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捉蚂蚱
上小学时的一个周六,快放暑假了,我跟堂哥一大早就去上学了,当时校门还没开。有个同学也来的比较早,闲聊中,得知我们镇上有人在收蚂蚱,一只两分钱,价格很诱人,因为当时一根冰棍才一毛钱,也没钱天天买着吃。
因为周六只上半天课,我跟堂哥一商量,决定翘课去捉蚂蚱,挣点零花钱。由于穿着校服不方便,只好回家换衣服,到家后告诉家人今日学校临时放假,母亲也没多问。想着母亲平时不出门,老师也没那么多闲功夫来家访,这样我们的谎言就不会被拆穿了。
山上风景不错,绿树连荫,颗颗青果挂其上,碧草成毯,朵朵野花藏其中,更有成片的麦子露金黄,五颜六色引人慕。山上到处都是蚂蚱的叫声,唧唧-滋滋的,当你靠近时,声音就没了,一走开又开始叫起来。
蚂蚱很聪明,一般都躲在草丛深处,更有甚者,藏在“玛璐”磁力。玛璐一种植物,具体叫啥名字也不知道,只是我们当地人如此称之。这种植物的枝条特别细,上面长满了刺,叶子很小,果子沿着树枝生长,每两片叶子中间会长一个果实,约黄豆大小,成熟后,色深红,可食用,味甜。由于长满了刺,所以一般人都绕着远远的走,蚂蚱躲里面,刚好不被打扰。
但蚂蚱又很笨,你只要拨动树枝,它便会自己跳出来。捉蚂蚱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只要手快就行。我们俩人一人拿着个编织袋,里面放了些杂草,目的是防止蚂蚱在里面打架,相互撕咬,残缺不全的蚂蚱就不值钱了。
堂哥抓的很快,因为他将手指并在一起,弯曲呈空心状,看见蚂蚱迅速将手掌向下一扣,蚂蚱就会被罩在手掌下面,然后慢慢收紧手指,将蚂蚱捉着,但是有可能被蚂蚱咬,被咬后还是挺疼的。所以我一般都是用拇指跟食指呈对指状,然后看到蚂蚱小心翼翼,对着蚂蚱的被抓去,由于这个动作比较缓慢,动作幅度小,很容易让蚂蚱跳走,效率比较低。
当你专心致志的寻找蚂蚱时,伪装在土块旁边的小壁虎很容易把你吓一跳,然后摇着长长的尾巴,消失在视野里。每当这时我都会忍不住想把它捉住,然后把尾巴给剪断,看它到底能不能再长出条尾巴来。据说壁虎一般都比较倔强,一旦将你咬住,很难让它松口,所以不能把它惹急了。
很快,一早上就过去,我们肚子也饿了,各自看看手里的编织袋,捉了不少蚂蚱,想着可以卖一大笔钱,我们满足地收工了。可等我们回到镇子里,到收蚂蚱的地方,打开编织袋一看,多数蚂蚱已是缺胳膊少腿,残缺不全,只有少数是完整的,只卖了几毛钱,让我们郁闷不已。更糟的是,老师放学后居然跑到我们家去了,谎言很快被戳穿,我跟堂哥一人挨了一顿笤帚。