而成为马殷巩固创立楚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于刘隐对后梁进一步笼络,朱温为安抚刘隐在当年的十月,派膳部郎中赵光裔、右补阙李殷衡前往任命刘隐兼领静海军节度使,又得到当时交趾地区十二州的管辖,同时还领安南都护,刘隐为此非常满意,并留下了赵、李二人作为手下。
开平三年(909)四月,后梁加任刘隐为检校太师,兼任中书令,封南平王。刘隐虽然又得到偏远交州的职权,可能否顺利实现管辖得看他的本事,甚至当时处于一度受挫,对整个岭南的巩固绝不是一帆风顺。尤其交趾地区本来有实际静海军节度使曲承裕一家,曲氏是安南的鸿州土酋(今越南海阳省宁江县)。
当时正好曲承裕身故,所以后梁让刘隐代管交趾。但是,曲承裕之子曲承颢实际接替了父亲的一切职权,在名义上要服从刘隐的管理。曲承颢初登位,无法同刘隐抗衡,所以采取妥协策略,而刘隐也得以继续拓展势力。
不久,宁远军节度使庞巨昭(宁远军在岭南西部容州、管州、廉州、顺州、窦州等今广东与广西交界地面)、高州防御使刘昌鲁都觉得刘隐的实力开始削弱,都不愿再归附。刘隐就派遣弟刘岩攻高州(今广东茂名高州市一带),刘昌鲁果然把刘岩打得大败。刘昌鲁想以此胜利接着取得容州,却没有得手。刘昌鲁为了站稳脚跟,避免招来刘隐的报复,于是主动遣使归附楚王马殷。
两年后,后梁再进封刘隐为南海王加中书令。这时,他已经患上重病,上表推荐弟弟节度副使刘岩主持留后事务。当年三月初,刘隐病故,年仅三十八岁(关于刘隐的死,笔者推测与后期连番出征不利有关,可能令他身心颇受打击,情绪郁结因此染病早亡)。
虽然刘隐有儿子(《旧五代史》载“诸道节度使钱镠、张宗奭、马殷、王审知、刘隐各赐一子六品正员官”),估计年纪不大,顶多十来岁。所以,一切事情还是由刘岩继承,甚至刘隐之子后来事迹不详,可能才干方面都很一般。
总的来说,刘隐的主要功绩就是接替父职,到初步占据岭南。客观来说,刘隐对岭南的掌握还并不牢固,所以刘氏兄弟在地方上以努力维系局面和收揽人心为主,包括聚集人才,史称当时贬官到岭南的许多人士如王定保、倪曙、刘濬、周杰、杨洞潜、赵光裔、李殷衡等基本都被刘隐招到身边,且实行的策略也是比较宽容,为后面南汉事业打下一个基础。
刘岩和刘隐虽然是兄弟,但生母却不是同一人。刘隐的母亲是刘谦所娶的韦宙侄女,而刘岩的母亲是刘谦担任封州刺史以后,在外舍另纳的妾侍段氏。
南汉建立时的五代十国形势据说韦氏夫人对段氏很不满意,所以没有安排生活在一起。甚至《新五代史》说,刘岩出生后,韦氏夫人曾打算处理掉这个孩子,当亲眼看到孩子惊恐的神情后又认为他将来不同凡响,改变主意,只杀其生母段氏,又把刘岩当成自己孩子养育,所以刘岩后来和兄长刘隐的关系总算是不错。
之前提过,刘隐不听刘岩的劝谏,强行攻打占据韶州的卢延昌,对方得到虔州卢光稠的救援,最后大败而归,还因此心情郁结,不久病故。刘岩得到刘隐授予留后,随后大体平定岭南不服刘氏的势力,杀高州刺史刘昌鲁,在该地重设了刺史,最终出兵讨灭卢氏,尽取潮、韶各州。
又向西与楚王马殷争夺容、桂二地,马殷取了桂州,俘虏刘士政,而刘岩趁机夺了容州,驱逐庞巨昭,又攻取邕州。在扩大岭南势力范围的阶段,总的来说,刘氏兄弟一直和后梁朱温关系密切,算是得到朱温的许可和支持。
刘岩在岭南逐步消灭了各个反对的势力之后,开始渴望称雄一方。他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建号,初立大越,定都广州,改元乾亨,为手下设立百官,以杨洞潜为兵部侍郎,李殷衡为礼部侍郎,倪曙为工部侍郎,赵光裔为兵部尚书,都委以平章事,被誉为刘氏南汉的四大名臣。
其中赵光裔自恃为李唐延续的名门大族,是起初不愿意为擅自僭越的刘岩效力。他的祖上赵存约是唐文宗年间对抗藩镇的忠义之士。父亲赵隐是宣宗大中年间进士,后来是唐懿宗和唐僖宗时期的宰相。他的哥哥赵光逢和弟弟赵光胤后来都效力后梁和后唐,且都因为门第,后唐庄宗时都升到宰相,他们与郭崇韬关系好,但先后在庄宗后期和明宗初期身故。
正因为如此家世背景,赵光裔一个人流落岭南,经常郁闷,思念家人,希望早日可以回到中原。刘岩当时也是破费心思,为了笼络他,伪造一份赵光裔的手书,遣使走小路送入洛阳,召其二子赵损、赵益以及他的家属一起到岭南。
赵光裔见到家人之后十分惊喜意外,觉得刘岩确实待人真诚周到,此后就尽心为刘岩效力,前后有二十年,加上同僚也很有本事,一起为南汉打下一个相当不错的基础,赵光裔于939年才身故,也比他的兄弟多活了十几年。
若论家世,李殷衡更加不简单。他是唐武宗年间那位大名鼎鼎的宰相李德裕的孙子。众所皆知,李德裕为李唐晚期的社稷振兴立下非常大的功绩,可惜被他亲自同意推举的宣宗所排斥,贬到偏远的海南岛崖州而死。他有三个儿子,长子李椅和次子李浑可能对父亲的遭遇很受打击,事迹不太显著。唯有小儿子李烨相对出众,在唐懿宗年间,一度进入了河南的汴宋节度使效力,他的女儿李氏嫁给了宰相刘瞻(他曾劝谏懿宗不要滥杀未能医好同昌公主的大批医官,结果反而被贬。僖宗继位后再次担任宰相,不过时间非常短)。
李殷衡在唐末一度效力朱温,后梁刚建立的开平二年(908),因为去岭南为刘隐颁布任命就被留下。由于家世显赫和熟悉中原礼仪,所以后来就任命为礼部侍郎,,然后升尚书兼宰相,但是李殷衡的享年则缺少记载。
除了这二位名门子弟外,还有相对来说也有一些背景的其他人才。像前面提过的刘濬,也是唐昭宗年间宰相刘崇望的儿子,只不过他们一家虽然姓刘,可门第不算多么出众(《旧唐书》传记指其祖先为代郡人,元魏时迁居洛阳。《新唐书》就直指其先属于匈奴,应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渊、刘聪一脉,融入中原的刘姓后裔)。
刘崇望的长兄刘崇龟曾追随僖宗避居成都,当时宰相萧遘撰,刘崇龟书写的昭觉寺碑成为一时名篇佳话。成都的昭觉寺为唐宣宗恢复崇佛的一个标志,该寺为宣宗赐名,所以僖宗到成都虽然有诸多崇道的举动,可也对一些寺庙有所礼遇,昭觉寺就是一例,刘崇龟在当时来说,诗书画都号称一绝,因为一生任职多在南方,擅长画荔枝(见两《唐书》、《北梦琐言》等均有记载)。
前面提过,刘崇龟本身是唐昭宗任命的清海军节度使,大约大顺年间,侄儿刘濬本来是避祸到伯父刘崇龟手下,然后顺便谋个出路。之后乾宁元年(894),刘崇龟提升刘隐补右都押牙兼贺水镇使,不久表奏为封州刺史。刘崇龟于乾宁三年左右身故,随后赴任的岭南节度使为嗣薛王李知柔,因刘隐在稳定地方的表现已经非常突出,所以李知柔对他也非常器重。
刘隐在天复元年(901)出任清海军留后,并于天祐元年(904年)被官方任为节度使后,为表达当年刘崇龟的提携感激之情,也对刘濬非常笼络和倚重,任命为幕僚,与李殷衡、倪曙、周杰等同为宾客,经常与他们谋划秘密之事。
后梁贞明三年(917),刘隐的弟弟和继承人刘岩建立大越,后改为南汉。任刘濬为宗正卿兼工部侍郎。乾亨年间(917—925),刘岩曾调军屯潮州,准备攻打东北方向的闽地。刘濬认为不可,与宰相杨洞潜商议,杨洞潜和刘濬都劝谏刘岩,但没有成功。乾亨八年(924),刘岩领军攻入汀州和漳州境内屯扎,被闽军击败退回,刘岩很后悔没有听从杨洞潜和刘濬的劝说。
岭南大有九年(936),杨洞潜身故,升刘濬为中书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接替杨洞潜为宰相。刘濬为人清简有操持,常劝刘岩休养生息,言辞婉切,最后在宰相任上过世,具体时间不详。
鉴于刘岩死后,基本就再没有刘濬的事迹,推测可能他比于十五年(942)过世的刘岩身故还早一些,大约与赵光裔差不多。
当时刘隐和刘岩重视的人才之中,真正属于岭南地方出身的,恐怕就是杨洞潜,也正因为他是土生土长,所以他也是前期出力最多的一个。杨洞潜为岭南韶州人(今广东韶关市始兴县),自幼酷爱读书,据说通晓经史子集各个门类,具有相当的才学和谋略,但由于地方偏远,且时局动荡,没有急于出山寻求仕途。
刘岩铸造的五代稀有古币飞龙钱刘隐出任封州刺史前后的表现亮眼,连续受到两任岭南节度使刘崇龟和李知柔的重视,且刘隐从大顺、乾宁、光化几年里一路声名显赫,当刘隐占据韶州以后,杨洞潜作为地方颇有学问的人才就被刘隐发掘,作为他的重要幕僚。等刘隐出任节度使后,杨洞潜就出任节度判官。刘隐死后,也是杨洞潜提醒刘岩继任后继续大量搜罗中原各路人才,稳定岭南百姓人心。
包括对岭南各地州县长官的任命,杨洞潜提出一个和后来赵匡胤、赵光义“英雄所见略同”的观点,唐末五代之根本是武人得志,导致各地长年动荡,所以地方官员需要改变为文官主事。岭南地区看似远离中原,貌似战事之祸没有中原严重,可自唐末的庞勋、黄巢以来,也并不当真就是世外桃源。这一建议显然是杨洞潜深思熟虑的洞察,深得刘岩欣赏,所以他成为刘岩最重视的元老大臣。
杨洞潜为刘氏最核心的宰相,主持建立了各种制度,包括在地方兴建学校,举行开科取士。在南方十国的范围里,就南唐、前后蜀和南汉最重视科举,也确实形成了制度。杨洞潜和当时赵光裔、李殷衡、刘濬、倪曙、周杰等比较得力的人才,为岭南地区恢复生计创下一个非常不错的局面。所以,地方上把杨洞潜出生的南岗,后来改名为杨公岭进行纪念,当地的村落一直叫杨公岭村流传到现在。
正因为岭南偏远,不管是一些地方部族势力,还是迫于形势臣属刘氏的一部分官员,不少人对南汉建立以后,其实态度比较暧昧,导致刘岩虽然优待一批老臣,可对另外一些人,时常表现极为苛刻。
从前者来说,比如另一个从中原流落在岭南的文士王定保,是唐僖宗光化三年的进士,原本出任容管使下属的巡官,后避难在刘隐的幕下效力,也是比较有才学的。刘岩对他也比较看重,据说乾亨二年(918)决定改号为汉时,担心王定保有意见,于是派他出使荆南,等王定保返回后,已经完成登基大典,还怕他心里不舒服,又派倪曙慰劳,才把事情原委告诉他。
王定保知道已经是既成事实,无法改变,但还是指出刘岩行事仓促暴露的瑕疵,说:“可我一进南门,发现从前清海军的匾额还挂在城门上,这样恐怕会遭到四方取笑啊。”刘岩听说后也莞尔大笑:“我防备王定保非常久了,竟然没有想到这一点,怪不得他会嘲笑。”后来就升王定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有一部唐代史料中很出名的《唐摭言》,一般认为是王定保晚年在岭南整理记述一些唐代的故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是书述有唐一代贡举之制特详,多史志所未及。其一切杂事,亦足以觇名场之风气,验士习之淳浇。法戒兼陈,可为永鉴。”很多唐代文人的遗闻轶事,唐代诗人的零章断句为别集失载者,也多赖此书保存。
刘岩这种特点,假如比较的话,有点像同时的朱温,抑或后来的朱元璋,对于稳定地方来说,一方面是有一些宽柔策略,而另一方面对管束手下又时常流露严厉酷虐,据说刘岩喜欢严刑,还亲自炮制了刀锯、支解、刳剔等残酷刑罚,每次观看杀人的时候都喜不自胜,都像享受口福之乐一样。甚至后来他还变得喜好奢侈,将南海一带珍宝全都搜刮来据为己有,建成玉堂珠殿。
乾亨三年(919),刘岩封夫人马氏为后,这位马氏是楚王马殷之女,显然也是为了稳住和毗邻的楚地相对安宁。之后,就是继续各种恢复举措,如前面说到过设贡举选拔进士、明经,这一点基本沿袭李唐旧制。
乾亨七年(923),后唐庄宗李存勖攻灭后梁,刘氏兄弟一向对朱温一家是比较亲近的,听到这一消息传来,刘岩本来非常担忧,就派宫苑使何词出使,实则是窥探后唐的虚实。当何词返回岭南,向刘岩表示后唐必生内祸,刘岩听了很满意,确实庄宗李存勖短短四年就死于祸事。
换一个角度看,当时刘岩身边的臣僚,不论是一批新揽的各种流落岭南的中原士人,还是所谓岭南土生土长已经几代的地方文士,本质上全都是要么两晋南北朝、要么唐代躲避中原的纷乱而南下的。从他们固有的观念看,对后唐是来自沙陀势力是天生有一些排斥,经过何词前往洛阳一番观察了解,然后报知刘岩,自然也就对沙陀出身的后唐君臣有些瞧不起。还对南海一带各边地部族、商旅夸饰南汉一方的富庶,甚至还高抬自己出身,称刘氏本就是当年长安的名门,更不愿接受沙陀的封王,并且贬称后唐之主为“洛州刺史”。
像滇南大长和主郑仁旻遣使献朱鬃白马向刘岩求亲,使者自称为母弟、清容布燮兼理、赐金锦袍虎绫纹攀金装刀,封归仁庆侯、食邑一千户,持节郑昭淳。郑昭淳好学有文辞,刘岩对他很欣赏,多次一起游宴赋诗,关系相处很融洽,于是以刘隐之女增城县主嫁给郑仁旻,两家达成交好。
乾亨八年(924),刘岩在广州新建南宫,重臣王定保写《南宫七奇赋》献上,虽然有吹捧之嫌,但多少反映了刘岩心态何以大变。
笔者梳理这个背景是,因为刘岩自立以后,感觉已经稳定了岭南,声威也远达南疆各地,加上对中原新立的后唐经过探查,感觉有些鄙视,就开始志得意满,一改前期的节俭之风,于是开始滑向炫耀奢靡的一面。
次年,据说有一白龙出现在南宫三清殿,改年号为白龙,连带要改名为“刘龚”以印证白龙出现的祥瑞。当时有泛海而来的胡僧说:“《谶书》曾有言:‘灭刘氏者龚也。’”刘岩听了心里很不舒服,又采用《周易》中“飞龙在天”之义,创造了一个龙上天下的新字,为自己再次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