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随流水20-07-21

7月21日,周二,晴,25至36度
今日,有网友用“公式文章”来形容我昨日转发的王朵莱和沙光的两篇文章,我得相当贴切。王、沙二人应都是八九零后,功利教育结下的恶果:套路写作、思想格式化、抽象性继承。而网民读新闻并不会逐字逐句细读。凡看到拆迁,就大骂政府乱作为;看到官员,就大骂腐败;看到公务员,就大骂特权;看到穷人,就大发悲悯。所以她们写文章也不必搞清真相,只要抓几个字眼,放入现成的公式中即可,什么平庸的恶,共罪。文章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政府、官员,公务员是网舆的弱势群体,凡攻击这三者的文章,我都会细加掂量,而不会偏听偏信。这不是说我的立场,而是我尊重事实,不想被网络上偏激的情绪所带动。很多作家学人叫嚣:政府本来就是拿来骂的,我们把权力交给它,骂骂都不行吗?每当读到这些话,我就叹息:公民素质不提高,还停留在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中,民主还有很长路要走。民主一定只能在理性的国度实现。民众非理性只会将民主引向灾难。
真正的好文章,是能给人一种向内的力量,促使人自我反省。而不是一味地宣泄、挑衅、鼓动,甚至为达到这种目的,不惜夸大其辞、避重就轻,这连起码的文德都没有了,更何谈良知。
这半年来,我在朋友圈发出的与文化圈、读书圈对立的观点,受尽了羞辱。或骂我猪脑、红卫兵,或惋惜我“变节”,或直接朝我“呸”。有老师说,他读了古书,只知民生多艰。故在他的头脑中始终存在官民对立,对官的憎恶,对民的无限同情。而我日日读《论语》,读出的却是执中、尽己、反身自躬。我也曾是一名愤青,曾因所遭受的不公,在网上发泄情绪,很多人从中找到共鸣,而追捧我。我的博客最红时也有一天十几万的点击。现在为那段迷失的岁月而深感惋惜。很多人看到我的变化,归罪于孔老夫子,说果然忠君思想造就出来的奴才。为此,我深觉对不住老夫子。然老夫子生前又何尝被人理解了。偏激由私欲而起,故能合众。执中以克己为修,故知音寥寥。而我仍处于向中却经常失偏的状态,我所有的锋芒、激烈皆因我自生,非老夫子所授。我为政府说话,但我从不依附、讨好政府。
中国人最缺的就是自我反省的能力,中国人进寺院几乎都是求菩萨保佑自己。而西方人进教堂则是去赎罪,反省自我。不经过自我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没有自我反省的文章也就不可能有真诚。
写了一天《论语集解:君与臣》,太长,近三千字。半天读,半天写,晚上回家又写了两小时。若一天一篇,可就无分秒自由阅读时间了。
收到两本读库的精装书:《巴黎烧了吗》和《伊甸园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