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给谁赚好呢?
与地方上朋友一边喝茶聊天,一边看着萧条的大马路,自然就聊到当下民生的一些问题。 朋友认为国家会通过大规模投资来拉动经济,经济应当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我不否认朋友的观点,可看到外贸、实体民营企业如此艰难,我并不乐观,因为许多投资并未流入真正的市场,多投到国企去,然而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民营企业才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就业就意味着许多人有工资收入,社会财富的初级分配正是通过就业后工资性消费给市场注入血液的。
我们又聊起国进民退的话题,我以为国进民退不是好事情,多是与民争利,特别是当下,国家层面上控制着国计民生、国家战略的市场资源,形成垄断,其实符合我国政治体制下的治理逻辑,但地方上纷纷成立国有的投资公司,又垄断了几乎所有的重点项目投资,并继续向上下游业务扩张,已基本形成地方垄断,进一步压迫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朋友笑了,让国家赚钱总比让钱流入资本家口袋更好吧?我也笑了,但已经接不上话了。
借助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定律来讲,一定条件约束内,市场的生产经营存在最大的产出边界,钱流入谁的口袋在总量上出入并不是太大,但关键是钱流入后表现在生产能力与效率却是大不同的,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圣经》上有一则被解释为马太效应的的故事,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大地主马太有一天要外出远游,出行前将他的财产托付给三位仆人保管。按照每个人的才干给了第一位仆人5000金币,第二位仆人2000金币,第三个仆人1000金币。马太告诉他们,要好好珍惜并善加利用自己的财富,等到一年后他将会回来。
马太走后,第一位仆人将这笔钱作了各种投资;第二位仆人则用钱做了买卖;第三位仆人为了安全起见,将钱埋在树下。6 一年后,马太如约回来了。第一位仆人手中的金币塔加了两倍,第二位仆人的金币堆加了一倍,唯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钱丝毫未增加。第三位仆人向马太解释说:“唯恐运用不当损失了金币,所以将钱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把它们原封不动奉还。”
马太听了大怒,并说道:“你这愚蠢的家伙,竟不好好利用你的财富。”说罢夺回那一千个金币金币,并赏给了第一位仆人。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回过头讲几句阅读西方经济学的感受。刚接触时,我不理解为何许多经典理论都是从讲述人性、道德、伦理等等看似与经济学完全不搭边社会学的概念开始的,后来才理解了,因为人是社会人,需要被社会认同、被人群接纳的需要,才能安全地生存下来,才能感觉到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就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认同感、幸福感。人为了得到被认同,就开始了财富创造、地位构筑等等活动,从而开创了生机勃勃的市场经济。那么,就可以提出问题了:钱给谁赚更有效率呢?(写于动车上)
声明:本人简书上文章,均为原创(个别图除外,侵删),注明出处、作者后,可随意在网络上转载,如出版或商业用途,请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