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好父母,完成再社会化
做自己的好父母,完成再社会化
有户赵姓人家吃饺子的程序是这样的:丈夫、孩子都不被女主人允许参与,只能坐在沙发上看着女主人一个人忙活。其他人不被允许参与的原因是择菜择不干净、面不是和得太软便是太硬等原因。
女主人开始择菜,同时开始谩骂家中每个人,每个人便在这谩骂中等待女主人调馅、和面、包饺子,煮饺子。
想想家人的感受,宁可不吃饺子,也不要被谩骂几个小时!
一位来访者对我说,所有的家务都是她干,累出一身病,但她非常心寒,因为家人丝毫不感激她的付出!
来访者说她炒菜,因为腰疼,几乎站不住,她要求已经结婚成家、坐在客厅玩手机的儿子来帮她炒菜,因为她腰疼地站不住了。儿子拒绝帮忙,回答:“你可以少炒几个菜,谁让你炒那么多的菜。”
两位女主人相同之处是家务活全是自己承包,之所以这么努力的付出是为了得到家人的认可。前者得不到认可,通过劳作时谩骂发泄了情绪,尽管家人痛苦,但女主人情绪得以宣泄;后者则是沉默等待,等着家人的认可。当发现辛苦劳作换不来家人认可,便开始抱怨、指责,家人离她越来越远,她也有了抑郁倾向。
两位女主人的行为模式是原生家庭教养的结果。因为中国处于农耕时代太长,国人重男轻女是普遍现象。女孩想要得到父母的看见和认可,努力劳动、做家务是最好的方式,当然还有女孩选择生病的方式让父母看到。遗憾的是,父母不懂女孩的心思,女性不管多么努力,却得不到想要的认可。
女性带着未被满足的期待进入婚姻,渴望通过努力劳动获取丈夫的认可。丈夫也是一个渴望被认可的孩子,看不到妻子的付出,给不了妻子想要的认可。
当孩子出生,妻子竭尽所能为孩子包办一切,渴望得到孩子认可,但孩子习惯妈妈做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生不出感恩的心,特别是妈妈边为孩子做事,边指责孩子让孩子愤怒!
谁痛苦谁改变,改变的的过程便是重新养育自己的过程。在心理学专业人士带领下,明了好父母的言行。学着做自己的好父母,温和地对待自己,重新学习说话、做事,学习尊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形成新的行为模式,成长为一个温和的人,完成再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 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传统上认为社会化到成人期即将结束。而现在的学术界则主张终生社会化的观点,认为社会化会伴随人的一生。
image.png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