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腰上的村小
此文系【简村夜话】专题推荐,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同学们早上好。”
“老师早上好。”
在大凉山深处,一座红砖白瓦的平房静静矗立在半山腰上,或许这座房子在城市显得那么的落后,在大部分乡村也是及其不显眼的存在,但是和山下密密麻麻的土坯房相比却显得“富丽堂皇”,这是大凉山安心村的村办小学。
今天是支教老师王老师的最后一天支教工作。上完今天的课,王老师就要坐上村里老吉克家的牛车去到镇上,再从镇上搭乘大巴去县城,最后从县城坐火车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
这座村小是老村长一年前带着村民们修建的,各家各户出钱,买来砖石水泥,各家再出壮劳力一点一点背上半山腰,老村长知道村里条件差,要是让支教老师在土坯房里教书,用不了一个月,老师就跑了。在修建这座村小前,已经跑过两个了,老村长在村中央的场坝动员了三天,喉咙吼得嘶哑,肚里的道理倒了个干净,就差把旱烟杆吧嗒折了,才说动村民们同意出钱出力为孩子们修一座全村最气派的房子当村小。
说干就干,老村长身先士卒,亲自去镇上买材料,请工人,看设计,监施工,不出三个月时间,一座有三间房子的村小在半山腰上拔地而起。房子起来了,接下来就是孩子们上课用的桌椅板凳,但是凑来的钱已经所剩无几,没办法,又是东家长李家短的挨家挨户去借,总算零零碎碎的凑了20套孩子能用的桌椅出来。又去找来村里的木匠,老村长自己出料,木匠出工,把老师要住的床和柜子也拼了出来。那剩的最后一点零碎钱,村长让进城的娃给带了一套好看的背面和枕头套,算是彻底把凑来的钱物尽其用。
忙完这些,村长马不停蹄的又带着儿子去了县里填支教申请,因为之前的老师都跑了两个了,安新村条件艰苦的问题都在县教育局传开了。但是老村长早有准备,从教育局进门开始,他就把儿子的手机紧紧握在手中,那是一台按键漆都已经快要掉光的老款诺基亚,好在还能拍照,照片勉强能算得上清晰,老村长逢人就翻出手机里的照片。“这是我们安心村新修的村小。”
苦心人,天不负,半个月后,安心村迎来了第三位支教老师,也就是现在的王老师。本来王老师在了解安心村的条件后,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但是从教育局工作人员口中听到了老村长的故事,或出于对这位老村长的敬仰,或出于对老村长修的这座村小的好奇,又或者对这个村孩子的怜悯,最终决定来安心村看看,这一来,便是一年。
村小来了新老师,这个消息如春风过境,不多时便传遍了这座不大的村子。老村长喜极而泣,干枯的双手拉着王老师久久不敢松开。
来村小的孩子有二十来个,小的只有五岁,大的有十一二岁,再大点的要么跟着爹妈干活,要么出去打工,反正是不准备上学了。王老师没着急上课,而是和孩子们挨个聊了天,特别是大点的孩子,清楚他们的知识储备,才好因材施教。但是让王老师惊讶的是这些孩子清一色的都只上过几天学,好点的认识几个字,不好的都还给之前的支教老师了。老村长在王老师刚来的几天一直陪着王老师,就像山里的汉买了人贩子拐来的媳妇儿一般,生怕王老师一个不注意又学前面两个老师一样重蹈覆辙。此时听到王老师的惊讶,一个劲唉声叹气,“不怪孩子,老师统共也没教几天,如今又过了小半年,哪里还记得住。”王老师点点头,也没多说什么。这样事情就变得简单了,所有孩子统一上课,教一样的内容便可。
村里的孩子上课时间没有城里的多,这个事儿得商量着来,有的孩子要给家里的猪打猪草,有的孩子要去给弟弟妹妹做好了饭才能出门,以至于常常缺三少两,但是来了的孩子在课堂上,都格外认真,就连平时最皮的几个孩子仿佛也被定了神,牢牢的抓着手上的课本。中午吃饭,孩子们都带着干粮,有土豆,饼子,红薯,就着自带的饮水。而王老师的饭盒里是他自己做的,里面是白米饭和炒的村民自己种的时令蔬菜,那是老村长安排的,各家每个星期轮流上山给王老师送菜送米,王老师常常心疼孩子,想把饭盒里的饭匀些给他们吃,但是孩子们却都只是盯着饭盒里的米饭咽口水,看一会儿后就一言不发的跑开了。
村小门口的山路蜿蜒而下直通下面的安心村,虽然崎岖,但总得来说比起其他山路还是要好走不少,是老村长当初带人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王老师常常在课后蹲在村小大门口朝下望山下的安心村,几百村民世世代代都居住在那里,从高处看,房子上好点的有瓦片,差点的只有茅草,和下面的贫穷与落后比起来,这座村小确实是鹤立鸡群。但是为什么要修在半山腰呢?这是王老师一直以来心中的疑惑,如果修在山下,学生们上学也方便,孩子们不用爬崎岖的山路,安全也可以得到保障。但是或因为忙,或因为年岁大,老村长后面就很少来村小了,只是定期差遣村里人给王老师送米送菜,所以这个疑问王老师一直也没问出口。
“好啦,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王老师放下书本,但平日里一说下课就跟疯了似的的孩子们,今天却一个个还是老老实实的坐在原位,没有一个脸上露出高兴的笑容,一个个脏兮兮的小脸上一双双乌溜溜的眼睛都目不转睛的盯着王老师。
“老师,我爸妈说你明天就要走了。”
“我爸妈也这么说。”
“我爸妈也是。”
一个个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
王老师没说话,只是默认似的点了点头。
“那明年老师你还来么?”
这个问题问得王老师多少有些措手不及,扪心自问,他不算个好老师,虽然支教来这,但是主要目的是为了有个支教的经历。自
己当初不跑的原因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老村长和孩子们,仅仅是想着早点支教完早点回城里。
王老师笑了笑,说道:“明年还会有其他支教老师来的,到时候你们可以跟着他继续学习。”
王老师试图用新老师替代自己来说服孩子们的不舍,孩子们没说话,有几个小点的甚至偷偷的用脏兮兮的袖口摸起了眼睛。但是天下终究是没有不散的筵席,天近黄昏,橘红色的夕阳照到村小的白墙之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衣。王老师送走最后一个依依不舍的学生离开村小后,开始回到宿舍打包起行李。
第二天清晨6点,王老师早早的拖着行李出了宿舍,他不想错过镇上的中巴车,也不想面对太多对他依依不舍的孩子。可是,此时村小的门口,却密密麻麻站满了人。有自己的学生,有学生的家长,也有其他人,打眼一算,全村基本都到齐了。村小大门最前面放着一个滑竿,上面躺着一个枯瘦如柴的老人,是老村长!
半年多不见,这个老人怎么成了这个样子,王老师吃了一惊,赶忙放下行李走上前去,蹲在了老村长的身旁,握住了那双老迈枯瘦又布满老茧的双手。
“我爹得了肝癌,一直拖着没去医院。”村长儿子站在滑竿的后面,像是给王老师解释着父亲之前半年没上山来的原因。
“王老师,老头子这一辈子没办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村长如今已经气若游丝,声音小的可怜,每说一句话,都要停顿一下,休息一会儿,把气喘匀。
“这村小勉强算一件...这些孩子还小....他们还不懂有...有老师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儿...我把村小修在半山腰...就是要他们知道...要他们知道...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感谢你...感谢你能来我们安心村...能给孩子们这个机会。”话毕,老村长仿佛抽光了最后一丝气力,再没开口,只是面带微笑的看着王老师。
“送王老师。”村长的儿子声音中气十足。
“送王老师。”村民们的声音跟着齐齐响了起来,响彻群山。
一个个孩子走上前来,手里拿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有风车,有甲虫,有玻璃球。这时一个小男孩走上前来,瞧模样,不过五六岁的年纪,小脸黑乎乎的,一抹鼻涕还挂在嘴边,王老师认得,那是吉狄家的小儿子,天天跟着九岁的哥哥来学校读书,他手里两个黑乎乎鸡蛋大小的东西。是烤土豆,是小吉狄平日里最爱吃的食物。
“老师,送给你,我昨晚烤的。”王老师久久无言,仿佛风儿把沙子吹进了眼睛。
此时,天光渐渐亮了,远处的群山中,一抹红晕渐渐由淡转浓,光芒开始照亮此方天地。
“王老师,出发吧,别耽搁了。”村长儿子眼中虽然满是不舍,但还是“催促”道。
回去的中巴车上,王老师拿出孩子们送自己的礼物看得入神,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群山,那山巅之上,仿佛还有那些孩子在蹦着跳着跟自己挥着走告别。
第二年开春,老村长终究还是没扛过去,村民们把他葬在了离村小不远的地方,希望他能随时看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孩子们,听到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在那晨光微熹中,在安心村村小所在的那座山的山巅上,几道年轻的身影闪烁,那是王老师,和几个和他一样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