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点

引爆点之环境威力法则(一)

2017-02-01  本文已影响0人  爱星星的牛爸

环境威力法则:人们是否能够关注身边的不幸者,有时取决于人们身边细微的环境因素。环境威力法则认为,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比他们所想象的更为强烈。

个别人物法则关注的是信息传播活动中的关键人物;附着力因素法则认为要发起流行潮,传播的信息必须令人难以忘怀;环境威力法则的意义在于我们对于环境的改变不只是敏感,而是极度敏感,那种可以使流行趋势减缓的环境因素的改变,与我们通常所料想的非常不同。

在犯罪学中有一个“破窗理论”(Broken windows theory),该理论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窗户被打破了,过了很久也没有人来把它修好,行人就会以此推断,这是个没人关心,没人管理的地方,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然后无政府主义就开始从这幢楼向邻近的街道蔓延。这种理论认为,罪犯根本不是出于本能行事,也不是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对自己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对各种暗示非常警觉,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并在身边事物的触动下萌发犯罪念头。这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偏激的令人难以置信。

环境威力法则也属于环境决定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社会环境作用的结果。环境威力法则的实质就是:对于有些环境来说,情况也是如此--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决定着我们的内心状态,尽管我们对此并不完全了解。在某些具体情境下,我们内在的癖性会屈服于强大的情境,在特定的某些时候、某些地方、某种条件下,一个人的天性会消失得荡然无存。如果我们只从内在特征去考虑,忽略具体情境所起的作用,我们对于人们行为的真实原因的认识是自欺欺人。

人们在解读别人的行为时,总是爱犯一种错误:高估性格因素,而低估具体情形和环境因素,心理学家把这种倾向称作“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缩写为FAE)。即使你已经给了人们环境方面的明确解释,告诉他们其评价行为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人们还是会本能地从人的基本特征角度去解释身边发生的事情。人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们对人际暗示比环境暗示要敏感,基本归因错误还使得世界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其实,性格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固定不变、容易辨别、密切相关的一些特征的组合,性格更向是在某个时刻、某种情况和环境下流露出来的习惯、倾向和兴趣的集合体,这些东西互相联系,却不是密不可分。大多数人看起来好像性格稳定一致,那是因为我们能够很好地控制我们的环境。

一个人的信仰与思想,在指导行动的过程中并不像行为发生的具体环境所施加的影响那样重要。一句“你要迟到了”就会让一个通常懂得同情别人的人漠视别人的痛苦,从而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把他变成了另一个人。社会流行潮,从根本上说,正与这种转变过程有关。当我们试图使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个产品为别人接受,我们实际上是在改变我们的受众,是从虽然小但却是很重要的方面在改变他们。这个目的可以通过特殊人群的影响力来实现,这就是个别人物法则;这个目的可以通过改变交际的内容,通过使传递的信息浅显易记,从而使之牢牢地扎根于人们的头脑,直至最后促成他们行动来实现,这就叫附着力因素法则。同时,我们需要记住,尽管那个事实看来违反了我们心中对人性的某些坚信不疑的观点,但大环境下细微之处的变化仍然对引爆流行潮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环境威力法则。一旦你理解了环境的重要性,理解了环境中那些具体、相对细小的因素可能成为人们的行为引爆点,我们就可以防微杜渐,或者引爆流行浪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