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散文集简友广场散文

学学松鼠,满仓生活

2022-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无穷碧影

春天,阳光依然明媚,虽然足不出户,却牵挂很多。从最初的观望、恐慌、焦虑、漠然,到现在的淡定、忍耐、感动和渴望,心情随着数字在上下震荡,幅度貌似超过了滚石乐队的音效。

我的小区位于浦西市中心,规模不大。3月下旬,因为楼上出现了小状况,第一次尝试了四天的室内生活,邻居们也都似乎有点新鲜,甚至还有一些老男人跑到楼下门口一起抽烟聊天。

四天的宅家,似乎是预演。现在回想,正是这个预演,让我对户内生活有了一个体验,并得以认真思考和评估自己的需求,静心制订了应急预案,对已有各类库存进行了梳理并整理出急需补充的清单。没有这些充分的准备,估计现在的的生活就不会这么平稳淡定。

充分的物资保障是维持室内生活的基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祖宗的训诫不是随便说说的。吃饱喝足不仅是人类,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灵得以延续的根本。只要有足够的物资保障生存,让每一个居家的人安心如同度假,就会减少很多焦虑,省却很多麻烦。

对于没有经历过上世纪五十六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的大多数中青年而言,很少有人会在现在的城市里主动储备很多食物,最多是囤几盒方便面火腿肠啤酒饮料之类的当作夜宵。而我年过八旬的父母因为都亲身经历过那次灾害,并且印象深刻,因此我家一直有个储备食品的习惯,只不过在我的坚持下,储存的数量和品种均减少了很多,但最根本的粮油和调味等厨房必备品基本都会有一二袋的备用。正是这些不起眼的零散粮油后备军,让我的厨房保持了活力,让我们的味蕾在枯燥乏味的日子里有了愉悦感。

按照需求的轻重缓急储备家庭物资。现代人对生存的需求已经跨越了填饱肚子的原始需求,科学和营养的要求对不同人群的食物配备都有着个性化的要求,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可以填饱肚子的粮食,还包括维生素、蛋白质以及不同个体的特殊需求如常用药和奶制品。家庭储备物资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按照轻重缓急对全家需求进行分类购置有序储备还是必要的。

总结二十多天的生活经验,我将家庭的物资需求分为四大类:一为满足生活必须的刚需类食品(大米面粉面条,油盐酱醋葱姜调料,鸡鸭鱼肉蛋奶果蔬);二是作为营养补充易保存又耐饥的辅助类物资(奶制品,生熟果仁,豆类杂粮,巧克力);三是保持生活质量又能愉悦心情的小奢侈食品(咖啡、薯片、糕点零食、饮料),四是其他生活必须的低值易耗品(常用药,生活用纸,牙膏,女士用品、各类洗涤剂、隐形眼镜药水、消毒用品和口罩)。

在预演结束的那天傍晚,第一件事情就是直奔附近的“雷允上”药店,替父母备足了可以支撑一二个月的日常必备药,然后又给全家准备了应对肠胃不适、过敏等一些症状的非处方常用药。现在看来,这个操作是如此明智。这些天看着邻居们的烦恼和志愿者的辛劳,感觉自己省却了很多麻烦。

在后续两天的物质储备中,我有的放矢地按需采购,理智储备,购买了面粉面条、豆制品、调味品、花生与鸡蛋、生活用纸和新鲜蔬菜等。这些食物,为全家的有序平稳生活打下了基础。

按照消耗速度科学有序储备各类家庭物资。由于食物有着不同的保质期和储存要求,在购置各类储备物资时,需要按照全家的消耗速度和存储条件科学计算,合理购置适量储存,荤素搭配,确保储备的食品保鲜度和有效期。

即买即吃的生鲜食物,长期保鲜是个奢望,好在家家户户都有冰箱,里面的库存足以支撑一段日子。我的冰箱除了生鲜荤菜外,还冷冻了很多新鲜切面和豆制品(包括豆腐干、百叶、素鸡、千张),满足了家人的不同需求。然而冰箱的空间有大小局限,再大的冰箱和冰柜总会有吃空的时刻。为了推迟这一天的到来,我把橱柜角落里存放了很久的香菇、梅干菜、金针菜、粉丝、腐竹、花生米都挖掘了出来,虽然数量不多但水发膨胀后数量并不少,在口味上也给食谱增色了不少。

我家对主食的消耗并不大,但品质却比较丰富。“家中有粮,老妈不慌”,任何时候我家都会有一袋多余的五公斤备用大米等候开启。同时,因为热衷于中西式点心烘焙,家里的各类面粉不断,从高筋面包粉到麦芯粉黑麦粉,事实上随着饮食结构的多样化,南方人对面粉的热爱程度已经不亚于北方同胞,大橱们玩转面粉的热情与花样同步增长。而健康养生的杂粮也是主食的一部分,红豆、薏米、小米、荞麦、黑麦片都是早餐的主力军。最需要夸耀的是豆类,原本用来熬粥做豆浆的绿豆黄豆,都被我变身为茁壮成长的豆芽菜。绿豆,已经被我列入后续补货的第一梯队。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酵母粉,庆幸自己有个大包装的安琪酵母粉,否则面包馒头都只能是个念想了。但剩余酵母粉估计还能维持半个多月,若到时不能补货,只能尝试开发“酵面引子”了。

在家庭储备过程中,最需要引起关注的是不起眼的小配角——厨房调味料(油盐酱醋料酒糖)和葱姜蒜,尽管都是小角色但缺了不可。所幸我都有习惯留存一瓶或一袋备用,自制的蒜泥和冰冻葱也可以缓解燃眉之急,只有生姜,除了一大块风干鲜姜外,应该还可以储备一小瓶生姜粉,这个产品也已被列入急需补货的第一梯队。

物资储备必须兼顾奢侈享受的精神需求。食物,并不仅仅是维持机体的生存,对人类的精神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帮助。那些曾被冠以“垃圾食品”的现代快餐食物,在提供能量的同时可以愉悦人类的感官,舒缓紧张的情绪,缓解宅家生活带来的焦虑。香喷喷的咖啡,入口即化的巧克力,都可以让人们在一瞬间忘却烦恼,打开味蕾,绽放笑容。

根据四月份的本地食物链排序,可乐当之无愧地站在了顶端,毫无悬念地成为了硬通货。其次是薯片、果汁饮料、冰淇淋和肯德基等快餐食品。这些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已经成为了奢侈品。对很多中年轻人而言,一包薯片一块炸鸡一杯咖啡,不仅仅让自己的口感味蕾得到享受,更重要的是心理和精神得到了的抚慰,乏味的生活有了味道和色彩,的确有着“续命”的功效。

然而在团购和最后一百米的传递中,“奢侈品”类食品都是不太赞成的,这就如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适当储备一些自己喜欢的小零食和饮料,愉悦一下自己也是有必要的。

在一次超市采购中,看见很多人在购买薯片,于是我也跟风拿了一个三连筒。没想到小小的薯片,却有着大大的功效,无聊乏味时,嚼上二片,听着“咯吱咯吱”的清脆声音,任凭酸甜咸香的味道在口腔蔓延, 无限满足,后悔没有多买一些。至于咖啡,原本就是家里的必需品,因为日常消耗多一直备有库存咖啡豆。所以每天的下午茶歇,一壶浓浓的咖啡,一块自制的黄油曲奇,几颗果仁,让自己心情愉悦。

还有一周春光明媚的4月就将过去,初夏就将到来。这个春天,每个人都度过了自己一生中非同寻常的春天。志愿者们与大楼的独居老人们接对联络,确保他们的生活物资及时到位;街道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着生活必需品,从粮油蔬菜蛋鸭到牙膏卷纸洗涤剂,细心周到令人感动;勇于担当的年轻团长们,带着邻居们徜徉在团购的海洋里,从大米蔬菜到牛排海鲜,为大家带来了烟火气息……

记得小时候大街小巷曾经有过一条宣传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作为一介平民,防空洞是不能随便挖的,称霸也不是我想做就能实现的,唯有广积粮,倒是小百姓可以试试的。在五月的天空下,我会学习松鼠过冬的技能,储备些五谷杂粮,储存点油盐酱醋,冷冻点鸡鸭鱼肉,还要买些可乐薯片,满仓生活,喂饱全家,愉悦自己。                    2022.4.25修改

附注:2022年我的食物储备建议

主食类食品:根据家庭饮食嗜好可同时选择大米、面粉、面条、年糕、杂粮等多种类型,交错混合消耗,还能均衡营养,拉长储备期。主食以干燥常温保存为主,新鲜切面、年糕和馒头等也可在冰箱冷冻保存。

调味类食品:油盐酱醋餹可以分别留存一个备用装,蒜泥和葱花均可自己预制冷冻,自制面食和烘焙爱好者特别提醒存储酵母粉及相应配料。常温保存。

生鲜类蛋白质食品:各类鱼肉家禽以生鲜冷冻为主;同时辅以适量的常温保存食品,如腌腊制品(香肠、腊肉、板鸭、咸蛋等)、罐头食品(午餐肉、金枪鱼、肉松等)和冷藏真空包装食品(培根、无锡排骨等),虽然腌腊制品一直受到营养学的鄙视,但作为储备食品具有保存期长的优势,偶尔食之,还原其本身的食品职能,并无大碍。

蔬菜:蔬菜以新鲜为上,需要运用多种存放方式适当组合储备,分类存储,滚动更新。蔬菜按照储存方式可以几种,一是冰箱冷藏类,包括青菜、辣椒、西红柿等部分叶菜和瓜果类;二是水培根须类,包括芹菜、空心菜、菠菜、小葱等,可洗净根须后放在花瓶或塑料瓶里根部用清水培养;三是冰箱冷冻类,包括青豆、杂菜丁、蒜泥、去皮芋头及豆制品;四是常温存放类,包括萝卜山药土豆南瓜等新鲜块根类、腐竹干菇笋干等脱水类、以及绿豆花生等既可水培发芽又能直接食用的豆类。

奶制品:利乐包装的常温奶或酸奶或奶粉,冷藏保存的奶酪制品,烘焙爱好者特别提醒储存黄油等相应配料。

水果:根据季节选择,但可优先挑选冷藏条件下保鲜耐久的苹果、柑橘、可以在常温下等待成熟的青香蕉、猕猴桃以及果干(葡萄干、蔓越莓干)等。

愉悦心情的续命食品:可根据个人爱好适当留存,如冷冻类的披萨、薯条,常温类的方便面、咖啡、蔬果汁、牛肉干、果仁、巧克力等零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