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别这样玩手机了,小心把脑玩残》

2020-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懒猫心语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只要一打开抖音,时间过得飞快,从低头到抬头往往就是几个小时不见了。有时候再刷刷微信,一个上午就不见了。

最要命的是不管有没有事,你总会把手机拿起来看看,看看有没有人给你发消息,有没有在你的朋友圈点赞;你关注的抖音有没有更新;尤其是你工作的时候,你总是控制不住想去把手机掏出来看一下,等等。

最近我整理了我手机里的App,删掉了里面好多干扰我的东西,因为上面描叙的就那种时不时掏出手机来刷一微信,刷一下抖音,长此以往,会对我们的大脑形成一种疾病——心智残疾。会让我们丧失深度工作的能力。

为什么会造成心智残疾?打一个常见的例子。你的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突然抬起头来跟你说一句话,而话里的内容却是他昨天看过的动画片。在这个时候你怎么想?很生气对吗?写作业的时候脑子里还在想昨天的动画片。是因为昨天植入他脑海的动画片还停留在他的脑海,让他无法集中写作业。

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在工作的时候也经常这样,老想去看手机,生怕不看会错过一个亿。从而没有办法集中精神工作,这就是平时干干这个,干干那个,不深入工作。然后不停的换来换去,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在做第二件事情了,我们的脑子还停留在上一件事情当中。所以要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不能老让脑子停留在表面工作和思考。

有人就会问什么叫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刚才在解释当中我们也看到了深度工作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其他人难晚复制。具有代表的人物有心理学卡尔.荣格有许多著作就是把自己关在“塔楼”当中完成的。

当然现在还有樊登读书会的樊老师,他除了每周读一本书之外,还出了两三本书,还和广东卫视和腾讯合作做了好几档节目。他能如此高产能,他说他经常把手机关静音,工作的时候不看手机,过一段时间再去看一眼,大量的时间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那我们要如何能像他们一样进入深入工作呢?在《深度工作》一书中,作者给出了几个步骤。

第一你需要有一套自己的哲学。什么哲学?哲学分几类。第一类是禁欲主义的哲学。像禅师那样,我不用手机,我彻底不接触这东西,然后我每天生活很简单,我让自己封闭起来,深入地思考 。这个特别适合作家,数学家,他只需要自己去创造,在大脑当中去思考问题就好了。我彻底断绝,对这些肤浅的东西一概不看。

第二叫双峰哲学。什么叫双峰哲学?一天当中有跟人群打交道的时间,有休闲的时间,吃饭喝酒的时间,然后留出另外一部分时间来专门做专注的工作。把你的生活配置成双峰,两块事情。我觉得这一个跟普通人接近一点。比如定期闭关。这就是典型的双峰哲学。

第三种叫节奏哲学。节奏哲学就是养成一个习惯。我现在使用的就是节奏哲学。早上看书,早饭后送孩子上学,然后顺道买些菜回来。接着整理读书笔记,一直到做中饭时间,午饭,午休。下午做运动,然后接孩子放学,陪他学习,运动,晚饭。晚上他爸在家,我就继续看书。如果没在家,陪他一起玩。这是我最近的全部生活。

第四种叫作记者哲学。什么叫记者哲学?就是随时随地有想法了,就立刻进入深度工作状态。记者平时写东西,在战乱的环境,在火车上,走到哪儿他都可以随时进入这种深度工作的状态。

当然书中还有说到大手笔,说有一个叫彼得.尚曼的畅销书作家,他有一次在美国受到一个邀约,要写一本书,然后一直抽不出时间来写,但是截稿期马上就要到了,你猜他怎么着?

他花了买了一张从纽约飞到东京的机票。纽约飞东京差不多十几个小时,然后一路单程飞过去,把那本书写了一半。写完以后,到了东京一落地,喝了一杯咖啡,买了票,又回纽约,在回纽约的路上写下半本。回到纽约,差不多稿子已经写完了。

有没有学得好作?会不会说有钱人就是任性?哈哈!如果你能拥有深度工作的能力,你也可以任性,你也可以像他一样作。

以上就是深度工作的几个哲学,你看看哪个适合你,然后挑一个开始深度工作吧!刚开始肯定会不习惯的,多练习就好,只要你肯坚持下去,总会习惯的,说不定哪天你不深度工作了,你反而不习惯了。就像现在的我一样。在樊登特训营当助教的时候,每天都有给学员写信的习惯,现在哪天没打电脑写东西,浑身都不对劲了。

为什么你总是担心你的工作会被其他人代替,为什么你总担心你会失业?如果你的工作就像20世纪初期学院精神病学等需要认知能力极高的领域鹤立鸡群一样,难易让人复制,你还需要担心你的工作会被其他代替吗?

相信我,活出专注的人生,将是你最好的选择!让我们一起加油,遇见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