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缺乏的不是内容,是结构化的思维
2019-02-24 本文已影响4人
雪莉upupup
今天我和波波第一次参加混南线下的活动,是一个通过辩论赛学习华为基本法,以及“四看方法论”的活动。
既然是辩论赛,过程中自然少不了为己方辩题寻找可支持的例证。
可是,找到例证就能做好辩论陈述吗?
在寻找例证时,大家举了很多的事例,都自觉得自己的更适合更有道理,在选择呈现哪些事例孰先孰后的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
散落在盘中的珍珠也差不多就是一盘散沙,并且它不一定就是你要的那颗珍珠。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一条线,将珍珠们筛选过后并连在一起,才变成美丽的项链。
这条线是什么呢?其实就可以是各种模型。
比如在分析“看趋势”时,我们可以通过PEST模型来分析,即通过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来进行,再将事例们一一匹配,合适的放进去,不合适的暂且搁置,有了模型,大家思路就清晰了很多,例证也越举越契合,而不是靠感受评判。
又比如在分析“看自己”时,我们则可以运用SWOT模型来帮助梳理架构并开拓思路,再分别给出相关的例证,丰富内容。
所以模型的重要性是什么呢?
模型是骨架,是穿珍珠的线,是可以帮你结构化思维的工具。是当你不知道怎么办时,可以参考的方向;是在做事情时用来对比参照以防自己跑偏太远的坐标参照物;是帮你规避掉可能犯巨大错误的风险。
那模型是从哪里来的呢?
模型来源于储备,来源于积累。
混南分社闫伟伟老师整理其实,模型应用起来并不难,难得是它存在在你的知识储备中,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刻拿来即用。
所以,知识和模型的储备才是最重要的,它可以帮你形成结构化的思维,甚至长期实践后,你也会独创出自己的模型,属于自己的结构化思维方式。当然,这很难,我们还是要先学习巨人的知识,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写作也是一样,也许我们缺的正式找到自己的结构化的写作思维方式,所以也要先学习写作的模型。
当模型和内容充分碰撞时,好的作品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