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夏天来了
毫无疑问,已经对李娟的夏牧场着了迷。
书中的环境描写段落被红笔圈画起来,一边读一边想象。尤其是那个窝心的比喻,在夏牧场,一粒冰雹其实就是一颗钻石。
是因为形状相近,颜色相似嘛?
那尖锐的有棱有角的冰雹,下端六个棱面,上端六个侧棱面,顶端是平的正六角形。冰雹总是一端透明,另一端则一层透明夹一层乳白。像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排列得整齐又精致。
“不知上空云层里有什么样的力量,无穷无尽地锻压出这美丽晶莹的宝石,再毫不可惜地抛洒而下。”又该是何等壮观的场面。
看累了闭上眼,文字在脑中幻化出一幅幅图画,接近山顶的小木屋,阿妈在布茶时盐溶化在茶中的动静,萦绕鼻尖的淡淡奶香,就这样一点点把读书的人,带到了深山中的夏天。
深山夏牧场在吾塞,牧民的驻地地势极高,已入云端。六月是多雨的季节,书中为我们详细描绘了这种变幻莫测的天气,“云还在远处时,明亮得近乎清脆,似乎敲一敲就当当作响。可一旦游移到附近,立刻沸沸扬扬、黏黏糊糊的。”看吧,一朵云,几乎就是一场雨。
当阴云散去,牧场的天空立刻晴朗得像刚换了新电池似的,一切马上换了幅面孔,“阳光立刻灿烂,气温立刻上升。”紧接着湿漉漉的大地在阳光照耀下大量升腾着白茫茫的水汽。哈,不用说我们也想得到,这些水汽立刻又演变为储满雨水的阴云……如此循环,没完没了,令人疲惫。
“疲惫”这种情绪,在文章中多次出现,让读者从美景中抬起头,去关注牧民们的生活。在这里,早上三点过天开始亮了,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天色还没黑透。“繁重的劳动铺展进如此漫长的白昼之中,也就不是那么令人辛苦了。只是一个个统统睡眠不足。”游牧生活有我们所不了解的辛苦,并不只是电视中小伙姑娘在草原上纵马高歌,欢快无比。
每天天亮卡西和妈妈就得起床挤奶。作者四点起来,劈柴生火烧开水,准备早茶。快五点钟收拾好房间,挤奶人就带着牛奶回家了。赶紧摆开桌子给大家沏热茶。茶毕,斯马胡力赶羊,卡西赶牛,作者摇分离机,妈妈煮奶,并揉搓昨天压好的干酪素。等兄妹俩回家时,新的干酪素也沥出来了。那时往往已经上午十点过了,七个小时忙碌的劳作后,大家终于又坐到一起喝茶。到了那会儿每个人都那么疲惫。
白昼越发漫长了,下午时光越发遥遥无边。午眠,是缓解辛劳的最佳方案。
可真要睡去时,地面凸凹不平,骨头都硌的慌。和真正的牧民比,作者的体质较差,而这里的环境因为多雨,没阳光的地方沉郁、清晰又寒冷。尽管她总是穿得厚厚的、圆滚滚的,偎着火炉舍不得离开,也咳嗽了半个月。牧民家的小姑娘却赤着脚,穿着短袖T恤,露着光胳膊,显然,辛苦和勤劳给了牧民良好的体质。夏天,夏天来了就好了。
进入七月,雨水好久不来串门,天气暖和起来。“每个阳光充沛的正午,爷爷总是坐在家门口的草地上享受他富于激情的朗读时光。妈妈和莎拉古丽纺线,卡西学汉语,孩子们游戏。”大小羊合了群,成双成对在附近的石头缝里或树荫下静卧。孩子依偎着母亲,面孔一模一样。绝大部分羊羔的体态都赶上了它们的母亲。
尤其当大羊带着自己的羊羔闻风而逃时,两只一模一样的胖屁股节奏一致地激烈摇晃。“看到那情形,无论感慨过多少次夏牧场的繁华,还是忍不住再次叹息。”是生机,是自然,是蓬勃。
牧场吸引人的除了羊群的日益庞大,也有美丽的风景。夏天的溪谷,最深处很绿很绿。怎么会那么绿呢?绿得甜滋滋的,绿得酥酥痒痒……唯有这绿意从六月走进七月,穿越了整个雨季,丝毫没变。
仰身躺在草地上,“天空突然放大,大地突然缩小。眼前的世界能盛放下一切的一切,却什么也没放。”
天气暖和了,日子变得幸福起来,可以痛快地洗头,在中午吃抓饭或拌面,原先每天只在晚上吃一顿正餐。如果小牛五点钟就回来了则更幸福。早早挤完奶,就可以早早睡觉。结束一天的劳作。
早晨忙碌,午眠漫长,其实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黄昏,它总是突然间到来的,让人在这段悠闲的时光里找到家的感觉。
“总是那样——从外面回来,刚走到家门口,一抬头就迎面看到了黄昏。世界在黄昏时分最广阔,阳光在横扫的时刻最沉重。这阳光扫至我们的林海孤岛就再无力向前推进了似的,全堆积到我们驻地附近。千重,万重。行走其中,人也迟缓下来。”
“妈妈、卡西和莎拉古丽在夕阳中挤牛奶,洁白的乳汁射向小桶的速度也慢了下来。孩子们追赶小牛嬉戏。没人踢动,白皮球也跟着滚来滚去。这一幕像是几百年前就早已见过的情景,熟悉得让人突然间记起了一切,又突然间全部忘记。”
这种古老的游牧生活要一真继续下去嘛?
文中也提到卡西说,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兄妹六个都生活在一起。那时这块驻地非常热闹。现在呢,只剩她和斯马胡力了。并多次提到阿娜尔罕在外面打工多么地辛苦,手都烂了,却只请到了三天假,让人既心疼又无奈。看来,也有人选择了其它的生活,毕竟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传统游牧业有了不小的冲击,但也要付出代价,其中之一似乎就是失去了在牧场时的自由。
丰饶的夏牧场,让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