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懒”孩子,只有“懒”父母(一)

2018-03-20  本文已影响70人  西遇MS_Yang
世上没有“懒”孩子,只有“懒”父母(一)

知道和感受是不同的。

好多人包括主流的媒体在80后正值少年时都批判我们是迷茫、对社会漠然和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当时年少轻狂血气方刚的我在大三的选修课结业时还特地写了一篇论文来证明这种“评判”的不客观和有失公允。

我印象中,大多数的80后还是很靠谱的,只是当时的我们还没有到靠谱的年纪。我们处在时代的“承上启下”环节,过去的好政策在我们那一代决然远去,而改革中各种不确定的实验政策纷沓至来,最明显最大的贫富差距也被正值当年的我们赶上,于是,“拼爹拼妈”的时代由我们正式见证也由我们光荣传承。所以,80后是广泛深入对孩子的教育比较上心的一代,这得益于我们在变革中吃过的亏和尝到的蜜。

几年前看柴静的《看见》,记住了里面的一句话:知道和感受是不同的。这句话之所以对我如此有力量是因为我经历过从知道到感受的残忍和兑变。但再一次对这句话点头称“是”,是因为17年过年和小张哥还有ZZS跋山涉水回婆家过年,途中和在婆家ZZS的种种表现真的是惊到我了,让我切身体会到:用心和花时间教育孩子带给你的“红利”,知道和感受到的也是不同的。

一、由两周岁的“混世魔王”到朋友口中的“小清新”。

因为自己要强的个性,ZZS是自己带到11个月时因为要回归工作断奶后扔给娘家的父母带的,中间短则半年回去看一“眼”,长则一年回去看一“眼”。说看一眼也不夸张,因为每次和他相处的时间都不会超过十天,正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到他两周岁多一点时,接他和我母亲过来公司长住,有天早晨下了夜班回来公寓楼道看到的一幕惊到我了:有一堆小朋友在堆积木,他不和他们一起玩,而是远远的冲刺过去一脚踢飞脑袋围成一个圈的其它小朋友堆好的积木。我瞬间凝固了,下了夜班的疲惫也瞬间烟消云散,我觉得好心疼,我的那个软软的萌萌的乖乖的ZZS去哪了?那个坐在姥爷对面的椅子上乖乖看姥爷喝茶他自己啃馍的软绵绵的宝贝去哪了?心痛的同时我却也惊讶于一个两岁多小孩的破坏力和“坏”。当即,我就做了一个决定,一个真正的一掷千金的决定:从即刻起,我要亲自带他,让他在我身边上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其实当时的决定还有大学)。

后来母亲回老家,我自己没日没夜没着没落的带他,因为倒班的缘故,早晨可以送他晚上就没人接他,大多数的情况是晚上躺进被窝的时候还不知道明天早晨谁可以在自己上早班的时候捎带送他。即使如此,还是坚持亲自带他从幼儿园到今年要上小学。

因为毕竟亲自带过,加上自己其实也还是一个很传统的有母性光环的女性,所以,即使一直带他的姥姥走了他还是觉得有他可以亲近和黏糊的亲人,而我也没有立即开启对他的“改造”。站在现在,我庆幸自己没有立即对他“改造”,而他后面慢慢的变化其实是一个“无心插柳”的好转变。我个人其实也是一个心特软的人,我害怕他唯一亲爱的“姥姥”走了,他会难过,会觉得无助、孤独甚至会思念,所以,为了安抚和让他觉得自己有依靠,晚上会给他唱儿歌,会讲天马行空的故事,多数情况是唱了两句或者讲了个开头自己就已经睡的不省人事了,太累了。

每个新晋的宝爸宝妈不要小看讲故事和唱儿歌的教育力量,它们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这是我后面悟到的),让他们意识到“哇,原来高兴和娱乐不只有疯玩疯闹,这样也蛮不错,躺在妈妈怀里,靠在爸爸肩上听听那些稀奇古怪似懂非懂的事情,唱唱那些愉快的歌儿其实也还挺舒服的”。慢慢,他可以静下来了,不会一味去追求家里无人管束任由自己疯玩疯闹带来的刺激。

二、趁着他们/她们主意尚不真,拳头尚还小,抓紧时间“唠叨”。

大部分的人,如同“我”,都是又“怕”庸碌,又怕辛苦,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也一样。

我记得龙应台先生写过一篇去朋友家做客见到朋友家的孩子由儿时的才女变成青春期的“问题女”时的育儿感悟,大底意思是:父母的教育权利也是有保质期的,错过了那个期限,当该错的已经错了,该坏的已经坏了,再去履行为人父母的职责和义务的时候,就发现你的权利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权威。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要以为你觉得他小他无知他就真的无知,在孩子8、9岁,最迟10岁前,抓紧时间“唠叨”,该讲的道理讲,讲了不听的可以狐假虎威的搬出老师来,这招对于ZZS屡试不爽。

张真硕从中班开始,我就在他耳边温柔唠叨“你是个小男孩,要谦让女生,要照顾女生”,刚开始他只是像听故事一样机械的回答我“哦,知道了”,而你会很失望很泄气的发现,他并没有谦让女生,和女玩伴照样各种抢,你尽量克制提醒他“不是说过要谦让女生吗”,然后,他就一脸冤枉和茫然“你啥时候对我说过这句话”,压根就没想起来有这么回事。再等他稍微大点的时候就不满足这种教条式的唠叨了,开始问我“妈妈,为什呀?”。然后,我就挖空心思循序善诱的开始唠叨:“因为,首先你是男子汉,男子汉大多都是力气大做事快的英雄,而女生力气比较小,做事情比较慢比较麻烦,比如上厕所,所以男生要让着女生。而且啊,让着女生的男孩子大家会比较喜欢”。然后,他就偶然在你的提点下会愉快的谦让女玩伴。而去年回家过年坐高铁回家时,我带他和他在火车上认识的女好朋友去上厕所的时候,我们在门口排队,里面的人出来后站在前面的他扭头对后面的女好朋友说:“你是女生你先去,我后去”,旁边的几个大男人兴致勃勃的看着他问“为什么呀”,他嫩声嫩气的说“因为我妈妈说女生力气小做事慢,尤其上厕所”,旁边的一堆大男人顿时笑着说“这倒是实话”。

因为他从小和我的大侄一起长大,俩兄弟不是兄弟胜似兄弟。长的大点了经常问你的哲学问题就是:到底应该先尊老还是先爱幼?意思就是问你“我俩抢东西了到底应该谁让谁”,针对这个哲学问题,真的一度把我问到哑口无言,然后当着弟弟的面我就唠叨说“兄友弟恭,你让着哥哥了,哥哥觉得你对他好,才会以后记着你的好,下次让着你”,当着哥哥的面我又唠叨说“长兄为父,你是哥哥,你要懂得爱幼,你爱护弟弟了,长大了或老了弟弟才会愿意听你的话”。后来,给他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就顺带又唠叨了一句“你看,孔融多懂事,把最大的梨让给大哥吃了,家里的老大比较辛苦,应该吃最大的”。然后,过年在婆家洗了梨给大哥让梨的时候大哥不吃,他就照搬一句:大爸,你吃吧,你是老大,就应该吃最大的那块。然后,我赶紧附和:恩,这句话说的对对的!

而我这样对他旁敲侧击循序善诱的“唠叨”数不胜数,也从未间断,刚开始首先是因为觉得自己是文化人,所以教孩子至少应该也要装的像个文化人,其次是怕伤害他幼小的心灵。但是,如此一直坚持下来,我慢慢肯定了我要趁他年纪尚小,主意尚不真,拳头也还小的阶段继续挖空心思变着花样的唠叨。

三、说出来的东西,远没有活出来的东西重要

ZZS从来不乱扔垃圾,我说的不乱扔垃圾不是指不在自己家里随便乱扔垃圾,而是随时随地。因为我从来不乱扔垃圾,也不只是在自己家里,而是随时随地。这个教养伴随我多年,印象中至少是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就没有过,所以ZZS也没有在外面乱扔垃圾的习惯(家里玩具扔的惨不忍睹)。

小孩子脑袋的灵光和看脸色行事的那种天分会让大人叹为观止,如果大人行事总是两个原则或两面派,他们不用刻意观察效仿,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后就会发现你的不一致和两面派,比如不在家乱扔垃圾但是出去后林带操场随便扔。然后,若干年后,我们像现在的父辈一样自己随地吐痰嗑瓜子却还在网上正义凛然的骂国人素质差,然后我们骂自己同辈的同时还瞧不上我们的下一代,嫌他们没教养没道德没责任素质差。

大人活给孩子的生活远比我们说给他们的重要。我从来没有给ZZS说过我爱学习他爸爸不爱学习,有一天他自己当着他爸爸的面数落他爸“你就没有妈妈爱学习,一天哇只知道玩手机”。

所以呢,根据我和小张哥正反面的教材,我又切身体会到,今后哇,在不断说给他们听的同时,还要言行一致活给他们看。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