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摘抄
2018-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法的守夜人
明人陆绍珩曾著《醉古堂剑扫》一书,序中有记:每遇嘉言格论,丽词醒语,不问古今,随手辄记。卷从部分,趣缘旨合,用浇胸中块垒,一扫世态俗情,致取自娱,积而成帙。
好一个“浇胸中块垒,扫世态俗情“——这恐怕是我读书做摘抄以来能找到的最好的解释:一个人,读点闲书,还喜欢摘抄那么几句,也不指望哪天真能用上,到底图的是什么呢?
大抵是因为想到那些话如果能从自己口中说出来是那样的快意吧!而这样的快意,哪怕只是想想,也就足够了啊。
而摘抄的多了,在写作当中,便有一种被人称之谓”掉书袋“的现象,可是——掉掉书袋又何妨呢?今人之心境,前人亦体会过,且用词形容恰当准确,令今人读之痛快淋漓,又何尝不能引用?
倘若真是合了心境,通篇照搬都是使得的。
不过当然,这就实在不好腆着脸皮说自己是作者了(笑)。
可话说回来,要旁征博引,恰到好处,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相当考验记忆力,倘若你不能过目不忘,那有些内容,就必须得背!
你看曾国藩早年教训他儿子不也说:”汝读书虽多,然能成诵者太少!“浮光掠影自以为是读过了,隔几日再看,恐怕你就成了贾宝玉——这个妹妹倒像是在哪儿见过的。
故而,我读书总是要动笔墨的,或梳理情节,或整理观点,或摘抄词句,总之,记录一番,如此方才安心。
最后,更待有缘人与我唱和。
完
文章声明:
凡标有密涅瓦的夜猫子原创标识的文章
如需转载,还请申请
公众号:密涅瓦的夜猫子,坚持每天读一本书,一首诗,道一声晚安,盼在茫茫人海,遇见你。
态度:春困秋乏,晨起读书,寻找有缘的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