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老照片,定格在66年前的中秋节
一位晚辈,送来了一张老照片,让我辨认下哪位是我的父亲,他们的黄爷爷。照片很陈旧,充满了岁月的沧桑,上面还有不少的划痕,但我还是第一眼就找到了父亲。
那时的父亲,正值壮年,而我,还尚未出生,照片上方的题字,把当时的时间,事由,参加人员都标注得十分清楚。
——联华国药合营社全体同人摄影纪念,1954年中秋节
1954年的中秋节,正是建 国五周年前夕,合 营即建 国后的一次经济革g命,公 私 合 营。当时的联华国药合 营社,就是由之前老济宁多家字号的药店汇集而成的。
父亲一生忠厚善良,虽是从旧时代走过来的人,却非常乐于接受新事物。他年轻时在中药铺当学徒,后来与几位股东合伙开了一家字号为德庆长的药店。建j国后政府实行公私合营,父亲积极拥护,成立了当时最大的中药字号--联华国药。
国药社有了发展,父亲与他的同仁们却又有了新的想法。当他们看到当时的济宁古城,作为大运河中段的码头、鲁西南重镇,却没有一家象样的戏园子,由不满不安到跃跃欲试,最终以联华国药社之名,投资兴建了济宁市第一家剧场--和平剧院。从行业上来说,中药材经营似乎与戏曲艺术毫不搭界,但父亲和他的同行们,却对文艺事业热情满满。
一位名叫周文奎的老先生,凭记忆画出的和平剧院这张照片之后,又过了两年多,我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父辈们辛苦建造的和平剧院,也成为我童年里最多彩的记忆。
再后来,像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一样,可以从无到有,也可以从有到无。
照片中的许多人,至今我还有些记忆,位于父亲左边的,是王惠卿伯伯,和平剧院的总经理;再往左,是杨贵武叔叔,他和父亲一样,都是副总经理,他分管行政,父亲分管业务。
贵武叔叔以严厉著称,所以票务方面的工作,都归他管。他铁面无私,不买票想看白戏,熟人熟脸也不成。为了维护管理制度,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我和妈妈也常被他挡在剧场外,那时的人都原则性强,股东家属也不能例外。这样的风气,如今已没人能够理解了。
王惠卿伯伯身后左一点的位置,是张继武叔叔。他是个非常活气,亲切的人,在中药行里,业务也很棒。
照片的收藏者祝铭,他的爷爷百川叔叔与父亲是至交好友。我在照片中寻找了许久,仍未能确认哪位是百川叔叔。这也难怪,我印象中的百川叔叔,完全是一位老者的形象了。
中药行跨界文化产业,这在当时的济宁,可谓名噪一时,用现在的说法就是,这些老中药师们,都是些有大情怀的人,对于老济宁来说,和平剧院应该是济宁最早的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