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VersionMe-BVM社群创作专栏

《主观世界的破碎与重建—湖畔大学的失败课外课》&《受教于梁宁,关

2017-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赵七七o

先说个题外话, 在第一次看见《主观世界的破碎与重建—湖畔大学的失败课外课》这个文章标题的时候,我的断句是这样的:主观世界的破碎与重建—湖畔大学的失败,课外课。我心里就有十万个好奇了,怎么?湖畔大学也失败了??所以在朋友圈看到带着天然好奇也会点进来。直到看了文章内容我才知道原来讲的是失败课,哈哈,所以,想知道那个10W+的浏览量里,有多少人和我是一样的情况。。

言归正传,第一篇文章,梁宁分享了湖畔大学失败课上面的一些观点。

第一个观点:领导力是认知现实的能力。

在这里,王民明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说他在一次徒劳无功的工作经历。很努力做了1年的项目,说落空就落空了。所以他说要“碎掉”,而“碎掉”之后,要开始“重建”。

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其实是,领导和自己的价值感冲突。你要知道什么是在老板眼中有价值的东西。

接下来王老师举了下一个例子,就是两个人因为一个项目的掌控权起了冲突。王老师的一句点评,让那个不肯放手的人放了手。直白点说就是:你已经站稳脚跟了,多了这个事情是会为你加块肉,但是那个刚来的公司的人,他拿不到这个可能就饿死了。所以,得到的同时要懂得分享。

梁宁接着问王老师:“如果不能接受碎掉怎么办?” 王老师说“……排除体外……”

就是这么简单。企业在选人留人的时候,也会选择,那个“味道一致”的,有的人不愿意接受改变,不能从新人进化到阿里人,更别说阿里陈。那些不能改变的成为了肥料,而最短也要3年才能从这个生态系统里得到养分。这3-5年里存留下来的人,应该都经历过无数的破碎。而破碎指向成长。

说到不破不立,这个和查理芒格说倡导的观点一致。即你要打破你最爱的观点,而且是持续的,不间断的打破。这样才能真的成长。

我的理解是,个体要从主观的臆想,转向客观世界。我在想,那些离开的人,是因为不愿意磨平棱角,也是个人主见特别强的人。

这些人要么非常牛逼的开启了一段属于自己的路,要么继续在别的地方继续用自己的棱角和客观存在做着类似的斗争。但不管怎么样,有些主观世界过于锋利的棱角,确是需要抹掉的,不然很可能伤到自己。

接下来,梁宁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最敏感的地方是伤口。

总是要经历很多场战争,留下很多伤口,才知道被人戳哪里最疼吧。伤口是软肋,也是需要愈合的地方,这个是上帝赐予的礼物。疼过,破碎过,才有新生。

第二篇文章,刘爽分享了她从梁宁那里学来的:领导力,组织行为学,价值感,管理能力

第一,领导力是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但是要认知现实。

这里,我觉得最经典的一句话是:“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敲碎自己,像变色龙一样根据环境变化吸收重建自己。”

简言之,要审时度势,要适应环境,商业乱世下你很可能“歪打正着”。

第二,组织行为学需要的三个能力:把人同化,主动碎石,分配养分。

其实这个观点就是对第一篇王老师的观点的举例的总结。既然是组织,就要有组织有纪律,棱角要磨一磨,不听话的要变听话,不懂分享的要学会不自私。也是系统资源的合理分工调配。

组织要有自己的文化与底气,外来的和尚念经再好,也未必适合这个组织。相反,其实是组织要驯化外来的和尚,念好的又符合这个组织的经。

第三,价值感,这里的价值感就是确定价值标准。(明确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正面例子:马化腾的企业价值感是用户体验,jd的价值感是电商=成本效率。

反面例子:手机行业里面,部分厂家今天要走性价比路线,明天要走溢价路线,摇摆不定。

第四,领导能力不是管理能力,领导是要“带”好,管理是要“管”住。

领导带的好,团队里面的人能力都能力突出,成了“尖兵”,可以理解成青出于蓝。那自然要飞得更高,不再安于人下。

管理管的住,这团队里就都是“士兵”,忠于组织忠于党,才可以为己所用。

以上,就是我对这两篇文章的分析,晚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