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之七种武器系列

2021-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孤岛行痴

七种武器之韩信的佩剑

《史记》为韩信做过一个传叫《淮阴侯列传》,列传一开头就说,“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好带刀剑。”这些话说明韩信曾经是布衣,最贫穷的时候,他甚至连饭都吃不上,还曾受过胯下之辱。司马迁告诉我们,韩信这个人虽然有着贵族身份,还有一把剑,我猜测可能是祖传的,他肯定买不起,祖上传的一把剑在身上,但是既没有什么德行,又没有什么本事,史书上说法叫做“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就是他没有什么良好的表现。因此这个地方上招募低级公务员,这个叫“吏”,招募低级公务员的时候大家都不招他,然后又不能“治生商贾”,什么叫商贾呢?商就是流动着的、贩卖商品的人,贾就是开一个店铺,卖东西的人,叫做行商坐贾。韩信他也没有这个本事,也不会做生意,既不能做行商,也不能做坐贾,那怎么吃饭呢?“从人寄食”,就是到人家家里去混饭吃,蹭饭吃,所以“人多厌之者”,就是当地的人都很讨厌他,一个大男人,整天挎把剑,啥也干不了,到处混饭吃,他是个不讨人喜欢人。但他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等待时机。

  这里的剑,我认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因为那时候只有贵族才佩剑。韩信始终有一种信念在其心中,支撑着其,刻苦读书,千里投军,正是有这种自尊,所以才有后来的才华和成就。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第七种武器,不是韩信的佩剑,只要对自己有了发自内心的尊重,自然就会拥有一切。

七种武器之张良的铁锥

史記·留侯世家 记载

    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因灭国之仇故倾家荡产求到一个大力士,埋伏在秦始皇要经过的路上,皇帝出行,必定戒备森严,这两人肯定是提前若干时间埋伏在那里,为了不为禁卫察觉,必须一声不动,终于等到秦始皇经过,好家伙,一个铁锥就扔过去,一辆车就毁了,只可惜准头差了点,否则秦始皇就归天了。

    这可惹了祸了,怎么办?跑路啊。这一躲,就躲了十年。

    据说这时候就遇到黄石公,传授给他《太公兵法》,并且告诉他,再过十年,就会发达,果然过了十年之后,张良带着几百人的队伍遇到了起兵攻打下邳的刘邦,于是归降担任个小官,后来靠着给刘邦讲解《太公兵法》,受到刘邦重用,一举成为刘氏集团的首席参谋。这一年《史记》中明确记载,是秦二世元年,也是陈胜起义的年份。过了三年,是刘邦入咸阳灭秦,又用了四年的时间,打败了项羽。但这只是据说而已,唯一的证人就是张兄一人,不排除其为了自抬身价编个故事的可能,连刘邦这样的市井小人也能想出个赤帝白帝的故事,因为那时候的人就吃这一套。

    这十年,肯定很难熬,这黄石公,多半是张兄自己,这十年后会发达,只怕是没人会告诉他的,所以他忍,忍了十年,终于等到了机会,所以他就在那一瞬间,挥舞铁锥,三年灭秦,四年灭楚。算无计漏,三杰之首,只怕就是这十年用心苦学之功,

    所以我们要说的第二件武器,不是张良的铁锥,而是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隐忍,用无穷的耐心积累力量,去等待最佳的时机,然后一击必杀。

七种武器之萧何的算盘

萧何本是秦末沛县人,年轻时任沛县功曹,这是负责县里某项事务的主要吏员。他平时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持法不枉害人。刘邦进入咸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地理图册等收集起来,使刘邦知晓天下山川险要、人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贤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支援前方的战斗。

  萧何一生都是在和算盘打交道。这是一种已经化做本能一般的敏感与勤奋,咸阳的资料,汉中的治理,日复一日,耗尽了萧何的前半生。如果说有说可以比拟的话,唯有后代的诸葛武侯。这种对数据的敏感,对治理的痴狂,贯彻了萧何的一生,这是一个真正的幕后英雄。

  所以,我们要说的第三件武器,不是萧何的算盘,而是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专注和敬业。正是因为有这种专注,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才可以不断的运转。

七种武器之樊哙的盾牌

鸿门宴上,樊哙听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时,说:“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卫士阻挡,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进入军门后,樊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羽问,这家伙谁啊。张良回答,樊哙,俺们跟班。老粗一个。得,项羽放下心来,还蛮有兴趣的看着樊哙,叫人拿了个生猪腿,问樊哙敢吃吗?好个樊哙,就地坐下。把生猪腿放在盾牌上,用剑切着吃。边吃边不闲着,开心长篇大论,:“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有虎狼之心,杀人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它盗出入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诸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以为大王不取也!”

  一段话说的项羽没了杀心,刘邦乘机溜了,项羽也不好意思再动手开战了。对付樊哙吧,一来是个粗人,没什么好怨的,二来他说的也都是大道理。于是也就没折了。至于樊哙是否真的只是个老粗,就只有天知道了。

  我们这里要说的第四件武器,不是樊哙的盾牌,而是人思维中的盲点。可能是一个口号,也可能是一个给世人看的形象。刘邦自称为义帝报仇,约法三章,追兵至则推子下车,他是好人?坏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了一个盾牌,于是世人就有个自欺欺人的借口。

  这种盾牌,无处不在。

七种武器之陈胜的锄头

陈胜自幼家境贫寒,"少时尝与人佣耕"。一次劳动时,他"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和他一起干活的穷伙伴们觉得好笑,便应声问道:"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意思是说如此受人剥削,哪有什么富贵呢?陈胜叹息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可见陈胜有一种傲,一种把自己致于民众之上的傲。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与其他900人一道,被征发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边,为屯长。大雨阻路,行将误期,惧获死罪,遂与吴广密谋,以“鱼腹帛书”和“篝火狐鸣”的办法,制造“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的舆论,在戍卒支持下杀死监管尉官,于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发动起义。

  他成功的利用了群众的心态。开始了短暂而璀璨的军旅生涯。

  所以说,我们要说的第五件武器,不是陈胜的锄头,而是这种群众的心理。

七种武器之项羽的乌骓

项羽本纪记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可见其人,有一种偏执的性格,要么最好,要么不要。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破釜沉舟,一往无前,以少胜多,也就不奇怪了,正如项羽的乌骓,项羽一死,也不独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以我们要说的第六件武器,不是项羽的乌骓,而是这种一往无前的决心和气概。

七种武器之刘邦的舌头

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刘邦年轻时整日游手好闲,常常到酒店里赊酒,喝醉了就倒在酒店里睡觉,刘邦性格豪爽,对人很宽容,但他不太喜欢读书,也不喜欢下地劳动,他的哥哥和嫂子不愿与其同过,刘邦的父亲只好把长子一家分出另过,刘邦仍随父母居住。刘邦长到弱冠之年,仍是不改旧性,父亲就斥责他说:“你真是个无赖,什么时候才能像你哥哥一样买地置房!”刘邦并未觉悟,还是经常带着一伙狐朋狗友到哥哥家白吃。嫂子被吃急了,就厉声斥责,刘邦也不以为然。一次,刘邦一伙又赖在哥哥家蹭饭,嫂子急中生智,用勺子猛劲刮锅,弄出了震天的响声,刘邦一听,以为饭已吃完,自叹来迟,只好请朋友回去。等他送走朋友,回头到厨房一看,锅灶上正热气腾腾。刘邦这才知长嫂使诈,受了刺激,从此不再回来。

  刘邦的这种“无赖”本性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楚、汉相争之时,刘邦曾经兵败彭城,自己只身逃走,两个孩子也被冲散。其后在逃难人群中发现了自己的一子一女,但楚军紧追,刘邦急于逃命,嫌车重太慢,竟将两个孩子推下车去。部将夏侯婴看见,急忙把孩子放回车中,如此反复了三次。刘邦说:“我如此危机,难道还要收管两个孩子,自丧性命吗?”夏侯婴反驳说:“这是大王的亲骨肉,怎么能舍弃!”刘邦竟然舍人救己,拔剑就砍夏侯婴,夏侯婴无奈,再也不敢把孩子放在车上,只好把孩子挟在腋下逃跑。

  这样的人能让汉初三杰为其效力,更让韩信致死至终的为大汉卖命?

  陈平曾经对刘邦说,您哪,虽然“能饶人以爵邑”,拜官封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而吸引我们这些“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自我定位准确),但是您“慢而少礼”,没办法勾引那帮子“士之廉节好礼者”。

  陈平的“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历史典籍中给他总结的六种计策是:

  第一 重贿对方将领,实施反间计;

  第二,故意招待不周,离间项羽和范增;

  第三,派女子出城,解荥阳之围;

  第四,脚踢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第五,假游云梦擒韩信。

第六,解白登之围。

  也可以看出刘邦的角色,一开始走的就是迎合人的世俗欲望的路线,一群人,就一起有利益分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巧言令色,但可惜,这个世界上永远是欲望的大多数,甚至可以说,谁敢说自己没有欲望?就算张良,也有个报仇的欲望在里面。远如韦小宝,近如杜月笙,皆此类人也,无奈大多是能成功于这个世界。这也是我们自己人性的悲哀。

  所以我们要说的这天下最强之第七种武器。不是刘邦的舌头,而是人的欲望,某人不是说过么,什么都不怕,就怕领导没爱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